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 劉競濤(桃源) 著
出 版 社: 廣東省出版集團圖書發行有限公司(廣東經濟)
ISBN: 9787545406528
出版時間: 2011-01-01
版 次: 1
頁 數: 224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金融與投資>金融理論
內容簡介
江恩總結45年來在華爾街投資買賣的經驗,寫成12條買賣規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劉競濤編著成這本《江恩神奇贏利法則》,將這12條買賣規則列於下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條:決定市勢。
第二條:在單底、雙底或三底水平人市買人。
第三條:根據市場波動的百分比買賣。
第四條:根據三星期上升或下跌買賣。
第五條:市場分段波動。
第六條:根據五點或七點上落買賣。
第七條:成交量。
第八條:時間因素。
第九條:當出現高低底或新高時買人。
第十條:決定大市趨勢的轉向。
第十一條:最安全的買賣點。
第十二條:快市時價位上升。
江恩在12條規則之上,建立了整個買賣的系統。投資者若能吃透這12條規則並據以進行買賣操作,就能夠再現大師的輝煌。
閱讀《江恩神奇贏利法則》,不能實現大師夢想,也能實現財富夢想。
目錄
前言
從十萬到千萬的飛躍
第一章 江恩的買入法則及實戰套用
第一節 買人法則套用一
第二節 買人法則套用二
第三節 買人法則套用三
第四節 買人法則套用四
第五節 買人法則套用五
第六節 買人法則套用六
第二章 江恩的賣出法則及實戰套用
第一節 賣出法則套用一
第二節 賣出法則套用二
第三節 賣出法則套用三
第四節 賣出法則套用四
第五節 賣出法則套用五
第六節 賣出法則套用六
第三章 江恩止損盤設定技巧
第一節 設定技巧一
第二節 設定技巧二
第三節 設定技巧三
第四節 設定技巧四
第四章 江恩法則的時間因素
第一節 時間因素一
第二節 時間因素二
第三節 時間因素三
第四節 時間因素四
第五節 時間因素五
第六節 時間因素六
第五章 江恩法則的成交量變化
第一節 成交量變化一
第二節 成交量變化二
第三節 成交量變化三
第六章 江恩法則的支持及阻力位
第一節 支持及阻力位一
第二節 支持及阻力位二
第三節 支持及阻力位三
第四節 支持及阻力位四
第五節 支持及阻力位五
第六節 支持及阻力位六
第七節 支持及阻力位七
第八節 支持及阻力位八
第七章 江恩法則之趨勢與逆轉
第一節 趨勢與逆轉一
第二節 趨勢與逆轉二
第三節 趨勢與逆轉三
第四節 趨勢與逆轉四
第五節 趨勢與逆轉五
第六節 趨勢與逆轉六
第七節 趨勢與逆轉七
第八節 趨勢與逆轉八
第八章 江恩法則之趨勢的決定
第九章 江恩法則之分段運行
第十章 江恩法則之波動原理
第一節 波動原理一
第二節 波動原理二
第十一章 江恩法則之時間與價位
第一節 時間與價位一
第二節 時間與價位二
第三節 時間與價位三
第四節 時間與價位四
第五節 時間與價位五
第十二章 江恩的圖表形態分析
第一節 尖底形態(V底)
第二節 平底形態(u底)
第三節 雙底形態(W底)
第四節 三底形態(wv底)
第五節 四底形態(wW底)
第六節 尖頂(A頂)
第七節 平頂(n頂)
第八節 雙頂(M頂)
第九節 三頂(MA頂)
第十節 四頂(MM頂)
第十三章 轉勢的判定原則
第一節 反轉信號日
第二節 缺口日
第三節 停板日
第十四章 江恩買賣前的部署
第一節 時間周期
第二節 個別走勢
第三節 計算由重要頂部或底部至今是多少個月
第四節 計算由重要頂部或底部至今是多少個星期
第五節 留意市價是否到達某個市場趨勢的中間點
第六節 市勢在窄幅內運行數星期或數月後,可留意市場價位的形態,以決定突破的方向
第七節 留意成交量的走勢,特別是過去數月或數星期的變化
第八節 留意市場出現調整或回吐的價位幅度
第九節 投資者必須有明確的信號,才人市買賣
第十節 永遠要在市場上找到止損位,才可人市買賣
第十五章 江恩買賣守則
第一節 每次入市買賣,損失不應超過買賣資本的10%
第二節 永不過量買賣
第三節 永不讓所持倉盤轉盈為虧
第四節 不逆勢而為
第五節 有懷疑,即平倉離場
第六節 只在活躍的市場買賣
第七節 如無適當理由,勿將所持倉盤平倉,可用止賺位保障所得利潤
第八節 在市場連戰皆勝後,可將部分利潤提取,以備不時之需
第九節 買股票切忌只望收息
第十節 不要因為不耐煩而人市,也不要因為不耐煩而平倉
第十一節 切戒敢輸不敢贏
第十二節 人市要等候機會,不宜炒賣過密,以免做多錯多
第十三節 入市時設下的止損盤,不宜胡亂取消
第十四節 不要因為價位太低而吸納,也不要因為價位太高而沽空
第十五節 避免在不適當的時候金字塔式加碼
第十六節 如無適當理由,避免胡亂更改所持倉盤的買賣策略
第十七節 買賣招致損失時,切忌加碼
第十八節 永遠設下止損位
第十九節 永不限價入市,要在市場中買賣
第二十節 永不對沖
附錄一 江恩成功的五要素
附錄二 投資者遭受重大損失的三大原因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