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東風·柴炭行

《沉醉東風·柴炭行》是明代散曲家陳鐸創作的一首散曲。曲的前四句兩兩作對,勾勒出商人賣炭不讓價、奸滑偷稅,藉以加重剝削和營利的醜惡嘴臉;第五句只七字,將商人唯利是圖所造成的惡果和盤托出;最後兩句直抒作者胸臆:“願殘冬暖似春”,使商人虧本,窮人好過。此曲大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風,反映了作者憎恨剝削者同情窮民的高貴品質。全曲鞭撻有力,刻畫入微。

作品原文

【雙調】沉醉東風·柴炭行

守行市隨時不肯,躲奸滑漏稅抽分。逢寒長價錢,遇缺無分論,欺負殺凍餓窮民。但願殘冬暖似春,教那廝遭折本!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沉醉東風: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屬雙調。柴炭行:即炭商,是城市裡賣炭的行業。

2.行市:據當時供銷情況議定的商品市價。隨時不肯:不肯酌情讓價。

3.躲:與下面的漏稅相照應。抽分:元明時徵收商業稅,取其利潤中一定的比例,稱作“抽分”。

4.遇缺:斤兩不足,一說缺貨。無分論:猶言不由分說。

5.那廝:猶言那傢伙,含有輕蔑意。折(shé)本:即蝕本,虧本。

白話譯文

炭商賣炭死守市價,隨便什麼時候都不肯讓價,用奸猾的手段躲避稅收。遇到天冷的時候要漲價,缺斤少兩更是不由分說,欺負死又冷又餓的窮苦百姓。但願剩下的冬天暖和像春天,讓那些傢伙虧本!

創作背景

明代中葉開始,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出現,城市商人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他們日益占有重要的經濟地位。這些商人組織各種行會以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此篇小令所說的“柴炭行”就是其中的一行。作者有感於他們的奸猾無恥,創作了此曲。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曲的前四句勾勒了“柴炭行”奸猾狡詐的醜惡嘴臉。他們死守著市價絕不賤賣,還千方百計用各種手段躲避抽稅。更為可惡的是,他們“逢寒長價錢,遇缺無分論”。也就是說,這些唯利是圖的炭商錙銖必爭,越是天寒地凍時越是漲價,而遇到柴炭缺貨時,更是壟斷市場,決不肯少要一分錢。他們殘酷盤剝,受害的自然是窮苦的普通老百姓,即第五句所說的:“欺侮殺凍餓窮民。”於是結尾兩句中,作者大聲疾呼:“但願殘冬暖似春,教那廝遭折本!”這當然也是廣大老百姓的衷心愿望,勞苦大眾希望“殘冬暖似春”,讓那些欺行霸市的傢伙虧本、破產、垮台。作者對炭商的無恥行徑給予了無情的揭露、鞭撻和詛咒,實乃大快人心。明初賢臣于謙有《詠煤炭》一詩:“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可能陳鐸“但願殘冬暖似春”句是受了于謙的感染。

陳鐸能寫出具有強烈人民性的作品,是明中葉文人個性張揚的產物,也是士大夫文人接近和了解市民階層的結果。

名家點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耿百鳴:作者作為市民階層的喉舌,對明代興盛的商業和手工業大力頌揚,這一傾向性在《滑稽餘韻》中表現得極為突出。但作者對商人的剝削本性並不諱言,對他們的不良品行也多有批判。這支曲子對柴炭商唯利是圖、坑害窮人的行徑作了有力的鞭笞,作品時而怒斥,時而詛咒,真切痛快,富有感染力。(《中華活葉文選(十四)》)

作者簡介

陳鐸(1488~1521),字大聲,號秋碧,又號坐隱先生、七一居士,祖籍下邳(今江蘇邳州),後徙南京。正德年間(1506~1521),世襲濟州衛指揮使。陳鐸為人風流倜儻,於經、傳、子、史,百家九流,莫不貫通。工詩善畫,精通音律,善彈琵琶,以曲馳名當世。著作甚富,有散曲集《秋碧樂府》、《梨雲寄傲》、《月香亭稿》、《珂雪齋稿》、《滑稽餘韻》,雜劇《花月妓雙偷納錦郎》、《鄭耆老義配好姻緣》;傳奇《納錦郎》。存詞一百四十七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