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後箋
《毛詩後箋》三十卷,余同年友胡觀察墨莊所著也。墨莊性沈靜,寡嗜欲,獨耽著述。治群經無不賅貫,而於《毛詩》尤專且精。往嘗與余同宦京師,余亦喜為《毛詩》學,朝夕過從,心有所得,輒互相質問,時幸有出門之合。蓋《毛詩》詞義簡奧,非淺學所易推測。唐人作《正義》,每取王子雍說,名為申毛,而實失毛旨。鄭君箋《詩》,宗毛為主,毛義隱略,則或取正字,或以旁訓疏通證明之,非盡易毛也。《正義》泥於“《傳》無破字”之說,每誤以《箋》之申毛者為易毛義。又鄭君先從張恭祖受韓詩,兼通齊魯之學,間有與毛不同者,多本三家詩,而參以己意,《正義》又或誤以《箋》義為《傳》義。余與墨莊同見及此。凡所援據,《說文》、《字林》、《玉篇》、《廣韻》及經、傳、子、史所引詩與近人說詩,若惠氏《詩說》、《詩古義》、陳氏《稽古編》、段氏《詩國小》、阮氏《校勘記》、王氏《經義述聞》、孔氏《詩義卮言》、李氏《毛詩?義》,徵引略備。是所見同,所學同,所援引又同,宜其說之不謀而合也。故余所注,名《毛詩傳箋通釋》,而墨莊自名其書為《毛詩後箋》,名雖異而實則同。今墨莊已作古人,令嗣仲池持其書請序於余,余受而讀之。其書主於申述毛義,自《註疏》而外,於唐、宋、元諸儒之說有與《毛傳》相發明者,無不廣徵博引;而於名物、訓詁,及毛與三家詩文有異同,類皆剖析精微,折衷至當。有與余說大略相同,而徵引博於余者;有餘蓄疑既久,未能得其端緒,讀是書而昭若發蒙者;亦有與余說互異,而不妨並存其說以待後人論定者。墨莊曾與余約,俟書成互相為序。今余書粗已畢業,欲求序於墨莊不可得。而墨莊是書,實能集毛詩之大成,詳異同而辨白黑。余既錄其說之精核可懸國門者數十條,將以補入余書,示服膺之篤,因並序而歸之。
昔何劭公閉戶十有七年,始成《公羊解詁》,墨莊以台灣觀察引疾歸里,亦鍵戶十餘稔,而後《毛詩後箋》得以成書。研精覃思,古今同轍。墨莊雖年未滿六十,而其書信今傳後,可稱立言不朽者已。
道光十四年正月望日,年愚弟桐城馬瑞辰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