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
水西古城位於黔西縣城西北側,東側臨近向陽橋,西側抵運煤大道,南側抵杜鵑大道,北側以山體為界包括玲瓏寺和天生洞,為擬建的AAAA級文化旅遊區項目,總占地面積15.0781公頃,淨占地14.5239公頃,總建築面積19922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186850.73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12374.02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46608.572平方米,容積率1.1,建築密度為24.94%,綠地率為30.056%,擬建車位數642個。
該景區擬建於2012年,占地面積近2250畝,總投資約32.5億元,分五期開發。集民族文化展示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目前,已規劃建設的水西古城文化旅遊區項目一期已完成,投入資金7.5億元,總占地面積498畝。其中建設用地267.3畝;文化設施及停車場、大型遊樂場、游泳場、旅遊生態建設等占地21.98畝;總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項目設定文化展示、旅遊接待、休閒度假、商業貿易、商務會展、客服中心等六個功能區。景區打造旨在傳承和弘揚厚重的水西文化、展示水西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同時為民眾增加收入。
景觀
以“重溯水西歷史,續寫水西傳奇”為核心,以黔西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底蘊為基礎,使水西古城成為集大氣、文氣、靈氣、秀氣“四氣”兼備且獨具魅力的國家AAAA級民族文化風情古鎮。總體規劃的原則是:依山就勢、因地制宜;城隨水轉、水繞城流;戶戶養花、人人嬉水,實現古城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完美結合。同時確保古城具備文化展示、商務會展、旅遊接待、觀光娛樂、商業貿易、文藝展演等功能,使之成為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旅遊風景區。在設計風格上,做到古代水西古建風格、以彝族建築為主的民族建築風格、黔西北民居建築風格三種風格相結合,同時鑲嵌獨樹一幟的古城門樓、四蛙神鼓、牌坊、寨門、彝族十月太陽曆廣場、水西傳奇實景舞台、木結構旅遊小品房等,形成“十步一個故事,百步一段歷史”的民族文化旅遊古鎮。
項目建設內容包括4個區,文化展示區由土司府、畢摩殿、彝醫學館、名人館、書畫院、考古博物館、民俗展覽館、城市規劃館、現代科技館等組成,建設城門樓、護城河、奢香古驛道、水西傳奇—黔西大舞台、碑林苑等環境配置設施;旅遊接待區由自駕遊客棧、自助式青年旅舍、產權式度假公寓、風情度假酒店、客服中心等建築構成,配套建設水西情韻廣場、杜鵑花苑、停車場等;休閒度假區由茶室—酒吧、書吧—網咖、音樂—歌舞—影視劇場、康體—洗浴—療養中心等建築構成,配套建設鴛鴦池、竹藤苑、停車場等;商品貿易區由地方特色名優商品市場、民間手工藝品作坊、古玩店、民族服飾店等建築構成,環境配置建設為風情商業街、風味美食街、水車廣場、木筏渡口等;商務會展區由企業會堂、商務會所、物管中心等構成,配套建設蓮花池、奇石園、停車場等設施。
歷史
“水西”一名,出自元代蒙古語“亦溪不薛”的漢語音譯,指烏江上游鴨池河以西的寬廣地域,古為夜郎國領地。我們今天所說的水西政權,是指由阿哲彝部世襲總領1300多年的一個地方政權,即是從蜀漢建興三年後主劉禪封彝族首領濟濟火為羅甸王而建立的羅氏鬼國起,經元朝廷設立的順元宣慰使,明朝廷設立的大明宣慰使和貴州宣慰府,至清初吳三桂剿水西後“改土歸流”設立黔西府止。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征南大將軍傅友德派安陸侯吳復建城於水西郭張,命名“水西城”,迄今已達630多年,古水西郭張就是現在的貴州黔西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