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02.00畝(其中:地702.00畝),人均耕地0.30畝,主要種植玉米、紅薯、花生 等作物;擁有林地5213.8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22.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8畝,主要種植核桃、石榴、花椒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2482.1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6戶通自來水, 有575戶飲用井水,有 57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90%)。有64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4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6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5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70戶(分別占總數的 7.8%和73%)。
該村到鄉政府駐地道路為柏油路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9輛,拖拉機2輛,機車110輛。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建有小水窖891口。全村有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1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42.00萬元,畜牧業收入271.00萬元(其中, 年內出欄肉豬2205頭,肉牛342頭,肉羊412頭); 林業收入34.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92.00萬元, 工資性收入22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81.00元,農民收入以第一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42人,在省內務工282人,到省外務工6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花生,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9.00萬元, 該村發 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花生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57戶,共鄉村人口3092人,其中男性1582人,女性1510人。其中農業人口2402人,勞動力1803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6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5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江底村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江底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85人,中學生18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1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9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39個(勞均0個)。有固定資產14.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黨員總數106人,黨員中男黨員90人,女黨員16人。 團員12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醫療設備差、文化教育落後、師資力量不足、產業單一、經濟發展滯後、貧困人口多。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馬鈴薯特色產業,發展養殖業,發展勞務經濟。
人文地理
江底鄉位於魯甸縣城南部,地勢北高南低,中部山脈突起。全鄉居住著漢、回、彝、苗、布依等五個民族 26606人。
立體氣候明顯,南乾北濕。水資源極度缺乏,是全縣最缺水的鄉鎮。全鄉70%以上的村組人畜飲水主要靠水窖蓄水解決;畜牧業是全鄉農業經濟的重要部分,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8%;石料資源居全縣之首,是重要的建材供應基地;"江底三橋"歷史悠久,亞洲第一高橋即將建成;全鄉有耕地35482.3畝,林地91336.6畝,森林覆蓋率43.2%,森林旅遊前景廣闊;大黑山氣候、風景獨特,仙人洞、陰洞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亟待開發;經濟作物有核桃、板栗、花椒、石榴、葡萄等;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活躍;鄉鎮企業發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