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晨光實驗國小

江陰市晨光實驗國小

江陰市晨光實驗國小創建於1938年,1996年命名為江蘇省實驗國小,蘇派名校聯盟學校。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江陰市晨光實驗國小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人民西路86弄68號。

歷史沿革

簡述

江陰市晨光實驗國小 江陰市晨光實驗國小

江陰市晨光實驗國小創建於1938年,經過了1986年易地新建整體搬遷,1999年改擴建,2009年學校由西郊實驗國小更名為晨光實驗國小,1996年被評為江蘇省實驗國小,蘇派名校聯盟學校。學校教育功能齊備,課程資源豐富,為學生教師的生活和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1938-2005

江陰市晨光實驗國小創始於1938年9月,由地主紳士陸乃康租用陸少卿家私房作校舍,開設私塾一所。當時僅有學生十九名,專讀三字經、百家姓、大學文、中庸、論語、孟子四書。後聘請姚彥怡、張炳富為教員,改私塾為洋學堂。開設語、數學等科。因當時沒有課本,學生用書由姚彥怡先生利用課餘時間抄寫成本。

1939年春,學生人數激增,原有校舍不夠使用,又在陸少卿家旁邊的火燒場蓋草房幾間為教室。用木板當課桌,坐凳由學生自帶。

1940年春,校址遷浮橋河西天妃宮內,改校名為“私立普惠國小”,校舍仍很簡陋。

1934年冬,日寇橫行,浮橋交通受阻礙,現屬浮橋村,五星村等學生不敢過橋上學,學生來源少,經費也十分困難。後在尹仲仁先生髮動下成立校董會,聘鄒邦俊為校長,整修校舍,添置課桌和教學設備。學校由原來三個班擴充到五個班。

1949年9月,由尹俊元任校長,後尹離任去外地工作。

1950年,向位中任校長。

1951年暑假,因興修水利,建造船閘,校舍由天妃宮適至新街上,共建房十八間,分前後兩排,校名改為“私立黃田港國小”。全校師生除做好正常的教學工作外,積極回響黨和政府的號召,投入社會政治活動,課餘下鄉治螟,參加土改、鎮反、抗美援朝宣傳活動。

1956年9月,學校改名為“江陰公立黃田港國小”,設六個班,教師八名、工友一名。師生動手將校舍四周圍起竹籬圍牆,校門朝西,靠船閘處開闢大操場,並辟有小農場,供師生開展勤工儉學活動。

1958年秋,學校貫徹“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辦起了煉鐵廠,擴大了小農場,並與澄江鎮四大隊掛鈎,師生定期到大隊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1959年9月,王蘊秋任校長。

1960年,學校回響毛主席支援邊疆建設的號召,學生胡永秀、蒲錫坤等毅然奔赴。

1962年2月,成立西郊公社,“公立黃田港國小”改名為“西郊中心國小”,朱敖大任校長。重新設計校門,將竹籬圍牆改為磚砌圍牆,增建平房,添增教學設備,擴充了一個班。

1963年,全校師生回響毛主席提出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利用星期天走向社會,為人民服務。在校外設立衛生監督崗,師生在新街上大搞清潔衛生工作,把新街變成衛生街,培養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在十年動亂中,校長教師受衝擊。在1972年2月,學校增加到八個班,又建造平房四間。

1973年,沈玉祥任校長,先後由政府撥款,新建、翻建平房作擴班教室,其時全校有九個班,學生近四百人。

1975年2月,陸祖良任校長。學校成立小紅花宣傳隊、積極開展小紅花宣傳活動,在參加縣文娛演出中“小蠟筆”節目獲一等獎。

1972年由於春季始業轉為秋季始業,因此學校有四個班的五年級學生升入國中(當時是五年制),附近中學一時容納不了,學校附設國中班一個,學生都是本校的宣傳隊員。1977年又增設國中班一個。

粉碎“四人幫”後,學校進入了新階段。1978年,學校恢復了升留級制度,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和小學生一日常規。教師中恢復了業務學習和教學研究活動,實現了工作重點的轉移。少先隊組織也有很快發展,隊員達三百八十五名,建十個中隊。

同年下半年,因江陰鋼繩廠擴建廠房,校址遷對面靠黃田港中學南面的兩排校舍內,並增設幼稚園一個班。

1979年9月,孫福坤任校長。學校少先隊回響團中央把少年兒童組織起來的號召,於1981年10月13日召開“紅領巾校”慶祝大會,成為全縣第一所紅領巾校。1981年,蔣菊英同志被評為“江蘇省優秀輔導員”。

1984年9月,繆敬忠任西郊中心國小黨支部書記兼校長。1986年2月,任命蔣菊英同志為副校長。一九八四年後學校工作進展很快。黨支部認真執行知識分子政策,積極慎重地發展黨員,教師工作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學校認真貫徹黨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積極推廣電化教學,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同時,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課餘生活,積極開展第二渠道活動,抓好體育活動。在參加省市縣的各項競賽和一些活動中獲得了較高的榮譽,五甲中隊獲省市最佳中小隊活動一等獎;在全國萬名創造杯活動中,全校向團中央投寄十二個活動稿件,獲三個全國杯,三個省杯和十三個縣杯。六年級中隊開展的“架橋”、“您了解嗎?”兩個活動,被刊登在《無錫日報》上。1984年參加無錫市“萌芽杯”足球賽,獲得冠軍,參加省比賽獲得第八名。1986年,縣舉行“貝貝球”足球賽,獲女子第二名,男子第三名。近年來,學校被連續評為鄉先進集體,縣文明單位和縣市少先隊先進集體。

1985年,中共中央頒發了《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調動地方辦學的積極性。西郊鄉黨委和鄉政府,決定將西郊中心國小由通江路69號遷至現在人民西路68弄86號,占地面積三十五畝。經過鄉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定將中心國小、小型運動場、中心幼稚園、兒童樂園四體合成一體,計畫投資兩百萬。

1986年,學校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決定》,嚴格執行黨的教育方針,鞏固“四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被命名為“江陰縣文明單位”。為迎接體育先進縣驗收,學校成立田徑、足球等運動隊,經過訓練,獲得了好成績。

1987年,學校進一步加強少先隊陣地建設,開展豐富多采的隊活動,使學生自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既促進了智力,又發展了能力。制訂《學校管理條例》,在完成一幢教學樓、廁所、食堂等工程的基礎上,開始籌建幼稚園。下半年,學校搬遷。學校被評為縣、鄉先進集體、江陰縣足球傳統項目先進集體、縣先進教工之家、獲縣教育局“雙推”工作合格證書。器樂獲市三等獎、書法獲市二等獎、航模獲市一等獎。

1988年,學校貫徹全國德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教學改革,校園內開闢種植園地,完成校門基建和四間輔房工程,搭建了車棚。並向市體校推薦隊員6名。接受合格中心校驗收;5月為全市勞動教育提供現場;學校被評為“市行規先進學校”、“市政治思想工作研究先進集體”;許志艷、許志達同學參加片小學生思品演講雙獲片第一名、市第二名;王溢澄老師負責輔導的船模製作獲市比賽一等獎;冬鍛跳繩、踢毽比賽獲市團體第二名;音樂《聰明的一休》等3個節目分獲市藝術節二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

1989年,學校抓合格學校、文明學校、特色學校建設,並制訂了《行為規範實施細則》,腳踏實地解決本校實際問題,籌集資金配齊教學儀器設備。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路,強化三熱愛教育。被評為“省德育先進學校”。

1990年,廣泛開民“六愛三評”活動,進一步強化《規範》。抓班子建設,開展爭創規範先進學校、模範學校、文明學校活動。並進行常規管理檢查,落實具體措施、制訂《小學生素質教育實施規則》,評為“江蘇省中國小常規管理先進學校”、田徑隊獲全市國小第五名、足球隊獲市冠軍。

1991年,抓好學生基礎文明建設,向學生進行“五愛”教育,部署實施“個十百”工程,充分運用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了謀求發展成立了校董會。

1992年,加強“兩史一情”教育,充分發揮教學主渠道作用,深化校園規範管理,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重視德育基地建設,制訂崗位職責,迎接省德育專項視導,彙編《國情教育專輯》。

1993年,鞏固和發展九年義務教育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質量,抓好五個最佳化,形成成才環境,圍繞“四有、二熱愛、二精神”培養一代新人總目標,強化雙基訓練,制訂學校建設達標規劃。三月份召開省行規現場會,學校被評為“江蘇省模範學校”。

1994年,以鄧小平同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認真學習《教師法》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意見。抓機遇,加快發展步伐,在市、鎮兩級領導重視與支持下,啟動教學科技大樓工程(春暉樓),改善辦學條件,促進學校發展。

1995年,多方籌資,給春暉樓按無錫市一類標準配齊現代化設施,並重視教育教學研究,抓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思想教育、改革德育方法,力求把學校辦成樂園、花園、學園。蔣菊英被評為“江蘇省科研先進個人”,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1996年,重視教育科研,樹立科研質量意識,多渠道提高教師教育科研理論水平,引進競爭機制促教師成長。建成語音、微機、閉路電視等十個專用教室,為召開無錫市教育現代化試點會提供現場,學校順利通過省實小驗收,評為江陰市“十佳教師”群體,校黨支部獲優秀支部,足球比賽獲江陰市冠軍。

1996年,加快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樹立軟硬體一起抓觀念。創辦科技學校、藝術學校、體育學校,發展學生特長,舉行省實小揭牌儀式。

1998年,八月徐順湘任校長主持工作,學校班子深入學習十五大精神,解放思想求創新,抓住機遇求發展,創辦“蒲公英藝術學校”,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學校加大有效投入,添置一台一體機、一台攝像機,學校獲“無錫市文明單位”、“江陰市示範學校”、“江陰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9年,學校工作在注重特色、增強實效上下功夫,強化目標過程管理,鞏固養成教育成果,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新建一幢教學樓,撤併新生、文富兩所村小。教學規模由原來的16個班擴大到23個班。教育教學成果纍纍:曹亞芬老師獲市電教評比二等獎;教師論文獲市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1名;學生作品有8篇分別在《小青蛙報》、《江南少年》、《江陰日報》刊登;市書畫比賽三等獎1人;市少兒故事大賽三等獎1人;市大合唱二等獎;鎮英語比賽團體三等獎。

2000年,學校規模繼續擴大,撤併了澄西船廠子弟學校,教學班增加到30個,學校領導大膽創新,開辦了“新世紀特色班”並使用了“北師大”特色教材。學校被評為“江陰市常規管理先進學校”,“江陰市少先隊先進集體”。

2001年,上半年通過了省實小視導,成為首批市素質教育四星級學校,6月份完成了“九五”科研成果結題。下半年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8月份又撤併了普民、江鋒兩所完小,學校投資改造了校園綠化和景點,同時建成了校園區域網路,在市、鎮兩級領導的關懷下,征地18畝,投入450萬,高標準地設計新校區並啟動一期工程,增強學校發展後勁。“十五”課題“小學生創造性人格基礎養成教育研究”立題,學校被評為江陰市文明單位,殷葉紅老師參加全國新世紀國小數學會課獲二等獎;顧瑞華老師在市國小數學骨幹教師教學大比武比賽中獲一等獎;費杏英獲無錫市社會課評比二等獎、多篇論文獲獎;費敏偉《談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歌訣”》獲全國二等獎,另外還有七篇文章在省級獲獎或發表。

2002年,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思想,堅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方針,高節奏加快發展、深化改革主旋律,加快新校區建設,全面啟動“十五”課題研究,爭創辦學特色,推進信息化工程,完成校辦廠的轉制。學校依據“領先發展的目標”,“人本發展的根本”,“統籌發展的保證”三大基本理念,求真務實,切實有效地推進各項工作。8月,創辦全市第一所公有民營性質學校——晨光實驗學校。下半年,繼續加大投入啟動二期工程。建造一幢實驗樓和2號教學樓,及250米塑膠田徑場,完成寬頻接入,建成校園網站。教學研究碩果纍纍,40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獲獎或發表;8位老師分別評為江陰市、無錫市教學能手;編寫《小學生生活指導》課本,低、中、高各一冊,《輕鬆學語文》每個年級各一冊,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

2003年,學校確立發展新思路,實施管理新策略,實現改革新突破,追求育人新境界,紮實做好創建工作,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完成晨光實驗學校發展規劃及布局。下半年,學校規模再次擴大,完成了最後三所村小“紅光、通運、璜塘”的撤併工作,教學班增加到48個,教師達120多人,成為澄江鎮規模最大的一所國小。學校被評為市收費規範學校,市行規示範學校,市特色學校AA級,市素質教育五星級學校;試行首席教師制;省信息技術奧林匹克比賽團體第8名;8篇論文獲省、市一等獎;7位老師課堂教學在省、市獲獎;學校現有無錫市學科帶頭人4人,江陰市學科帶頭人4人,無錫市教學能手6人,新秀5人,江陰市教學能手2人。

2004年,強化學校管理,實施“放心工程”,加快特色學校建設的步伐。學校在管理過程中,注重品牌意識、走科研發展之路,進一步提升學校品位,湧現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科研型老師。其中有2人被評為無錫市教學新秀,9人被評為江陰市教學新秀;在市教學大比武中,3人獲一等獎,3人獲二等獎,2人三等獎;學校被評為“無錫市文明單位”、“江陰市行規示範學校、“江陰市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西郊六(5)中隊、晨光五(2)中隊被命名為“江陰市英雄中隊”;西郊六(5)中隊、四(5)中隊被命名為“江陰市特色中隊”。

2005年,學校以追求優質教育,打造質量品牌為目標,緊緊圍繞爭創全省“兩個率先”先導行業和文明示範行業的總目標,開展了新一輪的教學大比武和科研活動。學校領導班子帶頭上好示範課,既拉近了領導與老師的距離,又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上半年以85%的優課率通過了省實小視導,居全市第一位。下半年,又成功地舉辦了江陰市國小課改現場會。

辦學師資

辦學規模

江陰市晨光實驗國小創建於1938年,1996年命名為江蘇省實驗國小。學校占地面積4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0平方米。 學校現有40個教學班,1765名學生,115名教師。

辦學目標

近年來,學校始終以“一心一意謀發展,凝心聚力鑄品牌”為目標,以“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管理強校、特色名校”為宗旨,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從最佳化師資隊伍和加強教育管理入手,從規範學生日常行為起步,開展人格養成教育實驗,經歷試點、延伸和拓展,直至立項為江蘇省“九五”、“十五”、“十一五”科研課題,把人格養成由德育涵蓋到各育,從課內伸展到課外,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紮根開花,開展民間文化教育,健全學生創新人格,促進了校風校貌和師生精神境界的全面提高。

師資力量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教師本科學歷102人,占88.7%;大專學歷10人,占8.7%;中師學歷3人,占2.6%。高級教師6人,占5.2%,中級教師占93%;學校現有江陰市級以上骨幹教師58人,占在職教師的50%以上。其中省特級教師1人,無錫市學科帶頭人4人,無錫市教育科研帶頭人1人。學校現有江陰市學科中心組成員6名,無錫市名師工作室1個。 全校115名專任教師中,大專以上學歷有112人。其中有七十餘位教師獲市教學新秀、能手、學科帶頭人、名師、特級教師等稱號,有六十餘位教師獲江陰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無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學校榮譽

學校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不斷提升育人品質,全面提升辦學成果,取得了明顯成效。近幾年來,學校共獲得60多項榮譽:

江蘇省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金獎)

無錫市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示範學校

無錫市語言文字規範示範學校

無錫市“雙有”活動先進集體

無錫市優秀家長學校

江陰市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學校

江陰市學校文化建設先進學校

全國“手拉手”先進集體

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江蘇省模範國小

江蘇省教科研實驗基地

無錫市文明單位

無錫市“十五”教育科研先進學校

無錫市雙語實驗學校

無錫市課改示範點學校

無錫市健康促進學校

江陰市國小素質教育五星級學校

江陰市特色學校(AAA級)

江蘇省名校俱樂部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