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承德市郊區。總面積1.06萬公頃,規劃為四個景區,和避暑山莊、外八廟相融。 磬棰峰俗名棒槌山,古稱石挺,位於市區東北部武烈河東岸的山巔之上,聳立於避署山莊正東十里許的高山崗上,距市區約2.5公里,下懸絕壁,上接藍天,形勢險極。峰狀上粗下細,形似棒槌,海拔596米,下部直徑l0.7米,上部直徑15.04米,高38.29米,連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棒槌半腰有棵桑樹,名蒙桑(也稱崖桑),高3米,直徑約30厘米,大約有300年輪,結白桑葚,又肥又大。300年來,石峰、蒙桑相依為伴,蒙桑賴石峰生存,石峰因蒙桑生趣。磬錘峰見於文字記載已有1500年歷史了,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濡水(今灤河)又東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派合……東南歷石挺下。挺在層巒之上,孤石雲舉,臨崖危峻,可高百餘仍。磬錘峰的形成得歸功於地質運動,數百萬年以來,隨著地殼運動,承德漸漸形成許多千奇百怪的岩石,在長期的風化剝蝕作用下,構成了千岩競秀的“丹霞地貌”。
地形地貌
碧錘峰國家森林公園地形屬低山丘陵區,在大地構造上屬內蒙古台背斜與燕山沉陷帶的過渡地帶。大約在7000萬年前全球性造山運動中、不同時代的地層隨著地殼的運動上升為陸地,形成低山斤陵的地質單元、經岩漿及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蝕作用,產生了各種岩石造型,再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自然形成了各種奇峰、異石、岩洞、絕壁,構成了承德丹霞地貌景觀。
氣候特點
碧錘峰國家森林公園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無炎熱期。[2]
資源情況
資源特點
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以奇山異石、叢林繁茂的自然風景取勝。
資源分類
碧錘峰國家森林公園有杜鵑花、芍藥花、玫瑰花、丁香花、櫻桃花、山菊花、石竹花等100多種野花和油松、五角楓、白樺、山楊、雲杉、紫椴等300多種樹。
碧錘峰國家森林公園有鴛鴦鳥、金翅鳥、藍靛鳥、花花燕、雉雞、黃鳥、布穀鳥和鹿、青羊、狍子、獾子、狐狸、野兔等近百種動物。
基礎建設
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河北省承德市,建園於1993年。
主要景點
磬錘峰:磬錘峰從形成到如今大約有300萬年,它挺拔俊俏擎天而立、直插雲端,且上粗下細,很象洗衣用的棒槌,所以俗稱棒槌山。棒槌山海拔596.26米,石棒槌高38.29米,上部平均直徑15.04米,下部直徑10.27米,基座高21.13米,長38米,寬3—5米,體積6508立方米,重約16200噸。堪稱世界一絕。
在磬錘峰距基座18米處,峰的半腰有一株縱橫而生的蒙桑,樹齡在300年以上,樹高3米多,主幹直徑30多厘米。
蛤蟆 石:磬錘峰南500米有一處凸起的天然巨石蛤蟆石,長約20米,高約14米,其臨崖有一道橫向石縫,遠眺該石象一隻躍上藍天的蛤蟆,昂首凸目,大嘴微張。
寶山寺:磬錘峰北200餘米處,有被稱為砬壁佛光的寶山寺,建於清朝中後期,由名僧麻祥主持建造,寺廟坐西面東,背倚和磬錘峰同時形成的石牆殘留物,高約4米,長約20米。它僅構一院辟一門,院內高台上設正殿三楹,殿內主供宗喀巴、五世班禪、七世達賴、不動金剛、彌勒佛五尊佛像,殿外南側有吉祥天母、米拉日巴佛像二尊。
麻祥墓:寶山寺東南百餘米處,是建造寶山寺的名僧麻祥的墓塔,寶山寺建成後,麻祥吃住在山上,念經不止,一直到去世,葬於寺東南。
經幢:磬錘峰東北側山坡有一石幢(也有稱磚塔的,現僅存遺址)上鐫四個古文字和四個篆字及龍紋。四個古文字至2018年還沒有全認出。
交通和線路
公交線路:市區乘坐10路28路公交,到喇嘛村站下車,延南側進入村路,過橋洞後,左岔路10分鐘路程通向安遠廟(一路上坡),山下有去棒槌山的索道。
歷史人文
磬錘峰神話故事很多,其一說:很早很早以前,承德一帶是汪洋大海,磬錘峰處是海眼,岸邊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個海怪經常出來吃人,一個小伙子為民除害,用魚叉扎瞎了海怪雙眼。龍王大怒,將小伙子擒入龍宮綁在後花園,準備剖腹挖心。龍女路過見小伙兒眉清目秀,威武不屈,遂產生愛慕之情,決心搭救。於是就盜取了龍王的定海針,帶小伙子逃出龍宮。龍王派兵追趕,龍女便甩出定海針,將海眼堵住,這裡就漸漸變成了陸地,龍王無奈就逃到別的大海去了。龍女和小伙子結了婚,日子過得很美滿。玉皇大帝知道以後就派兵來抓龍女,龍女寧死不屈,被點化成桑樹,栽在定海針即棒槌山半山腰上。如今這棵桑樹還年年結出桑葚,色兒白,個兒大,味甜。老人們說,若是能吃到它,年輕人長生不老,老年人返老還童,有情人終成眷屬,蜜月夫婦能白頭偕老。
還有一個故事說棒槌山是神山,億萬年長立不倒,誰能摸到它,誰就能活大歲數,做買賣能多掙錢。不知什麼年代承德流傳下來一句順口溜:“摸一摸掙錢多,靠一靠老來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