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嘉興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中國篆刻》雜誌副總編
浙江省文聯委員
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個人成就
入編入展
《全國青少年書法展》《首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書法雙年展》
《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
《全國印學年鑑》《全國印社篆刻聯展》《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
《第八屆全國中青年書法展》 《西泠印社·第二屆國際書法篆刻大展》
《第二屆全國行草書大展》 《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大展》
《第一屆全國大字書法展》 《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展》
《浙江書法精英展》 《中國當代書法》(英文版)
《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屆全國刻字展》等各項展覽及各種作品集數百餘次。
2011年《當代中青年書法創作檔案》(榮寶齋出版社,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
2013年《當代中青年書法創作檔案》(湖南美術出版社,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
《品味經典系列專輯——沈岩松書法作品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國書畫——洵美且異四人書畫專輯》(《中國書畫》雜誌社)
《中國書法精神》(河南省美術出版社)《中國書畫》雜誌、
《中國書法》雜誌、《書法》雜誌、《書法報》、《中國書法報》等專題介紹數十次。
長期擔任全國刻字展、國際刻字展評審。2004年起歷年擔任沙孟海獎等浙江省中青年書法展,第三屆、四屆、五屆、六屆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榜、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刻字展、首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廉江紅橙杯”全國書法作品展、“孝行天下·埇橋杯” 全國書法作品展、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大展等中國書協主辦的大賽評審和監委。
組織策劃全國青年名家刻字邀請展,“奧運”浙江省第四屆刻字藝術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名家走進烏鎮活動,“陸維釗獎”第五屆全浙中青年書法大展,第三屆、第六屆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榜,第九屆全國刻字藝術展暨第十四屆國際刻字藝術展等。策劃編撰《嘉興歷代書法名人研究系列》等。
第九屆全國刻字藝術展暨第十四屆國際刻字藝術展
第三屆、第六屆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榜全國大賽活動
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名家走進烏鎮活動
全國青年名家刻字邀請展
“陸維釗獎”第五屆全浙中青年書法大展
“奧運”浙江省第四屆刻字藝術展
“正字杯”浙江省中小學生書寫大賽
第一、二、三、四屆全國古玩交流大會
榮獲浙江省書法家協會30周年個人貢獻獎
被評為“中國書壇十大年度人物”
作品被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南海、中共中央辦公廳以及多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書法作品被G20杭州峰會元首貴賓廳永久收藏與陳列。
人物論述
當今的書法藝術與傳統相比,在審美追求及標準上都有很大改變。一方面, 書法已經基本失去了實用意義,成為純粹的藝術形式;另一方面,以展覽為主要展示方式,對作品的幅式與形式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當代的書法作者們格外重視對個性的追求和表達,想盡各種辦法探索具有自我特徵的筆墨語言,尋找能夠吸引觀眾注意的形式,由此構成了當代書法藝術的一套新的技巧規律。儘管在書法界一直強調繼承傳統,以古代經典和名家風格作為學書範本以及追求目標,然而事實上,經典與名家風格已經只是作為入門的階梯,是提煉和探求個性的技巧的一個依據,由此獲得相應的技法能力,進而摸索到創作經驗,才是有效的目的。從沈岩松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並且把握了當代書法藝術的這一規律。
沈岩松的書法以行草書為擅長,可以看出,他對傳統有著相當的了解和體驗。這種了解和體驗反映在他的作品中,首先是書寫的肯定與流暢。書寫性是書法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書法的許多技巧效果都是需要通過完整、流暢的書寫動作才能表達和實踐出來。沈岩松的書法下筆果斷堅勁,行筆爽利流暢,看上去氣勢充足而貫通。他對字形結構的把握也十分嫻熟,許多章法結構顯然來自於對傳統名家作品的臨習,再運用自己筆勢習慣熟練地表現出來,於是能給人一種既有繼承來源,又獨具個人特點的審美感受。
——摘自 劉恆《沈岩松及其書法淺談》
隨著學習的深入,視野隨之擴大,對書法內蘊的理解和領悟將走向更高的層次。書法歷史不同時期的特徵引起岩松深深的思考。書之為道,究竟什麼是終極追求?技巧是外在的因素,心跡才是內在的根基,形式美是形而下,意境美才是形而上。由內而外的融通需要心與手的相應,此為天人合一,產生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藝術。看看有些作品,非法度不嚴,非形式不美,但總覺得空洞冷漠,甚至氣息惡俗。當性情乖張時寫出的字必矯揉造作,令人生厭。“宋人尚意”這幾個字對岩松產生很大啟示,他看到宋四家個性化的開拓,一直綿延到清代和民國,他們不同風格淋漓盡致的張揚,流派傳承絢麗多資的呈現,他們對書法的理解和追求,是令人學習仿效的典範。早先學顏魯公、柳公權,轉而再學蘇東坡、米南宮,打破以往的局限,改變定式的思維,狀態也為之一振。長期以來拿起筆是刻意的書寫,如今是寫意的揮灑,心態不同,字也活起來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摘自 張耕源《梧桐枝頭有鳳棲——記青年書法篆刻家沈岩松》
當今書壇,撲朔迷離,稍有不慎,即掉入泥沼而不能自拔。岩松不為所淆,他的書法是用現代審美思維對傳統藝術的內涵進行新的闡釋,借漢字的造型美和線條的豐富表現力,來表達他對生活的感受。無論斗方,還是條幅、對聯,都寫得氣格飽滿、神采飛揚。他的作品,“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狂而不燥,放中有收,張中有馳,筆畫澀而不滑,穩而不浮。字的結體,在嚴密、勻稱、整齊等一般規則的基礎上努力追求形態的不穩和變化。他行筆緩急相宜,筆畫斷多連少,顯得乾淨、舒展。但筆畫又斷中有連,連筆有如流水,自如暢快,與主筆互相呼應,富有節奏的變化。岩松的行草書簡逸清淳,古趣盎然,彰顯了深厚的功底。岩松的行草寫出了痛快又沉著、放縱又有分寸的獨特風貌,寫出了筆勢疾速、浪漫縱橫的才思。
——摘自 范漢光《簡逸清淳 藝見其人》
不可否認,宋四家中蘇軾、黃庭堅、米芾對岩松行草書的影響之大。宋代是中國古代書法美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它更重於感情的注入,重個人意趣在書寫中的自由發揮,任情適性代表社會審美的主流。我們來看看蘇軾在強調書法的抒情性時是怎樣認識的:“憂愁不平氣,一寓筆所聘”。(蘇軾《送參寥師》)這就是在書法中表現自己內心複雜的情感。再來看一下黃庭堅的抒寫狀態:“攜筆東西,動輒龍蛇滿壁”。(黃庭堅《書家弟幼安作草後》)在“任性”上米芾是最具個性的了,他所認為的“無刻意作乃佳”是他創作審美理念的高度總結。“副在筆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駿馬”。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在書寫時的重情感、重個性的張揚;“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岩松對宋四家的參悟,在唐法之中更豐富了情感的傾入。這樣創作,壯美中參入了優美的閒適意趣,其字簡淡清遠的特徵凸顯了出來。唯情是尊,但求遣性暢懷,這就是岩松追求“尚意”境界的具體表現。
我曾在拙著《中國書法精神》中說過:“岩松的書法大體而言,是以意勝之”書意是一種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的表情達意的過程。王羲之在《論書》中曰:“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意所不能盡者”。朱和羹《臨池心解》也曾曰:“作字點畫,須要精意”。從中可以看出點線之間皆有其意。當然,我要說的是岩松書法創作中的深邃大意,這就是“觀其相,可識其心”。岩松在尚意中把碑的厚實、金石的古樸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圓融渾樸的新書卷體,這一形式的創作為當代書壇的審美情趣又開了一新徑。
總而言之,岩松對書法尚意精神的研悟是以理性的審美自由為基調的,因而他對尚意一路書風的把握絕沒有停留在某一家的範圍里,而是對神韻、意緒的攝取。這在他的創作中便不乏米芾、山谷的結體意趣了。當然,在對“尚意”一路書風的吸取中,他是轉益多師,遺貌取神,創出了自家的路數,在當代四十至五十歲年齡段的書家中,岩松的書法翹楚南北,相信以他的才情、以他的悟性,走向書學更高的境地將是時間的問題,這並非溢美之詞。
------摘自石延平《執古之道 能知古始—談青年書法家沈岩松的書藝精神》
"書法,使我疲勞得以恢復、心靈得以慰藉,縱使怎樣的疲憊不堪,只要往書桌前一坐,排章布局、揮毫潑墨,頓時落入另一種境界,樂而忘疲、樂而忘憂。”印象中好像他說過這樣的話,如此看來,翰墨不是給他加壓的工具,倒是他最好的解壓手段。“興趣與天意”也許是最好的解釋。觀沈岩松的字,筆墨酣暢和諧、行雲流水、舒展自如;著筆穩健中透出逸致,奔放又不失規範,從字理行間道出他對翰墨藝術的無限追求和寄情筆墨的豪放性格。人要人品,字要書品,他認真寫字、真誠做人,一步一個腳印地拓寫著他的不凡人生。
——摘自 柳絮飄過《儒商書者沈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