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工程訓練中心

江蘇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是以本科教學為主體,同時兼備研究生和青年教師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服務社會功能的校級實踐教學中心,為正處級建制,由學校直接管理,“中心”主任由學校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兼任。

江蘇大學工程訓練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以本科教學為主體,同時兼備研究生和青年教師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服務社會功能的校級實踐教學中心,為正處級建制,由學校直接管理,“中心”主任由學校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兼任。
“中心”建設和發展主要經歷了如下三個階段:
(1)結合課程教學,構建基礎實驗與實習基地(1961年—1996年)
1961年,學校的前身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建校初期就成立了機械學實驗室、公差實驗室、農機實驗室和附屬實習工廠,之後陸續建立了切削實驗室、液壓實驗室、模具實驗室、測控實驗室、電工基礎實驗室和電工電子實習場所,形成了傳統意義上工程類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為相關課程、專業與學科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此三十餘年間,學校先後更名為江蘇工學院、江蘇理工大學,儘管經費投入十分有限,廣大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保持嚴謹治學的光榮傳統,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團結奮鬥,艱苦創業,自己動手開發實驗教學裝置和儀器,不斷加強實驗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原農業機械教研室(實驗室)培養出新中國第一位農業機械設計製造博士,學校主編的《農業機械學》(上、下冊)教材被評為原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先後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培養農業機械高級人才共4期,計60餘名,為我國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1992年我校在江蘇省組織的本科《工程材料及機械製造基礎》課程評比中名列第二;1994年,榮獲江蘇省工科院校金工實習評估第一名。
(2)整合教學資源,組建校級實驗教學中心(1996年-1999年)
1996年11月,學校實施了教學實驗室體制改革,改變了按課程和專業設定實驗室的傳統模式,將機械學實驗室、公差實驗室、切削實驗室、農機實驗室、液壓實驗室、模具實驗室和測控實驗室合併組建機械工程教學實驗中心,實現了資源最佳化共享,推動了實驗教學改革和綜合優勢的發揮。
1998年起,學校全面啟動了工業中心基礎工程訓練基地建設,構建了以數控技術、財會為核心的實踐教學區域網路,信息流、價值流、物質流被融入到金工實習的教學內容中,實習與基礎工程訓練內涵得到了提升。
在此期間,學校在機械部部屬高校中率先開展“四位一體”(將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和實驗室建設融為一體,簡稱“四位一體”)綜合教學改革實踐,並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大工程教育”思想,即以真實的工程實踐環境為背景,融機械、電子、信息、控制、檢測、材料、環境、經濟、管理等於一體,全面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能力和工程創新思維。
1999年實驗中心以優異成績通過了江蘇省組織的首批高校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評估,同年12月被評為省級教學實驗中心。
(3)依託共建項目,創建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999年至今)
1999-2003年,學校先後擴建了建築面積為11000m的基礎工程訓練基地和18000m的現代工程訓練、綜合與創新訓練基地。2002年5月,在中央與地方共建“開放型工程訓練基地建設”專項資金1200萬元(學校配套1200萬元)的支持下,進一步最佳化資源,建成了以機械工程(2004年江蘇省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電氣信息工程為核心,以汽車交通、能源動力為主幹,兼顧環境、安全、材料等科學科專業的校級工程訓練中心。因建設成效顯著,經財政部專家評估,又獲得部省共建項目300萬元(學校配套300萬元)的資助。
經過建設和發展,“中心”目前已開出了219個工程訓練(實驗、實習和實訓)項目。每年實驗、實習和實訓達到72萬餘人時。“中心”出版工程訓練系列教材、專著、職業技能培訓教材共58部(其中省級精品教材4項),自編實訓、實驗指導書52本;自製實驗儀器11項;自主開發了22個多媒體軟體和網路課件。學生在近三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大賽中獲一、二、三等獎計13項,在全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中獲銀、銅獎計7項,累計在全國和省級的大賽中獲獎130項;完成校大學生科技立項145項和科技創新項目46個。自2000年以來,“中心”在三年一度的江蘇省先進製造技術實習教學與創新製作大賽中連續三屆獲一等獎。2006年,江蘇省還以本中心為主辦單位之一,成功舉辦了該項賽事的第三屆比賽。
“中心”以“大工程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工程素質為主線,創建了高等工程教育開放型工程訓練新體系,該體系以4個相互關聯,遞進提升的平台和11個頗具特色的示範性視窗為主要特徵,體現了多層次、全方位、綜合式、開放型的教學特色,實現了“縱向及頂”(即從專業技能培養逐步進入該領域學術前沿)、“橫向達邊”(即體現人才培養中,各科知識的融合與貫通,以及學科專業的交叉和滲透)的現代工程教育目標。
通過系統深入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中心”建設、改革與運行成果——《高等工程教育開放型工程訓練體系的研究與實踐》於2004年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中心”按照“四位一體”建設思路,同機械工程、電氣信息工程、汽車與交通工程等學院一起,大力實施“精品課程建設工程”,已有9門課程建成江蘇省精品課程。尤為可喜的是,面向機械電子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和電氣信息類專業的校級重點建設課程——《電路》,依託“中心”優質的實踐教學資源,率先設計並實施了“軟硬結合、虛實兼備”的高水平實踐(實驗、課程設計)教學,於2006年建成為國家精品課程。
“中心”先後接受了江蘇科技大學、江蘇工業學院、解放軍鎮江船艇學院等10餘所高校學生的實驗或實習教學任務,全國有70餘所工科院校的領導和教師前來學習交流,對江蘇乃至華東地區同類院校工程類人才培養起到了一定的示範作用。“中心”注重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先後建立了“江蘇大學—蘇美達聯合技術中心”、“江蘇大學—殷華快速製造中心”、“江蘇大學-LGMAZAK數控加工技術演示中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江蘇大學機電培訓學院”等14個對外合作視窗。
2004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過程中,“中心”成為我校學生工程意識、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亮點,受到專家們的高度評價。
“中心”已成為教學理念先進、基礎設施優良、教學管理規範、學生受益面廣、示範和輻射作用強的綜合性工程訓練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