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簡介
江蘇漣水經濟開發區2006年4月份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同年10月份,被中國商幫峰會組委會、長三角經濟社會研究會等評審機構評為“長三角十大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
經濟開發區建成區面積21平方公里,逐步形成食品釀造、醫藥化工、特種化纖、紡織服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布局,初步形成新城生活配套區、片區生活配套區、市場配套區、港口物流配套區、鐵路物流配套區和食品加工園、醫藥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新港電子產業園、日化包裝園等“五區五園”格局。2011年,註冊外資實際到賬2.56億美元,在全省開發區排名中晉升33位。
區位優勢
漣水經濟開發區占有獨特的水陸空交通優勢。
漣水經濟開發區距離淮安漣水機場只有6公里。淮安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浦東、上海虹橋、香港、瀋陽、西安、武漢、重慶、長沙、西寧、寧波、溫州、廈門、汕頭、廣州、深圳等多條航線。計畫開通中國台北及歐美等國內外航線。
“十二五”規劃中的連淮揚鎮城際高鐵途經漣水經濟開發區,且漣水站台設在開發區境內,與新長鐵路、淮宿鐵路互通,並連線京滬高鐵。並與後續規劃中寧淮城際鐵路聯通。
現已開通的京滬高速、寧連高速、235省道等公路在漣水縣境內交匯,立體化大交通格局已逐步形成。
三級航道鹽河穿區而過,上游至京杭大運河,下游至連雲港港口入海。鹽河單體航運能力達1000噸,岸線在開發區境內五公里,年吞吐量160萬噸的漣水港港口就在開發區中心位置。
設施完善。
生態園區、休閒園區、人居園區初步形成。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步伐明顯提速加快。
本著“ 經典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和“先地下後地上”原則,在加快推進道路路網建設的同時,一次性完成雨污管網、弱電桿線入地、綠化、亮化、高壓桿線等配套工程。基礎設施投入總量近52億元,建成區內完成了較高規格的道路路網建設,雨污排水、供水、供電、供氣、電話、電視、網路等全部配套到位,實現了“九通一平”。
開發區境內及周邊20多個高檔商住小區、別墅群相繼建成。集休閒、觀光、度假於一體的鹽河風光帶全面建成對外開放。漣水地標性商業廣場--新港·新天地集購物、餐飲、休閒、商住於一體,主體竣工。大型物流市場紅太陽物流城、新港物流園分別占地200畝、300畝,年貨運周轉量可達到2000萬噸。
教育、醫療、金融、勞動就業等服務機構配套齊全。淮水人家、桃柳佳苑、振豐家園三個農民安置小區及其配套的商業市場全面建成使用,整體大拆遷,村民變市民,5000餘戶拆遷農民得到了妥善安置。投融資平台——淮安新港建設有限公司運作成效進一步凸顯。儲備商業用地850餘畝,融資5.6億元,完成商品房開發46萬平方米,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園區狀態
開發區本著“高、大、新、外”的招商原則,把主要精力放在、好項目、拉動力強、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上。
經過努力,累計進區項目200餘家,投資超10億元項目5個,超億元和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36個,外資項目30個,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項目4個。品質優、項目多。
中歐豪華直升機製造項目總投資25億元,江蘇華昌年產100萬噸新型生態肥料項目總投資12億元,PCB產業園建成後,印製電路板年生產能力達4000萬平方米,肯帝亞為國際國內知名品牌,輝華光伏矽晶體年產值可達50億元。源通制帽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制帽企業,錦綸化纖已成為業內龍頭企業,泰豐針織、新芳傑等企業裝備水平處於同行業領先地位,蘇美食品成為全國馳名產品,蘇杭科技成為省內高新科技企業。新落地的項目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銀海木業、霞客科技均為上市公司投資,其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將形成國內最先進的水針劑研發中心,銀海木業品牌產品歐聖地板為全國行業銷量第一,這些項目投資體量大、產業層次高,是開發區新的經濟成長點。
服務高效
開發區開展的“進企業、訪企情、解企難、增企效”活動,深受引資企業的歡迎。
開發區負責人堅持深入生產一線、工地一線,至少每周走訪在建企業一次,每半月走訪投產企業一次,及時了解項目建設動態,現場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矛盾。確保小問題不出村,大問題不出區,所有問題有交代。幫助企業分析、解決生產問題。定期組織企業用工招聘活動,構建企業與勞動力市場的橋樑,及時為企業提供用工信息,緩解企業用工壓力。2011年以來,成功舉辦園區企業用工招聘會4次,協定用工近4000人。及時和銀行對接申辦企業貸款,解決企業資金問題,全年累計為園區中小企業協調貸款6.8億元。
在企業服務上,我們倡導,企業服務無小事,企業服務零距離,做到細緻入微、無縫對接。力爭做到,對客商的承諾一諾千金,對客商的合理要求一呼百應,對客商的在漣事務一包到底,對損害客商利益的事情一查到底,不斷提高客商滿意率、政府認可率和發展貢獻率,讓更多的客商投資在漣水,滿意在漣水!
願景展望
園區發展要跨過二乾河,躍過寧連路,全面實施“南延、西拓、北移”的發展戰略,將規劃區向西與機場產業園相接,向北延伸至235省道,向南延伸至機場路,加強供氣供熱、污水處理、金融保險、物流、海關等配套功能,進一步提高項目的承載力。
計畫“十二五”期間,完成基礎設施投入總量30億元,新增建成區20平方公里。按照“先規劃,後配套”的思路,拉開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大框架。加大生活居住配套,建設大市場、大型連鎖超市、銀行、醫院、學校等,即將開工建設桃柳湖商業街、農貿、家居千畝大市場,全面提高配套功能。繼續做大做強紡織服裝、金屬機械加工、電子信息三大產業,突出抓好高檔旅遊服飾產業園、PCB產業園、台灣工業園、醫藥科技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全力打造“名企集中區、外資富集區、產業特色區”。形成食品、醫藥、新能源、電子元件等四個百億元級,特種化纖、高檔旅遊服飾等四個50億元級特色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