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譯: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蠟象,即白象)在奔跑,)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註:分讀fèn)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註:汗讀hán)只識彎弓射大雕。(識讀shí,彎弓射大雕,即指能武不能文的人)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註:還讀hai)
注釋譯文
注釋
〔雪〕這首詞作於紅一方面軍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陝北準備東渡黃河進入山西省西部的時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給柳亞子信中說,這首詞作於“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
作者自註:“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
〔頓失滔滔〕這裡指黃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滾滾的波浪。
〔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rào饒)〕紅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裝飾艷麗的美女裹著白色外衣,格外嬌媚。
〔競折腰〕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這裡是說爭著為江山奔走操勞。
〔秦皇漢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創業皇帝;漢武帝劉徹(前一五六——前八七),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略輸文采”,是說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創業皇帝。
〔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後來泛指文章辭藻。
〔天驕〕漢時匈奴自稱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後以“天驕”泛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鐵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統一蒙古後的尊稱,意思是“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後來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國號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占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只識彎弓射大雕〕雕,一種屬於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鵰手”比喻高強的射手。“只識彎弓射大雕”,是說只以武功見長。
譯文
我國北方的雪景,大地全部被冰雪覆蓋,經常是漫天的雪花飛舞。眺望長城南北,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黃河上下游,流水也頓時失去了波濤滾滾的氣勢。連綿的群山像銀蛇一樣蜿蜒遊走,秦晉高原則如一群白象在不停的賓士,似乎要與蒼天比試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時候,再看紅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嬌艷動人。
祖國的山川是這樣的壯麗,令古往今來無數的英雄豪傑不住的讚嘆。只可惜像秦始皇,漢武帝這樣勇武的帝王,卻沒有注重文治;唐太宗和宋太祖,文學才華又略顯不足。而當時稱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卻只知道注重武功(而輕視了思想文化的建樹)。這些都已過去,成為歷史了,真正能夠稱得上英雄人物的,還要算今天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詞牌格律
詞牌
《後漢書·竇憲傳》“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後沿以“沁園”為公主第宅之代詞,多見於唐人詩文。崔湜【侍宴長寧公主東莊】詩:“沁園東郭外,鸞駕一游盤。”儲光羲【玉真公主山居】詩:“不言沁園好,獨隱武陵花”吳頌《代郭令公謝男尚主表》:“門開魯館,地列沁園。”
本調﹝沁園春﹞。當創始於初唐,且出自侯門,可知也。萬氏亦云:“﹝沁園春﹞是古調,作者極盛,其名最顯。”又本調亦名﹝壽星明﹞。另有﹝花發沁園春﹞與本調無涉。
格律
本謂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兩句句法相同,俱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韻,重在第三字,必須用仄,是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為四字對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與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與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協韻,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為四字對句,與﹝過秦樓﹞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務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應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實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兩句四字對偶爾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後闋起首二字協韻,俱平聲。次句四字,同前闋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蓋即前闋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與前闋同。
(前闋後九句與後闋後九句字數與平仄相同。此調一般都用較多的對仗。)
創作背景
《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於1936年2月所作。“沁園春”為詞牌名,“雪”為詞名。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這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
毛澤東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其詩詞中大都寫及歷史與戰爭。學者王克煜通過深入研究分析認為,《沁園春·雪》可謂寫得最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運用中國詩歌傳統的比興手法,而是“比”“賦”得體,善於將“賦”的陳述方式融於“比”之中,從而形成了比較雄渾的詞風與寬闊深厚的境界。
歷來詩詞詠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詩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詩人對“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發掘。毛澤東這首詞因“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而起興。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又作過批註:“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
詞句分析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這三句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千里”“萬里”兩句是交錯說的,即千萬里都是冰封,千萬里都是雪飄。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為廣闊,但是“千里”“萬里”都遠非目力所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純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態。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望”字統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這裡的“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意興。“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這些景觀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長城內外”,這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這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惟余”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這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具體更為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前十句寫了眼前的實景,而這三句寫的是虛景,想像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後的景象則顯得嬌艷。“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象。“分外妖嬈”,讚美的激情溢於言表。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
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它的統一和強大而奮鬥。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爭鬥,寫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和衰落的經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並揭示了為之奮鬥的動機。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詩人於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至於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來帶領。“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並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這首詞畫面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傑出的詠雪抒懷之作。
作品賞評
1.《沁園春·雪》的寫作和發表
本詞作於1936年2月初,當時毛澤東同志在陝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親率紅一方面軍(1935年11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後,恢復此番號)渡黃河東征,開赴河北抗日前線。毛澤東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亞子先生書中說:“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即謂此闋。1958年12月21日又批註道:“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本篇首次正式公開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194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重慶曾手書此詞贈柳亞子先生,11月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據傳抄件刊出。其後,一些報紙相繼轉載。但多有訛誤,不足為據。1951年1月8日,《文匯報》附刊曾將毛澤東同志贈柳的墨跡製版刊出。
選自《毛澤東詩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沁園春,詞牌名。
(鍾振鐸)
這首詞是1936年2月作者在陝西清澗指揮紅軍準備渡河東征時寫的。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應柳亞子要求,親筆書寫了這首詠雪詞贈他。作者回到延安後,重慶《新華日報》發表了柳亞子的和詞。和詞的小序寫道“次韻和毛潤之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原作因而被愛好者傳抄,不久即先後被重慶的兩家報紙發表。一時轟動山城。
(蕭永義)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跟山綿延起伏,被雪掩蓋著,登高望去像銀白色的蛇在舞動。原,指陝西和山西一帶的山丘,高而上平,蓋著雪,在高處望去,像白蠟色的象群在奔跑著。
(周振甫)
謂披冰戴雪的蜿蜒群山,猶如銀色的長蛇在騰舞。
謂冰封雪裹的巍巍高原,好似蠟制的大象在賓士。
(臧克家)
登高望遠,山和原跟天相接,所以有著跟天公比高的感覺。
雪後的山呈銀白色,山巒綿延起伏,登高望去,像銀白色的蛇在舞動。在陝西和山西一帶的高原上,蓋著雪的丘陵,在高處望去,像白蠟色的象群在奔跑著。山跟丘陵都是靜止的,由於詩人站在高處,看得遠,看到山勢和丘陵的綿延起伏,視線跟著綿延起伏的山勢和丘陵奔跑,因而產生馳和舞的感覺。登高望遠,一直望到山跟天相接,丘陵跟天相接,這就感到山和丘陵在跟天比高低了。蠟象,毛澤東的手稿上作“臘象”,後來改作“蠟象”。臘象是真臘象,古真臘即今高棉,那裡產象。蠟象是白色的象,指雪白。把臘象改做蠟象,可能是為了更通俗易懂。
(周振甫)
3.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看這些山嶺白皚皚挺然聳立的氣概,像要和上天比一比高低似的。這是在雪天裡呢,等到天晴了吧:紅紅的陽光照耀著白白的雪色,就像一身紅裝,被素白裹著,映照之下,那才妍麗呢!
(臧克家)
紅裝本指婦女盛妝。古樂府“當戶理紅妝”。
這裡是說太陽的紅光。素裹本指穿著素色的絲絹。這裡是說白雪包裹著大地。“紅裝素裹”指紅日和白雪上下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色。
(張華)
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祖國的河山這么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它的統一和強大而奮鬥。
(臧克家)
祖國的山河是這樣的美,使得無數英雄爭著向它傾心。“多嬌”承“分外妖嬈”說的,也包括著北國風光的雄偉說的。“折腰”,傾倒。稍異於《晉書·陶潛列傳》稱他“不能為五斗米折腰”。這裡寫出英雄人物對祖國山河懷著傾倒的心情。
(周振甫)
5.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等這樣一些在歷史上顯赫一時的英傑,都是才雄武威,完成了統一的大業或憑著武力使遠近懾服,但可惜他們都是文采不足,稍欠風雅,對於人民的疾苦和要求,也是少寬厚仁慈相體察的心腸。
(臧克家)
略輸文采,才華稍差一些。文采,本指辭采、才華。這時就秦皇、漢武說,兼有文治的意味。文治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張華)
風:本指《詩經》中的十五國風,即當時的民歌;騷:本指屈原的代表作《離騷》。風騷,歷來用為文學作品的代稱。這裡指文學才華,也含有文治的意味。
文采本指文學才華;風騷,本於《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都是詩歌,本來也指文學才華。這裡用文學才華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都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雖然成為歷史上肯定的英雄人物,但是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們遠遠不能與今天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相比。
(周振甫)
6.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天驕,“天之驕子”的略語。漢朝人稱北方的匈奴為天之驕子,意思是說匈奴為天所驕縱寵愛,故能如此強盛。《漢書》卷九十四《匈奴傳》:“胡者,天之驕子也。”胡,指匈奴。以後相承指與漢族相對抗的外族為天驕。
(張華)
《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果匈奴射鵰者也。”《北齊書》卷一九《斛律光列傳》載光嘗從高澄校獵,“見一大鳥,雲表飛,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頸。此鳥形如車輪,旋轉而下,至地乃大陸也”。大雕,即“大”,鷹科猛禽,惟善射者方能射之。以上七句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都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可惜前四者武功有餘,文才不足,成吉思汗則更是能武而不能文。按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三人皆有詩歌傳世,但並不以此名世。
(鍾振振)
7.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上面提到的這些英雄人物,全隨著時代過去了,對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在革命潮流的衝擊之下,看文採風流的革命領袖人物,看今天革命的英雄們,為了祖國的統一與繁榮,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希望,大顯才智和身手吧。
(臧克家)
數:點算。風流人物: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風流,本義是指風的流動,比喻影響大。風流人物,指對一時代有極大影響的人物。這裡是說,歷史上的人物都已過去,要講到在歷史上有極大影響的人物,還得看今朝的,這是對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讚美。
(周振甫)
“風流人物”指舉止瀟灑、富有才華傑出的人物;又指對一個時代有極大影響的英雄人物。
(李子建)
(摘編自《毛澤東詩詞大辭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3年版)
8.《沁園春·雪》分上下篇。上篇因雪起興,借雪景抒寫情懷。起筆不凡,“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不先寫“雪”字,而首推“北國風光”,不僅突出了詩人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優雅,可以冠結全篇。接著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大雪覆蓋了一切,黃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動貌,無邊無際的茫茫雪景。這裡“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十分準確、傳神,凸現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可謂靜中寫動,披滿白雪、連綿起伏的群山,像銀蛇舞動,而白雪皚皚的高原丘陵地帶,像蠟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與低垂的冬雪雲天相連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來“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句。“銀蛇”“蠟象”兩個生動比喻,一下子賦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動中見靜的藝術效果。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多么自然巧妙的聯想,使雪境發生陰晴之間的轉化,一個“紅裝素裹”的美人的象徵,初步形成這首詞的意境。
下篇首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謂承上啟下,將全詞連線得天衣無縫。“江山”這一雙關語詞,與上片中的“長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畫龍點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嬌”,可以理解為這首詞的基本構架。作為政治家的詞人,對“北國風光”的抒懷,最終還是對江山社稷的關懷。1935年末,毛澤東領導中央紅軍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中國革命有了新的轉機。毛澤東懷著拯救中華民族、創建新中國的政治抱負和雄才大略,必然會在這首詞中曲折地反映出來,並且不同凡響。古往今來,無數英雄豪傑為江山社稷奔走操勞。“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成為六七十年代稱譽“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絕句。
《沁園春·雪》突出體現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為領袖毛澤東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發生同構,作者目接“千里”“萬里”,“欲與天公試比高”;視通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
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里。毛澤東講究詞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詞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為之。雖屬舊體卻給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單是從詞境中表達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達系統的詞語,鮮活生動,凝練通俗,易誦易唱易記。
詩詞賞析
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史詩,是中華詩詞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園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亞子盛讚為千古絕唱。這首詞一直是眾人的最愛,每次讀來都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又看到了那個指點江山的偉人,不由地沉醉於那種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
然而,從發表之日起,這首詞就遭到了諸多惡意的攻擊,引發了曠日持久的爭論。有人說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氣象;有人說它誇大自吹、離題萬里;有人說它比喻不當、缺乏轉折;有人說它詞意稀疏、平淡無奇;甚至有人說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筆……斷章取義且流於表面,竟視金玉如磚石。
藝術追求含蘊,詞中別有洞天。這首詞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卻並非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隱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納著無盡的玄機。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詩人所思所想的真實流露,是詩人對許多重大問題給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遠、哲理之精闢,令人拍案叫絕。
一、認清局勢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好一個周天寒徹,好一場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間苦難!天地間被風雪改變了容顏,只見長城內外蒼茫一片,了無生機,連滔滔黃河也被雪凍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國仿佛進入了一種死寂狀態。讓人聯想起了柳宗元寫雪的名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936年2月,毛澤東率“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渡過黃河,準備轉往綏遠對日作戰。在陝西清澗縣袁家溝籌劃渡河時,突然飄起鵝毛大雪,他登高遠望,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寫下了這首詞。其所在地,北距長城約150公里,東距黃河約25公里。可見,詞中描寫的不全是實景,而更多地是詩人腦海中的景象。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屹立在中華大地的遼闊北疆,它代表著中華兒女的頑強不屈,它作為中原的萬里防線曾無數次阻擋了外族的入侵。在雄偉的長城內外,正是一片戰火硝煙。日本人威脅華北,炮口直指平津要地;殷汝耕投敵賣國,組織“冀東自治政府”;蔣介石不顧大義,鼓吹攘外必先安內。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奔騰咆哮著滾滾向前,它無私哺育著華夏文明,它與歷史之河一同流淌見證著悠悠五千年榮辱興衰。在浩蕩的黃河之畔,又是一場生死搏殺。國民黨集結了東北軍、西北軍、中央軍,幾十萬軍隊圍攻解放區。而中央紅軍剛剛到達陝北,人馬只剩八千,立足未穩,糧彈奇缺。
站在群山之巔,頂著刺骨寒風,面對漫天飛雪,你會有怎樣的心態呢?作為紅軍統帥,冒著內戰炮火,迎對列強欺凌,你會做怎樣的回答呢?廣闊富饒的中華大地會冰封嗎?浩瀚深長的中華歷史之河會斷流嗎?從詩句中可以看到,毛澤東面臨著怎樣艱難的困局,擁有著怎樣驚人的洞察,又進行著怎樣深刻的思考!
二、指引戰鬥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舞”指飛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銀蛇”,蜿蜒曲折。“馳”指賓士,形容白雪覆蓋的丘陵如飛象賓士。
“舞”和“馳”通過以動寫靜,形象地賦予了高原飛動的氣勢,使之生機勃勃。
剎那間,群山起舞,靈動如無數銀蛇;高原賓士,威猛如漫野蠟象。整個世界由死寂變成了歡騰,天地之間充盈著無窮的生機。風雪是天公之所賜,苦難乃歷史之必然,但我們要打破冰封、戰勝苦難,與天公一決高下。這就是一個強者對天公的回答,這就是一個民族對命運的回答!
但與天意對抗,需要怎樣的力量、勇氣和智慧呢?靜默的群山起舞了,沉睡的高原覺醒了,化作了千軍萬馬,在大地上縱橫馳騁。群山在他手中成了戰鬥的武器,高原在他眼裡就是勝利的階梯。其精彩處,實難用語言來形容了!
他發現了人民的力量。他對中國社會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喚醒人民起來造反,催發出中華民族的驚人潛力。那力量是無可匹敵的,只能用群山和高原來比擬;那力量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使整個大地都煥發出勃勃生機。經過革命思想的洗禮,東亞病夫就成了無敵金剛;經過萬里長征的洗禮,工農紅軍已成了無敵勁旅。
他秉承了不屈的性格。他與他的兵將們都擁有著一種大無畏的膽氣,不為任何敵人所嚇倒。他們是永不言敗的鬥士,意志象群山和高原一樣頑強。面對挑戰,沒有一點兒畏懼,有的只是超人的冷靜;面對苦難,沒有一點兒哀愁,有的只是高昴的鬥志。汽油筒能當大炮來用,炸藥包成了坦克剋星,槍炮聲宛如戰地交響……
他掌握了戰爭的規律。他的軍事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動”,戰略戰術上都充滿了一種靈性。他擅長在敵軍重兵集團中靈活穿插,他能夠在對方鐵壁合圍中出奇制勝。他的運動戰讓任何敵人為之折服,他的每一次勝利都象是一個奇蹟。他以近乎藝術化的手法,導演出一幕幕戰爭力作,將兵法演繹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預言勝利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彈指間,已是雲開日出;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想像雪後天晴的美麗景色。毛澤東早已經看到了戰爭的結局,向全世界發出了勝利的預言。那字裡行間所透露出來的分明是扭轉乾坤的氣魄,分明是洞悉時空的慧眼。中國革命注定是一場極其艱難曲折、驚心動魄的鬥爭,但人民一定會勝利,革命一定會成功。雪後必然會天晴,不應有絲毫懷疑。
經常有人把“紅裝”誤寫成“紅妝”,或認為兩詞意思相近,其實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別。紅色代表著激情、忠誠、鮮血、革命,是我們團旗、黨旗、軍旗、國旗的主色。而給錦繡河山披上“紅裝”則象徵了革命的徹底勝利。這一句正是在約親密的戰友們,等革命勝利之後重來看雪。紅裝與素裹並存,卻沒有絲毫矛盾。
革命進程中經常有人會疑問:我們如此弱小,敵人那樣強大,紅旗究竟能打多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軍隊的特點就是越打越強、越打越多。即使是第五次反圍剿這樣的慘敗和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樣的艱險,也不曾把革命的火種撲滅。而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革命軍隊,必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所向披靡的無敵之師。
革命的勝利絕非偶然。雖然他依靠的是一個破破爛爛的中國,統帥的是一支工農組成的軍隊,裝備的是一些戰場繳來的槍彈,但已經沒有什麼力量能戰勝中國人民。在隨後的17年裡,他領導中國人民接連戰勝了兇殘至極的日本法西斯,橫掃了反動透頂的蔣介石集團,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在他面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四、赤子之心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一段承上啟下,祖國的山河是多么壯美。愛國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是詩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最大的精神財富。雪景喚起了他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了他“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歷史使命感,使他心中充盈了無比的熱愛和無限的激情。帝國主義列強妄圖侵占這大好河山,而我們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
愛國情感造就出無數英雄。世界上沒有不愛國的英雄,愛國與英雄之間總有一根紅線相連。國家危難時刻,對祖國博大深厚的愛必然轉化成誓死保衛她的決心。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就像火團一樣,在每一個愛國者的胸中熊熊燃燒。我們要叫所有侵略者知道:中華是一塊英雄輩出之地,神州是一塊不可征服之地!
多么熾熱的赤子情懷。早在學生時代,毛澤東就立志報國,身無分文徒步遊歷,積極接受進步思想。民族危亡關頭,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率領紅軍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革命戰爭時期,他轉戰於大江南北,並有六位親人為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韓戰爆發,他又把兒子派到前線,壯烈犧牲之後埋葬在了異國他鄉。
多么忠誠的赤子之心。崢嶸歲月里,中國共產黨匯集了全民族最有才能和骨氣的精英人物,組成了一支最徹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鋒隊。他們曾無數次彈盡糧絕,他們曾無數次瀕臨險境,他們曾吃草根維持生命,他們曾面對著非人酷刑。他們只要投向國民黨或者日本鬼子,就可以升官發財,享受榮華富貴,但他們忠心不改。
五、文武之道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立國當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亂世,文可富民興邦。武力統一是前提,在混戰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設的;武力強盛是保障,在動盪中是不可能發展經濟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才能使國家走向強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壯麗。“文采”、“風騷”,在這裡顯然是借用,指出了封建統治者們缺少文治的弱點。
武功曾經幾度輝煌。掃除六合的秦始皇;平定匈奴的漢武帝;南征北戰的唐太宗;結束紛爭的宋太祖;縱橫馳騁的成吉思汗……這些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中華民族的天之驕子,把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演繹得那樣煙波浩渺。歷史不僅為我們論證了這個古老國度的戰鬥力,更為我們樹立了驅除一切敵寇的自信心。
文治需要某種思想。封建時代的孔孟學說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只有少數人從中受益,也只會出現短暫的盛世。他不僅找到了馬列主義,而且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毛澤東思想。這種思想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是為全體人民服務的,只有在它的指導下,中國才能實現富強的夢想,才會出現長久的盛世。
正是有了上述認識,所以他喜歡握筆而不喜歡摸槍,一生與書為伴而一生未發一槍。投身革命後,殘酷而沉痛的現實才使他不得不抓起了槍桿子。在長征途中,賀子珍為他縫了一個裝筆墨紙硯的多層口袋,他開玩笑地說:“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可以說,他是用筆桿子加槍桿子打碎了舊世界。
六、光明之路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好一句驚天之語!言有盡而意無窮,堪稱為點睛妙筆。這震撼千古的結語,發出了超越歷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壯志,展示了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流露了對光明前途的無比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載,那一刻洞悉未來,那一刻豪情萬丈,那一刻傲視古今。
什麼人才有資格評述千秋功過呢?“俱往矣”,寫的是封建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交替。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結束了,帝王們乘著歷史的航船漸漸遠去,永不復返。共產黨人要平定亂世,一掃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和災難,更要開創盛世,建立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新中國。也只有共產黨人能肩負起使祖國大地繁榮昌盛的萬鈞重擔,能肩負起使中華民族重鑄輝煌的歷史責任。
什麼人堪稱歷史中的風流人物呢?毛澤東當然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其中的佼佼者,但“無數英雄”絕不僅指五位傑出帝王,“風流人物”也絕不是在稱孤道寡。他深知,歷史從來不是某個人的獨角戲,歷史必將催發出無數英雄豪傑、風流人物。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他們為治理國家而嘔心瀝血;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他們為保衛國家而流血犧牲;張思德、王進喜、雷鋒……他們為建設國家而無私奉獻。這一句正是對所有革命者和建設者的讚美,是對所有為祖國獻身者的讚美,是對所有為人類造福者的讚美。
是什麼激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呢?詩成時,毛澤東思想已經基本成型,他完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尋找,他為中國開闢了一條無比輝煌的光明大道,他已經遠眺到了一條升騰而起的東方巨龍。自豪感、愉悅感等人生頂峰體驗奔涌而出,讓他怎能不引吭高歌!於是冰雪有了詩情,山河有了畫意,於是才有了這千古絕唱!
七、否定帝王
有人借這首詞攻擊毛澤東想當帝王,甚至批判他是封建君主,卻恰恰暴露了他們自己的淺薄和狹隘。確實,詞中充盈著雄視天下的氣魄,顯示出包納天地的胸懷。以數千人馬迎戰百萬之眾的領袖人物怎能沒有這樣的氣質?這是一種領袖風範,而絕非什麼帝王思想。
作者請出歷史人物,並非為了回到歷史。對於中國歷史中最傑出的五位帝王,他用了一個“惜”字,余者如晉武帝、隋文帝、朱元璋、清聖祖……就更加不值一提。他對封建禮教深惡痛絕,對封建君主深懷蔑視,對官僚風氣深感憂慮。甚至於,他發動了那場文化大革命,要把一切封建意識和落後思想徹底地清除乾淨。
毛澤東一生不慕富貴。青年時代,他就寫下了“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詩句,帝王之位對他而言何足掛齒!他視察大江南北,從不帶家屬。他住中南海,親戚都不許住。他的孩子坐公共汽車上學,在公共食堂吃飯,長大後沒有享受特殊待遇,也沒有一個當官的。連他的稿酬也作為黨費來管理,不曾留給子女和親戚。
毛澤東一生不圖享樂。長征途中,他始終堅持步行,和普通戰士一起爬雪山過草地,吃盡了各種艱難困苦;延安時期,他住在兩間窯洞,所有的財物是一捲鋪蓋、一頂蚊帳和幾件衣物;建國以後,他依然生活簡樸,飲食只要求粗茶淡飯,睡衣上竟有73塊補丁;困難時期,他主動地節衣縮食,與全國人民同甘共苦。
1944年,毛澤東位的軍隊和一種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機構。他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勤務員,用一生履行著“為人民服務”的諾言。他曾對人說:“我死後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長江里餵魚。你就對魚說:魚兒呀,毛澤東給你們賠不是來了,他生前吃了你們,現在你們吃他吧,你們吃肥了好去為人民服務。”
1949年,在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動情地高喊:“人民萬歲!” 他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當作真正的英雄。他相信人民擁有驚人的英勇、超人的耐力、偉大的技巧和無比的堅決。他領導革命的歷程就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民眾的歷程。他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八、發表時機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採取了“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一方面調兵遣將積極備戰,另一方面又三次邀請毛澤東去談判。那是地地道道的鴻門宴,但是,為了謀求和平,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決定深入虎穴。1945年8月27日,毛澤東前往重慶,與老蔣展開另一種交鋒,卻也給革命進程增加了巨大的變數,令人驚出一身冷汗。
幸而,蔣介石並沒有認清毛澤東。在蔣介石看來,五次圍剿,他是手下的敗將;紅軍長征,他是無奈的流寇;西安事變,他是幸運的難民;抗日戰爭,他是小小的配角;重慶談判,他已是秋後的螞蚱。所以,蔣介石發難:“中國不能有兩個太陽!”運用暗喻,表達了誓死剿共的決心。毛澤東笑答:“兩個太陽應該由人民選擇一個!”巧妙雙關,要和,可以“全民選舉”;要打,自有“人民戰爭”。
然而,毛澤東早已看穿了蔣介石。在文藝界的一次聚會上,有人問:“假如談判失敗,國共全面開戰,毛先生有沒有信心戰勝蔣先生?”毛澤東幽默地說:“蔣先生的‘蔣’字,是將軍的‘將’頭上加一棵草,他不過是一個草頭將軍而已。我的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腳的‘毛’字,而是一個反手,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數中國人民利益的共產黨,要戰勝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國民黨,是易如反掌。”
毛澤東離開重慶後不久,《沁園春·雪》發表,在文藝界掀起了一場空前熱烈的討淪。雖然老蔣一輩子都沒讀懂這首詞,但也足夠令他火冒三丈、寢食難安。詞中那種勝利姿態分明是在告訴蔣介石:蔣家王朝必然滅亡!這恰似一招回馬槍,深深刺中了老蔣的心臟,也以一種奇特的方式為重慶談判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九、前後呼應
當然,這首詞也絕非是孤立的,它與毛澤東的許多著作相關聯和印證。在陝北的日子,是他一生中少有的環境安定而又精力旺盛的時期。他開始更深入地研讀馬列書籍,並與革命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毛澤東思想”。他的關於軍事、政治、哲學的最主要論著都出自這一時期。而其思想成型的最明顯標誌和證據正是這首詞。
1925年10月,他正在苦苦尋求救國之路,寫下了《沁園春·長沙》,發出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疑問。1936年2月,他才終於找到了光明大道,寫下了《沁園春·雪》,給出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答案。兩首詞詞牌相同,結構相似,主旨相連,一問一答,遙相呼應,妙趣橫生。正是十年求索,十年攀登,十年磨一劍,難怪如此華美,如此壯闊,如此地鋒銳!
1935年12月,他寫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點明日本帝國主義正準備吞併全中國,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論證了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936年7月,他告訴美國記者斯諾:“蔣介石總有一天要面臨選擇,要么抗日,要么被部下打倒。來自他的將領和抗日民眾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做出決定的時間不遠了。”僅僅5個月後,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促成了國共再次合作。、
1936年12月,他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深入系統地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人民戰爭的思想和戰略方面的諸問題。指出人民軍隊能夠發展壯大並戰勝敵人,以及戰爭的持久性和艱苦性。1938年5月,他寫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把抗日戰爭分成防禦、相持、反攻三個階段。闡明了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這是真正的指點江山,這是真正的激揚文字,這是真正的神來之筆。這是詩中極品,只能夢尋偶得,絕非刻意雕琢;這是千古絕唱,源於靈感噴發,可遇而不可求。試問中華詩詞的巔峰在哪裡?李白的《將進酒》可比作崑崙,蘇軾的《水調歌頭》可喻為太行,而《沁園春·雪》就是當之無愧的珠穆朗瑪!
它讓我們領略了一種絕美。上闋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描繪了一幅遼闊的北國雪景圖,更隱喻了波瀾壯闊的革命全景。下闋以改天換地的豪情,展開了一幅壯麗的中華歷史長卷,更暗含了建設國家的全盤大計。縱橫幾萬里,上下數千年,時空交織而又渾然一體。藝術上足以令人神醉,情感上抒發拳拳至愛,軍事上吹響勝利號角,政治上評說文武之道。
它給我們指引了一個方向。戰爭是為了和平,和平是為了建設,建設是為了富強。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穩固的國防和勤勞的建設。我們不是正走在這樣的康莊大道上嗎?我們軍事強大而不搞侵略擴張,我們專心建設因而經濟騰飛。英雄豪傑和風流人物不僅出現在戰火四起的動盪年代,更會出現在如火如荼的建設時期。
它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偉人。具備了偉大的心靈才能寫出偉大的作品。詩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胸襟、情懷、兵法和鬥志注入了詩中,才成就了這不朽佳作。它彰顯了詩人精神世界深層中一些尋常難見難及之處,讓我們領略到他超凡的智慧、過人的膽識,感受到他對中華民族的堅定信心、對祖國母親的無限忠誠。
它使我們認清了一個民族。我們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壯麗的山河、英雄的兒女!它所蘊含的正是五千年文明粹煉的精華,正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財富。它最能代表中華民族,它與整個民族的命運相契合,它是中華民族發出的時代最強音。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本能地喜歡上它,被它點燃心中永不熄滅的聖火。
我懷著深深的敬意誦讀這首詩詞,漸漸攀上情感的巔峰;我懷著深深的敬意接受這份財富,慶幸生在偉大的中國;我懷著深深的敬意寫下這篇文章,含淚追憶領袖的風采。斯人已逝,卻給我們留下了永遠的珍寶和永遠的懷念。我不說他是完人,但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不說他能永生,但他已融入中華民族的靈魂!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軍事家、戰略家、理論家、思想家和詩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現在的湖南師範大學)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曾經結過四次婚,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至上世紀70年代末期,已發表的毛澤東詩詞共43首。其中,詩14首,詞29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創作的24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創作的19首。創作時間最早的是《賀新郎》(1923),創作時間最晚的是《念奴嬌·鳥兒問答》(1965)。1979年以後,在同時代人的一些回憶文章中,還披露了他的另外一些詩篇。
毛澤東詩詞題材多樣,大都與革命或建設事業密切相關,表現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等主題。它充分展示了作者豐富的,特別是豪放雄渾的思想情感,真切反映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階段的動人風貌。毛澤東詩詞對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兩種創作方法都有很成功的運用。
毛澤東具有很高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長於推陳出新,古為今用。他善於大膽運用傳統題材寫出新的詩意,善於靈活運用典故、神話和寓言,善於創造性地點化前人的詩句和歌謠,善於批判地繼承傳統詩詞的表現形式。他能根據作品的內容選擇最恰當的詩體詞調,對詩詞格律運用自如;有時嚴格按古代韻書規定押韻,有時為更好地表現內容,並不拘泥。毛澤東詩詞以對傳統詩詞形式的巧妙繼承和革新,頗為完美地表現了豐富而又嶄新的內容。
毛澤東詩詞成功地運用了賦比興等手法,具有神采飛揚的生動形象和景、情、理有機統一的深廣意境。與主要表現作者的情操和抱負相一致,它所刻畫的形象中,千里冰封的雪原、極目萬里的長江、橫空出世的崑崙、綿亘遙遠的長城等,具雄偉壯闊特徵的景象比較多。它描繪的有著這類景象的意境,以畫面而言,往往廣袤無垠、高大深邃;以情思而言,往往淳厚精警,氣勢磅礴。中國共產黨在建黨、建軍、統一戰線等許多方面的波瀾壯闊的鬥爭,及其優良的傳統和作風;毛澤東本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所體驗出的人生哲理,在這些意境中得到形象化的體現。
毛澤東詩詞影響深遠。《西江月·井岡山》《七律·長征》,隨《西行漫記》一書遍傳世界各國。代表作《沁園春·雪》1945年在重慶發表後,為全國文化界所矚目,有10多種報刊發表了步韻唱和之作。當時的《新民報》晚刊編者附註,說它“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1957年,《詩刊》創刊號集中發表毛澤東詩詞18首之後,引起了文藝界和廣大讀者的強烈興趣,國內有許多報刊開展了對毛澤東詩詞的討論。他的詩詞及有關文學主張一起,對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從50年代以來,其詩詞曾經以不同形式多次出版。其中有《毛主席詩詞十八首講解》(臧克家講解、周振甫注釋,1957),《毛主席詩詞》(收37首,1963),《毛主席詩詞》(收39首,1966)。其詩詞還先後被譯成英、俄、法、德、日、印度、希臘等幾十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字。《沁園春·雪》也被收錄在蘇教版語文書中。
詩詞相關
主題曲
電視劇《中國1945之重慶風雲》片尾主題曲。
詞: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
曲:舒楠 編曲:楊秉音。
《中國1945之重慶風雲》被稱為電視劇版的《建國大業》,雲集唐國強、張國立、蔣勤勤、袁莉、劉勁、張鐵林、許還山、達式常等實力派明星的“領袖人物最佳陣容”。該劇講述的是以重慶談判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國共兩黨之間鬥智鬥勇的革命史實,並著力描寫了各大民主黨派積極支持共產黨創建新中國的歷史進程。其故事與兩年前的《建國大業》異曲同工,眾多看點使《中國1945重慶風雲》成為觀影的焦點。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際,與全國觀眾見面。
相關繪畫
1959年9月,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的日子裡,由著名畫家關山月與傅抱石,根據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詞意,合作的大型山水畫終於收筆了。這幅長900厘米、高550厘米的作品是畫在乾隆年間製作的古宣紙上的,墨也是由榮寶齋提供的珍貴古墨,而筆是特製的特大號毛筆。畫作完成後的第三天,毛澤東親自來到了位於故宮中的創作廳,他是應邀來為作品題字的。站在畫作前,毛澤東邊欣賞、邊沉思,浮想聯翩。境界恢弘的畫作上青山屹立、勁松挺拔,崇巒疊嶂間,古長城逶迤盤旋,蒼茫大地上,江河奔騰灑脫,一輪紅日正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玉龍般的崑崙山氣魄雄健。這是典型的中國山水,毛澤東趴下微胖的身軀,趴在畫紙上,揮筆寫下了六個極具個人風格的草書“江山如此多嬌”。
這是對祖國山河的謳歌,
這也是對中國繪畫藝術的讚美和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