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望醫院舊址

民望醫院的大權全部掌握在院長和美國醫生手裡。 原民望醫院的美籍人員奉命撤離懷遠,中國的醫護員工,因不願為日軍賣命,也紛紛離院,另謀出路。 大和醫院的院長是“厚見”醫學博士,會計叫“澤田”。

民望醫院建於1909年。它是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創辦的。創辦人是美國牧師羅耀南之父維廉先生,資金為其故夫人羅巴氏所遺。醫院坐落在懷遠城西門崗路西,以收治男病人為主,院長先後是美國人柯德仁、葉天德、康良弼、史福來和中國人劉世遜、王錫珍。路東是“民康醫院”(建於1913年),專治婦女兒童病人,院長是美國人慕淑媛(通稱三小姐),東西兩院有天橋可通。在兩院北邊還有一所“望康醫院”,實際是兩院的簡易病房,負責觀察不夠住院條件的輕微病人,痊癒便回家,病情嚴重就轉入“民望”或“民康”住院治療。
民望醫院是南京古樓醫院在安徽的分院之一(另一個是蕪湖弋磯山醫院),初建時只有幾十張病床,到1935年後已發展成L所設備齊全、醫療技術水平較高、擁有240張床位的綜合性醫院,設有內、外、婦、兒、眼等科,有病房樓、門診部、藥房、檢驗、放射、動物實驗室等。附設護校一所,三年制,兩個班,學生半日上課學習,半日到病房工作。醫療設備有:x光機、顯微鏡、各種手術器械,自己發電。這些器械多是由美國運來,藥品也較齊全。前來就診的病人大部分來自皖北的宿縣、阜陽及蘇北、豫東等地。院裡有工作人員30--5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美國人。應聘在該院工作比較有名望的中國醫生有:謝洪思、朱觀亭、余春濤、侯保璋等,他們均畢業於山東齊魯醫學院。侯保璋後去英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回國,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就任當時的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他在國際醫學界都是很有影響的人物。
這個醫院日診量300――500人次,院部病床經常滿員。內科病人以黑熱病為主,由於該院在治療黑熱病方面療效顯著,各地病人便慕名而來。外科手術病人多是膀胱結石(尿砂),此外還能做肺切除、闌尾炎和一般小手術。舉一事例可見該院醫療技術水平在當時不同一般。一次鳳陽鄉下一名病人高燒不退,有大量血痰,抬到蚌埠普濟醫院求診,並稱當地患這種病的人已死了一百餘人。顯然這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由於蚌埠掌握不好顯微鏡檢查技術,只得將病者的痰液送到懷遠民望醫院化驗,結果是“鼠疫”病(為一種法定的烈性傳染病)。懷遠美籍醫生當即直接拍電報給北京段琪瑞政府。段又指示下面轉電安徽迅妥處置。這一下鬧得蚌埠滿城風雨,人心惶惶。安徽督軍倪嗣沖不得不請懷遠“民望醫院”派人去蚌埠協助搞了三個星期的消毒隔離工作。為此,民望醫院向北洋政府報銷約十六萬元,發了一筆橫財。
民望醫院的大權全部掌握在院長和美國醫生手裡。美國人員在中國工作七年,回國休息一年或輪換。對中國醫護員工實行聘用制,每年的12月25日(聖誕節)發聘書,接到聘書者繼續在醫院服務,沒接到者即為解僱。醫院的財務獨立核算,經費不足時由上海基督教長老會直接匯款補給。門診實行掛號就診,分紅、藍兩種牌號,藍號收費,紅號不收費,如果住了院,住院費、用藥、吃飯,甚至連衣服都免費。這種紅號不多,約占掛號人數的5―6%,享受對象主要是院內職工家屬和一些窮苦的民眾。住院部有大、小兩種房間,小房間(單房間)比大房間收費要高几倍。一般住院病人每人交款20元為住院期間的全部費用。後因物價上漲,取消了包的辦法,改為店保人院,出院結算。無力付款者,向保人索取應繳費用。
醫院員工按月支取工資。當時因物價不穩,便以小麥做標準,工人6斗(每斗25斤),護士1石,大夫2--3石。職員全部在醫院食堂就餐,每月繳一伙食費3元6角(大夫繳一伙食費要多些,一伙食也好些)。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於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美關係惡化。原民望醫院的美籍人員奉命撤離懷遠,中國的醫護員工,因不願為日軍賣命,也紛紛離院,另謀出路。
1943年秋,日本社團“天理教”以教會的名義,打著慈善的招牌,在懷遠“民望醫院”的舊址設立了大和醫院分院(蚌埠為總院)。接收之後對外仍叫“民望醫院”,至1944年底才真正改名“大和醫院”。當時派到懷遠的有十多個日本人,其中有醫生和六、七名護士。醫生基本是固定的,護士則定期與蚌埠輪換。中國醫生只有四、五人,唯一的懷遠人叫周廣才。
大和醫院設內、外、婦三科及藥房、化驗等,門診、住院對外一律收費。外科能做下腹部手術。醫院廉價雇用一些中國人,其中有洗衣、看門、清潔等雜工,還有部分青年學生跟隨日本醫生見習。廣大民眾對日本人存有戒心,除了萬不得已,大家是不願上大和醫院求診的。因此,門診、住院病人都不多。
大和醫院的院長是“厚見”醫學博士,會計叫“澤田”。中國護員的待遇,按各人的工作能力,採取小包制(基本工資、津貼費等封在一起)。一般人員每月薪金相等於三袋麵粉的價值。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大和醫院”也隨之在懷遠消失,“民望醫院”才得以重新恢復開診。1949年初懷遠解放時,民望醫院的美籍人員已全部撤離,設備藥品及各種資產等基本未動,中國員工除少數離開外,大部留在醫院繼續工作,直到1949年12月(上海)東南醫學院遷來懷遠時,“民望醫院”這塊掛了四十年的招牌,才從此摘下來。
附:民望醫院碑文
民望二字,見於商書,醫院留取之以為名哉。蓋生人之苦,無逾於病罹之者,望治孔殷甚於大旱雲霓之想,而醫院以吾主救人之心為心,如其望以診治之刀圭藥石,因病而施,病者之望,於是大慰,此民望之名所自來也。院為西式樓兩層,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病者居之,適合衛生之旨。作院者為大美國羅牧師耀南之父維廉先生,蓋是款,為其故夫人羅巴氏所遺,欲籍是以作身後之紀念,並為其子留永久之孝思雲。時公曆一千零九年懷遠長老會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