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綠色新城:汶川水磨鎮災後恢復重建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

第一篇 第二篇 第六篇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
叢書名: 北京大學城市設計叢書
平裝: 15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2
ISBN: 9787301163399
條形碼: 9787301163399
尺寸: 26.2 x 23.4 x 1.6 cm
重量: 721 g

作者簡介

陳可石,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
198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獲碩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社科學院獲博士學位。1982年獲中國首屆大學生設計競賽一等獎,1988年獲愛丁堡大學學者獎學金,1992年獲亨利·萊斯特獎和中英文化基金獎,1998年出任中營都市與建築設計中心總建築師。2006年出任北京大學教授。
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城市設計學科在中國的發展,城市設計新理念與新方法,概念規劃與城市設計,城市設計與古鎮復興。主講課程有城市設計學,美學與藝術史高級講座。
汶川新城水磨鎮總設計師。
陰劼,博士,日本大阪大學工學博士。
北京大學講師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設計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從事城市規劃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近期研究方向為歷史文化環境的保護與再生、東亞城市發展史、城市規劃中的調查與分析方法、城市居住的戶外環境研究等。

內容簡介

《汶川綠色新城:汶川水磨鎮災後恢復重建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是一本關於“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專業著作。然而,這又不是一本普通的學術專著,而是一本凝聚了北大師生對災區人民無限深情的嘔心力作。《汶川綠色新城:汶川水磨鎮災後恢復重建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標題是:汶川綠色新城!短短的六個大字,首先把我們帶回了2008年5月12日的國殤。當年發生在汶川的大地震,摧毀了成千的村鎮,奪走了數萬的生命,舉國悲慟,萬民哀傷。雖然一年多過去了,災區的情況仍然時時刻刻牽動著我們的心。人們急於想知道災區在如何重建,汶川在怎樣復生。“汶川綠色新城”,這六個大字又讓我們從悲痛和掛念中看到災區的前景,看到了汶川的未來。

媒體評論

汶川新城水磨鎮災後重建規劃建設的成功在於先進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它不僅僅是完成援建任務,而是創造一個活力、健康、綠色和可持續的新家園。
——海聞 教授北京大學副校長著名經濟學家
如果全國有一萬個像汶川新城水磨鎮這樣美麗的城鎮,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民的形象在世人面前將會大不一樣。
——陳可石 教授 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
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汶川新城水磨鎮總設計師汶川新城水磨鎮的規劃設計理念和建設模式對目前災後重建和我國新農村建設有很好的示範作用,值得推廣。
——馮長春 教授 科技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

目錄


前言
簡述
第一篇 2008年5月
“5·12”大地震後的水磨鎮
第二篇 2008年12月
水磨鎮總體城市設計方案勝出
第三篇 2009年1月
汶川縣第二中學建築設計
第四篇 2009年2月
災後恢復重建設計與施工建設全面展開
第五篇 20093年3月
阿壩師專建築設計競賽方案
第六篇 2009年4月
壽溪湖與壽溪湖環湖景觀工程
第七篇 2009年5月
禪壽老街傳統街區復興工程、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導則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