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河北木蘭圍場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最北的圍場縣境內,與內蒙古交界,從承德北行約120公里。總面積141 萬畝,森林面積106萬畝, 塞罕壩草原景觀20萬畝。在106萬畝森林中﹐有落葉松﹑樟子松和雲杉組成的人工林76萬畝﹐有白樺﹑山楊﹑柞樹﹑楓樹等組成的天然次生林30萬畝。森林公園位於河北承德壩上地區﹐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地貌上屬內蒙古高原的南緣與大興安嶺余脈的交接地帶﹐夏季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因此有夏季涼爽﹑秋季氣候多變的特點。
氣候條件
圍場由於地形差異大,塞罕壩上和壩下的氣候有明顯的不同。壩上為寒溫半濕潤高原氣候,平均溫度零上1℃,最熱月份平均溫度在17℃左右,雖在盛夏,猶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此,壩上不僅是一處寬廣秀麗、風光旖旎的遊覽勝地,也是氣候宜人,風姿獨具的避暑勝地。秋季﹐秋高氣爽層林盡染﹐漫山遍野的紅葉溢金流丹﹐火紅的楓葉﹑淡綠的樟子松。而到了冬季,銀裝素裹,滑雪狩獵,更別有一番情趣。
圍場一帶,氣候宜人,水草豐沛,森林茂密,野獸繁多,是一座天然的動物、植物園。塞罕壩是圍場的精華部分,蒙古語叫"塞罕達巴罕色欽",意思是美麗的高嶺。到了清代後期,國勢日衰,停止了盛極一時的木蘭秋 活動,到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這塊廣闊的皇家獵場禁地全部放圍開墾,森林資源遭受到嚴重破壞,整個圍場滿目荒涼,風沙漫天,野獸斷跡。
主要景觀
森林公園北、西部被廣褻的草原所環抱。綠茵如氈,坦蕩無際,風吹草低)牛羊成群。極盯遠眺,藍天、白雲與草原、羊群相融相連。間或傳來駿馬的嘶鳴和牧羊人的音哨,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山景:森林公園自南向北分壩上、壩上兩部分。壩下為冀北山地,是陰山山脈與大興安嶺余脈的交匯處。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奇峰林立,怪石鱗峋。壩上為蒙古高原南麓,中部山勢低矮渾圓,丘陵起伏,有如波浪翻滾,西部沙丘綿延,起伏跌宕,雄渾壯美。旅遊人不出森林公園,即可領略到山地、高原、丘陵等不同地形地貌的特有風韻。
水景:森林公園東為陰河的發源地,西是吐力根發源地。河道縱橫、豌蜒,水流清轍,如玉帶纏繞林中,若隱若現。湖淖沼潭星羅棋布,一龍泉、二龍泉、塞外第一泉和玉皇溪等群泉涌溢,七星湖、泰豐湖星羅棋布。隆冬白雪皚皚,千里冰封時節依然泉水汩汩,水流不斷,蒸氣繚繞,成為森林公園的一大景觀。
氣象景觀:每當晴空萬里,大高雲淡之際,清晨紅日自茫茫林海東邊浮現,噴薄四射,霞光萬道;傍晚日暮西山,殘陽如血,溪雲初起。雨後初零,雲霧鐐繞,山巒、樹木若隱若現,變幻莫測,美妙神奇。在不同的季節,還可觀賞到霧淤、雪淤、冰花、冰柱等獨特的氣象景觀。
資源情況
萬頃林海,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現有野獸、禽類100多種,包括豹、鹿、黃羊、黑琴雞、天鵝等珍稀動物。林海探幽,啼聽百鳥鳴唱之際,三五成群的狍鹿不時從眼前奔突掠過,塞罕壩森林公園在歷史上曾是幾代玉朝的狩獵名苑。到清代又被闢為皇家獵苑,稱“木蘭圍場”。此外塞罕壩森林公園還有十二座連營遺址、烏蘭布通古戰場、康熙點將台、塞罕塔以及塞北佛石廟等古蹟。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距北京僅350公里﹐從北京或天津來此﹐有公路和鐵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開發建設
"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鍊軍隊,安撫邊疆,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公里的狩獵場,每年秋季都舉行一次軍事色彩濃厚的狩獵活動,史稱:"木蘭秋獮"。
在清代康熙到嘉慶140多年裡,就在這裡舉行木蘭秋狩105次,在沿途修建了許多行宮,如今圍場的森林、草原、古長城已列為國家一級旅遊資源,全稱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在2324平方公里的景區內,漫崗迂迴,林木蔥鬱, 河湖密布,棲息著數以萬計的馬鹿、狍子、野豬、雉雞、黑禽雞、細鱗魚等禽獸和魚類,牛羊成群,狍鹿飛馳。森林和草原兩種景色相互輝映,異彩紛呈。
1681年,清朝康熙皇帝北巡時在包括現今圍場縣的地方設定了木蘭圍場。當時圍場的總面積有1萬多平方公里,周長600多公里。
木蘭圍場,是滿語、漢語的混稱。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當時的木蘭圍場,根據地形和禽獸的分布,劃分為72圍。每次狩獵開始,先由管圍大臣率領騎兵,按預先選定的範圍,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並逐漸縮小。頭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隱藏在圈內密林深處,吹起木製的長哨,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雌鹿聞聲尋偶爾來,雄鹿為奪偶爾至,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等包圍圈縮得不能再小了,野獸密集起來時,大臣就奏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後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後是大規模的圍射,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有一幅《乾隆木蘭秋 圖》,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壯觀情景。每次圍獵,一般要進行二十幾天。圍獵結束以後,以張三營行宮(現隆化縣境內)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並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