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19個千年古縣分別是—— 元氏縣、趙縣、井陘縣、贊皇縣、靈壽縣、涿州市、定州市、易縣、唐縣、雞澤縣、武安市、魏縣、涉縣、遵化市、灤縣、武強縣、盧龍縣、涿鹿縣、蔚縣。
元氏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中南部。在戰國初元氏屬中山國,趙滅中山後屬趙國,趙王始封公子元於此,元氏由此而得名。
趙縣歷史悠久,見於史書記載,有2500多年的歷史。漢為平棘縣,晉為趙國,北魏置趙郡,曾為趙州治,隋改為趙州。1913年改為趙縣。趙州石橋天下盡知。
井陘縣位於河北省西部邊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在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冶河下游的東元村就有古人類生息。這裡有蒼岩山,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
贊皇縣位於石家莊市西南部,中國大棗之鄉。縣境內有山名贊,相傳周穆王封為贊皇山。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縣時,以山謂縣稱,稱讚皇縣。
靈壽縣位於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東臨大平原。春秋戰國時期為古中山國都城所在地,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元年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涿州市位於河北省中部,涿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為燕之涿邑地。秦時置涿縣,縣治在今涿州城。西漢高帝6年置涿郡。清末,涿州降為涿縣。1986年9月撤銷涿縣設立涿州市(縣級市)至今。
定州市是河北省中部區域中心城市。它是一座具有26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它是”中山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公元1913年改定州為定縣,屬保定道,公元1986年,定縣升級為定州市,延續至今。
易縣位於河北省中西部,保定市西北部。因易水而得名。易縣,古稱易州。燕王喜時期,燕太子丹派荊軻渡易水西去刺秦,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千古絕唱。
唐縣為古唐侯堯之封地,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隸屬保定市。公元前2360年,帝堯放勛被封為唐侯,治所陽邑,亦稱唐,即在唐縣境內,稱古唐侯國。公元前2353年其兄帝摯將帝位讓給堯,也是在唐縣舉辦的“禪讓”儀式。
雞澤縣,已有1400餘年的建縣歷史,古雞澤在今雞澤縣東十公里處的舊城營村。據《寰宇通志》卷5廣平國雞澤縣:“取界內雞澤為名。”
武安市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漢初設縣,屬魏郡。1988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安縣,設立武安市。
魏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中國鴨梨之鄉。魏域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聚居。戰國時,三家分晉屬魏國。魏文侯建魏國,魏武侯建此地為別都,魏縣縣名由此演變而來。
涉縣早在30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漢高祖劉邦元年(前206年)為涉縣立縣之始,距今己有兩千多年歷史。
遵化市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遵化於五代後唐始設縣治,今市轄區,春秋時為無終於國地,戰國時屬燕國。秦屬右北平郡,素有“畿東第一城”之稱。
灤縣地處唐山市東部,地處燕山南麓灤河西岸,古稱灤州。早在2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已有人類在此生息。是殷商時期中國最早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孤竹國所在地。灤縣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史稱“津東工業、唯灤最盛”。
武強縣位於燕趙腹地,為衡水市下轄縣,是久負盛名的木版年畫之鄉。據史志記載,武強始於夏商時期,正式建制於兩漢。
盧龍縣,中國孤竹文化之鄉。它地處河北省東北部,隸屬於秦皇島市。盧龍縣迄今已有3500餘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為永平府,有“京東第一府”之稱。
涿鹿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擁有中華第一古都和黃帝城的美譽。它是蜚聲海內外的“三祖聖地”,五千年前,中華民族三大人文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戰、耕作、融合,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蔚縣位於張家口市最南端,是中國文化先進縣、剪紙藝術之鄉。在商周時期,蔚縣稱代國,延續至魏孝靜帝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始置蔚州(治今蔚縣),蔚自此始,為“燕雲十六州”之一。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蔚州為蔚縣,1952年劃歸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