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佳

沈麗佳,女,1958.11出生,漢族,暨南大學醫學院口腔醫學系教研室主任。發表學術論文及教改文章80餘篇。

姓名:沈麗佳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58.11 民族:漢 職務:教研室主任
所在單位:暨南大學醫學院口腔醫學系 職稱:副教授 學歷:博士研究生 學位:醫學博士
學習經歷:1978.3-1982.12就讀中山醫學院口腔系,1982.12畢業,獲學士學位;2003.8-2006.6就讀第一軍醫大學博士研究生,2006.6博士研究生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1982.12任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醫師。1984年至今在暨南大學醫學院口腔醫學系歷任助教、住院醫師、講師、副教授。1997年至今任口腔基礎教研室主任、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方向:口腔病理學(口腔腫瘤病理、口腔黏膜病病理)。曾承擔和參加學校、廣東省衛生廳、廣東省科技廳、國務院僑辦、衛生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多項科研項目。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NF-κB、TRAF2、RIP在口腔扁平苔蘚中的表達及意義(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編號:A2006338);凋亡相關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蘚中的表達及意義(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編號:A2002316);口腔白斑癌變過程中細胞外基質及其受體關係的研究(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編號:A1997267);趨化因子RANTES在口腔扁平苔蘚中表達及意義的研究(廣東省科技廳,粵科社字2003245);參加多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等。
科研成果: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及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專著、醫學教育專著中發表學術論文及教改文章80餘篇。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大會宣讀論文。科研論文代表作為“涎腺腺樣囊性癌銀染核仁形成區的定量研究”、“P53和PCNA在口腔黏膜上皮癌變過程中的表達及意義”、“牙源性透明細胞癌的臨床病理特徵及鑑別診斷”、“口腔扁平苔蘚中腫瘤壞死因子α和腫瘤壞死因子受體Ⅰ表達及與細胞凋亡的關係”、“Fas/FasL及顆粒酶B在口腔扁平苔蘚中的表達及意義”、“口腔扁平苔蘚中TNF-α表達及其與肥大細胞關係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和FHIT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與Cyclin D1的相關性”、“小鼠B淋巴瘤A20細胞株mCD99L2基因表達檢測及其真核表達載體構建”、“mic2/CD99在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RS細胞中的表達及與Eber-1/LMP-1相關性的研究”等。
教學成果:從事口腔醫學教育、科研和臨床工作25年。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主講《口腔組織胚胎學》、《口腔病理學》、《口腔疾病學》、《口腔疾病防治》、研究生課程《口腔組織病理學》。全部課程採用多媒體教學,2門課程採用雙語教學。連續13年課堂授課教學評估成績優秀,獲得多項教學成果獎,尤其近年在教學資源庫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已完成七項CAI網路課件研製項目,衛生部CAI課件研製項目《口腔黏膜病組織病理》,2002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2003年廣東省高校教育技術151工程項目《口腔病理學基於網路資源利用的教改實驗研究》項目負責人,2004年暨南大學校級精品課程《口腔病理學》、2005年暨南大學教育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口腔病理學》網路課程項目負責人。2007年暨南大學“網上優質示範課程” 項目負責人。
獲獎情況:1987年和2006年分別榮獲暨南大學“優秀教師”稱號,2002年榮獲暨南大學“十佳授課教師”稱號,1989年獲暨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2001年獲暨南大學醫學院“教學優秀獎”,2004年榮獲暨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年獲得暨南大學優秀多媒體教學軟體一等獎及廣東省高校多媒體教學課件二等獎。2007年榮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