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李鎮
行政區劃
全鎮國土面積1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83.6公頃,災害性天氣主要是夏季暴雨和暴風。全鎮轄三坪、和議、瞄集、付黃、橋院、鍾橋、長湖、李場、葉灣、毛李、黃灣、高興、江新、南嶽、殷河、魯店、洪山、雙店、借糧湖、蝴蝶、窯場、英雄、高堰23個行政村和鳳靈社區居委會。183個村(居)民小組,12151戶,總人口42219人,其中,農村人口37009人,勞動力23079人。
地形
毛李位於漢江沖積平原邊緣,地形由平原向丘陵過渡,西高東低,田塊呈梯田狀。全鎮最高海拔60.5 米,最低海拔27米(位於長湖中心)。
氣候
毛李位於北緯35 ℃左右,年平均氣溫15.4 — 17.7 ℃,年降水量1200 — 1500 毫米,有效積溫5000 — 6000 ℃,無霜期300天左右,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災害性天氣主要是夏季暴雨和暴風。
河湖
毛李號稱“五湖”之鎮,全鎮有“長湖、澎湖、南湖、宋湖、借糧湖” 五大湖泊,大小水庫、圍垸40多個,全鎮養殖水面達6萬畝,境內人工河段有雙店河,此外還有江漢航線、大路港、西荊河、田關河四條人工河段通過境內北、東、南三面。
經濟發展
2011年,全鄉(鎮)社會生產總值達到15.35億元,財政收入155萬元,國稅25萬元,地稅13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7860元。
農業
毛李農業水熱條件較好,耕地、水面分別占50% 、45% ,耕地水田多於旱田。 水產、荸薺是兩大特色。2009年全鎮糧食總產38888萬噸,同比增長4.6%,油料總產56441噸。推廣“稻—荸薺”種植模式,荸薺種植面積達1.2萬畝,畝產3100公斤,總產量37842噸,是全省有名的荸薺名鎮。水產品和荸薺外銷全國30 多個省、市、自治區和各大中城市,“長湖牌荸薺”榮獲1998 — 2001年度綠色食品稱號。毛李水產資源豐富,是市、縣有名的水產大鎮,也是荊楚水產品集散地之一,盛產“四大家魚”和鱖魚、鱔魚、小龍蝦、螃蟹等名優特產品。全鎮養殖水面達6萬畝,長湖、借糧湖有天然養殖水面4萬畝,澎湖、南湖、宋湖、幸福垸等四大漁場,精養水面2萬畝,鮮魚年產量3萬噸,產值1.98億元。2009年新建借糧湖、南湖、澎湖、八一垸、大路港等小龍蝦專養、精養基地,帶動全鎮小龍蝦養殖面積1.5萬畝,總產量達1800噸,擴大網箱養鱔示範基地6萬平米,新建羅非魚養殖示範基地300畝。
生豬養殖取得突破性發展,澎湖生態養殖公司規模擴大,弘益養殖公司建成投產。全鎮生豬出欄達6萬頭。江新、南嶽、橋院萬隻以上蛋雞養殖小區3個,年家禽出籠65萬隻,禽蛋產量3200噸。
工業
全鎮工業企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型、運銷型、支農服務型、個體私營經濟為主。2009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7億元,占年計畫的116%;完成工商稅收115萬元,占年計畫的125%;新增規模企業2家,總數達到4家,全年共完成工業增加值2180萬元,占年計畫的109%;完成城鎮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250萬元,占年計畫的136%;人均可支配現金收入同比增加769元,達到6290元。
4家規模企業如下:沙洋固威製衣有限責任公司,沙洋縣長湖製衣有限公司,沙洋縣小農人荸薺有限公司,沙洋縣禾香米業有限公司。
交通
全鎮水陸交通便利,通車裡程合計71.9 公里,漢宜公路穿越境內,
鎮內主幹道有瞄朱路(縣級)、魯積路、毛澎路、劉徐路、毛長路,江漢航線、長湖、引江濟漢航線為水運幹線。目前,毛李鎮正升級改造瞄集至借糧湖省道二級公路,預計棗潛高速沙洋段擦毛李鎮借糧湖村境內通過。
招商
我鎮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實現了規模企業的從無到有,成功引進規模企業5家。沙洋固威製衣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近千人。小龍人荸薺有限公司引進潛江客商投資,重新組建沙洋兩江食品有限公司。映山紅服飾有限公司落戶鍾橋村,安裝6條生產線,製衣設備130台套,是擁有自創品牌的本土企業。銀花鞭炮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長湖製衣有限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1650萬元,年均增長26%;禾香米業有限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2150萬元,年均增長54.1%。
社會事業
教育:全鎮現有國中1所,國小4所,幼稚園1所,在職教師187人,在校學生3434人, 其中國中737人,國小1964人,在園幼兒76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99%,國中升學率達99%,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文化:1998 年,被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荊門市文化先進鎮”;同年12 月,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湖北省六百兩萬工程民眾文藝活動示範單位”。全鎮現有5支禮儀電聲樂隊,200 多名農民文娛活動積極分子活躍在農村文化市場,農家書屋24個。
醫療:域內有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院職工62人,醫療點20個,醫務人員29人,衛生院設有內、外、婦、兒、中醫、理療、口腔、放射、超心、檢驗等科室。下設19個衛生室,從業鄉村醫生54人。全年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8859戶,35448人,參保率98%。計畫生育率達97.5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8‰,出生性別比100:105.4。
社會:2011年,域內落實農村低保877戶,1192人,發放低保金104.1912萬元。五保老人156人,其中集中供養的70人,分散供養86人,集鎮供養老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2100元,分散供養老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1600元。
環保:23個村建有農村飲水工程5處,受益村民2000多戶;沼氣池800多個;太陽能4000多戶;農村公廁48座。
旅遊資源
基本介紹
毛李鎮現有“一大遺址”、“四大古墓”、“六大寺廟”
“一大遺址”即荊家城遺址,位於付黃村4 組,屬新石器時代遺址,含有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龍山文化,傳說這裡是古時農民首領陳友亮生息過的地方。
“四大古墓”即位於殷河村1 組、晉代時期的王家墓群;位於鍾橋村9 組、春秋戰國時期的岳王冢;位於南嶽村 2 組、明代時期的羅家冢;位於付黃村4 組、元代時期的望子台。
“六大寺廟”即蒿台寺、南華寺、天台寺、三汀寺、東嶽廟、玉城寺。
毛李鎮長湖&借糧湖水域生態旅遊
萬畝湖水浩淼,千畝荷葉連天。湖中心有一個一百多人居住的小島,宛若世外桃源。這個湖便是借糧湖,這個島叫老顴嘴。圍湖而建的12個組組成了借糧湖村。借糧湖村位於沙洋縣毛李鎮,與潛江交界,是縣級示範村,也是典型的魚米之鄉。以前分散、低矮的房子已被整齊排列在路兩旁的樓房所代替,房前成排的樟樹正開著淡黃的小花,吐露芳香。借糧湖村依著借糧湖而建,放眼望去,是成片的青青水稻、一望無際的蔚藍湖水、搖曳生姿的粉紅荷花,景色美不勝收。借糧湖原有3萬多畝水面,是沙洋三大湖泊生態養殖基地之一。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因天干無雨,別處都鬧著饑荒,唯獨借糧湖一帶老百姓因水源充足,糧食喜獲豐收。本地一在外地為官的人看到自己管轄內的人民陸續飢餓而死,便回到家鄉,向鄉親借糧賑災。善良的人們傾情相助,幫他所轄地的人民度過饑荒,於是人們便稱這湖為“借糧湖”。借糧湖水質清澈,湖內長有蓮藕、菱角、蒲草,是沙洋保存最好的原生態湖泊之一。每到六七月份,荷花盛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成了這裡的一景。這裡還憩息著大群的白鷺、野鴨、獐雞,多了一些靈動色彩。清晨日出,傍晚日落,彩霞滿天飛,映照在湖中,水天一色,中間不時有鳥飛過,有早出晚歸的漁民唱著歌劃著名小舟駛過,遠遠望去,恍若仙境。
老顴嘴位於湖中央,2平方公里的小島上住著26戶人家,小木船是他們與外界聯繫的主要工具。村里買了機動船,做運輸糧食、肥料和接送大批遊客之用。漁民靠島吃島,以養魚、種水稻為生。加固堤壩,種植了護堤林。如今,白楊已長得高大整齊,像士兵一樣守護著這些人家;在各家的自留地上,他們不僅種植柑橘、柿子等經濟林,還種上各種蔬菜、花卉。花兒盛開,剛掛的果實結滿枝頭,有一種喜滿人間的感覺。這裡還可以看到幾幢新建樓房,白牆紅瓦,在綠樹映襯下,像一幅水彩畫。這裡民風淳樸,白天幾乎家家都不鎖門,相處得像一家人;這裡的農民勤勞能幹,只要還能勞作,不管多大年紀都不會閒在家裡。 天時、地利、人和,這裡的村民憧憬著美好明天:修建環島觀光公路,修通各家通往湖邊的小路,讓交通便利起來,讓旅遊帶動村民富裕起來。在湖裡劃著名木船觀景,在島上徒步參觀,但見清澈的湖水、綠色的小島、白色的鷺鳥,還有時不時立在路邊看著行人的野雞,自然和諧,構成了一個溫馨的世外桃源。
毛李鎮古窯遺址
毛李鎮窯場村是一個古老的地名,因在古代就生產牆磚和生活陶器而形成街道,在當地名氣較大。本地現保存南北兩處大型古窯遺址。當地人介紹說,北窯燒陶,南窯燒磚。首先到北窯遺址。這是一座位於長湖邊的老窯,形狀像一座小山包,高約10餘米,底部周長各百米左右,頂部周長約50米。山包上種植著棉花和芝麻。此窯從解放前到“文革”後期,一直在燒制缸、盆、壺等陶器。改革開放後,由於陶製品滯銷停產,窯口塌陷,後來當地農民就開墾種了莊稼。在北窯四周,發現許多陶片,有上釉和不上釉的,有老的也有新的。這裡從古到今確實是一處生產生活陶器的大型窯場。
來到距北窯500米左右的南窯。這是一處緊靠長 湖岸邊的特大型古窯址,呈品字型,窯口坐北朝南,高約15米,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50米。窯口雖然塌陷並已改種莊稼,但殘磚、斷瓦、陶片、瓷片等布滿四周。站在窯頂看東南方向,那裡的地形高高低低,一看就知道是過去取土留下的痕跡。長湖岸邊,在長約200米的湖邊,布滿了殘磚、陶片和部分瓷片,水中堆積著廢磚、廢陶及窯場的其它廢棄物,約有50-100公分厚。大都在湖水長年的沖刷下形成了砂礫和瓦礫,一看就知道這是一處窯場專用的碼頭遺址。幸運的是,在長湖邊和水中撿到了大量的瓷片,還發現了一塊與荊州古城牆磚一樣大的廢磚。古老的地名、大型窯場、湖邊碼頭、大量的殘磚廢瓷,這些都展示出一處古代大型窯場遺址的輪廓。
毛李鎮窯場村古窯遺址的發現,是荊門發現的第一座古代州衙建造的大型磚瓦及陶器燒制窯場,對研究荊門古代的磚瓦陶器製造及水運等的發展歷史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探討古代“重點工程”的部署、管理和監督有現實的借鑑作用。
特產
毛李荸薺
產於沙洋縣毛李鎮,因其形如馬蹄和栗子,俗稱馬蹄、地栗。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 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食品。荸薺中含有的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促進代謝,預防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等急性傳染病。同時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毛李荸薺以個大、質脆、味甜、皮薄、水分足等特點深受城鄉居民喜愛,特製的蜜餞荸薺行銷湖南、武漢、荊州地區和美國市場。
長湖銀針魚
產於沙洋縣毛李鎮長湖一帶,銀魚體形細長小巧,約3 -5厘米,乳白透明,少鱗或無鱗,生長期為一年左右,喜歡群集活動,發出清香的氣息。針魚體形如針,大者長約10公分,直徑略細於鉛筆,其硬質的嘴長約5公分,身體呈流線型,灰白色,嘴透明,首尾細腰微粗,光滑圓潤,兩隻晶瑩的黑眼睛,恰如針眼。長湖銀魚、針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食法很多,銀魚既可清蒸,又可氽湯,針魚曬乾後食用。
長湖魚糕
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長湖之濱的毛李、後港兩鎮農民,世代就有打制魚糕的傳統習慣。以長湖白魚為主料,摻合澱粉、蛋清、生薑等佐料等,攤成餅形,放進蒸籠,大火蒸製而成。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好魚,但長食生膩,令御廚改變烹飪方法,提出“食魚不見魚”的要求。 御廚回家後一時想不出辦法,急得坐立不安。御廚夫人問清情況後便道:“這有何難,你把魚刺和魚骨剔除後,將魚瓤切碎拌以生粉等其它佐料,或蒸或煮,不就吃魚不見魚了嗎?”御廚一聽豁然開朗,在家反覆試驗,終於做出了鮮嫩爽口的不見魚的魚製品。楚王吃後大喜,當即獎賞黃金一千兩。因以魚肉為主,形似米糕,而稱為“魚糕”。由於長湖水草豐腴,水質優良,生長的水產品屬無公害綠色食品,因此用長湖優質草魚、花白鰱為原料加工的魚糕,最受消費者青睞,是饋贈親友的絕佳禮品,成為尋常百姓家宴中的一道美食,享譽省內外。
其它相關
文化&體育
毛李民眾性文體活動開展廣泛。1995 年,毛李鎮農民籃球隊代表荊門市農民籃球隊出席省農運會,獲第三名;1996 年被市農委、市體委、市文化局評定為“荊門市體育先進鎮”。毛李依託獨特的人文自然優勢,制定了毛李集鎮和23個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採取“五個一”形式,即一張光碟,一首彩鈴,一本書,一首歌,一份土特產,加大了對外宣傳力度。
文藝歌曲:
①歌曲《請到毛李來》
②歌曲《美麗的毛李我的家鄉》
逸聞趣事
1971年,荊門大搞三線建設,人民公社常上三線慰問演出。這晚,李市和毛李兩支文藝隊同在六0五所工地聯合演出。李市的魯店演完,來不及換裝而影響毛李上場,時間長達二十多分鐘。但台下4000多名觀眾興致不減,掌聲不斷,呼聲不停,一致要求毛李隊上台。隊長陳功德催促演員迅速作好演出準備。幕後有人大聲回話,可以嚘始了,由於麥克風沒有關電源,把聲傳了出去,引得台下觀眾哄堂大笑。隨後報幕員報幕:後港區毛李人民公社毛澤東思想宣傳員向廣大參戰員工匯報演出,現-在-開-始。下面的觀眾便一起用方言附和道:“現在嚘始,嚘始,嚘始,嚘始!“嚘始公社”由此得名。至今,“嚘始公社”成了毛李公社的形象品牌,它象無形的廣告,輻射全省乃至全國。(——摘自2003年11月21日《荊門晚報》)
傑出人士
龔興業(1914-1993),男,沙洋縣毛李鎮英雄村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方面軍警衛連排長、連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八旅七一六團連長、營長,晉綏軍區第三軍分區游擊大隊大隊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獨立三旅特務團參謀長,第九團副團長,七師二十團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任甘肅軍區武都軍分區司令員,西北軍區後勤部車輛管理部部長,軍區司令部裝備計畫處處長,騎兵第一師師長,新疆伊犁軍區司令員,東疆軍區司令員,烏魯木齊軍區副參謀長、軍區司令部顧問。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唐健能,男,沙洋縣毛李鎮洪山村人。1914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父親在他剛滿一周歲時就被地主打死了。唐健能從小隨母親討米要飯維持生計,七八歲幫母親紡線拾柴,十二歲賣油條燒餅,十四歲幫人放牛,十五歲到魯店街上幫開店的推磨打雜。1931年荊門縣後港區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和民眾組織,被編到胡家咀少先隊任隊長,1932年參加了後港區政府紅軍游擊隊。1932年,年僅20歲的唐健能參加紅軍開始了他的革命旅程。唐健能曾擔任紅二方面軍警衛連連長、大隊長、參謀長,華東軍政大學副大隊長,渤海軍區一六團團長,浙江軍區警備一旅參謀長,鎮江軍分區、淮陰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
唐志龍,男,沙洋縣毛李鎮南嶽村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基礎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1964年參加工作,1968年入伍。參加過抗美援老(撾)戰爭,榮立三等功2次。歷任國小校長、汽車兵、車管助理、宣傳幹事、教員、教研室主任等職,現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基礎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哲學學會常務理事和歷史唯物主義專業委員會主任。
李必順,男,沙洋縣毛李鎮人。現任荊門市委黨校副校長、行政學院副院長、紀檢組長,副研究員。
朱聖雲,男,沙洋縣毛李鎮魯店村人,本科學歷。1973年參加工作,1973年12月入黨。歷任鄉長、鄉黨委書記、鎮長、鎮委書記、縣委常委、縣總工會主席,曾任沙洋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魏先貴,男,沙洋縣毛李鎮魯店村人。現任荊門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
朱昌平,男,沙洋縣毛李鎮雙店村人。現任河海大學計信學院(常州)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宋述勇,男,沙洋縣毛李鎮魯店村人。現任湖北州惠房地產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胡繼堂,男,沙洋縣毛李鎮人。中共黨員,武漢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現任武漢市候補委員,市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副研究員。
田華,女,沙洋縣毛李鎮風靈居委會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會計師。現任荊門市財政局副縣級調研員。
魯修釧,男,沙洋縣毛李鎮鍾橋村人。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71834部隊總工程師。大校軍銜、技術6級。
李方貴,男,沙洋縣毛李鎮長湖村人,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出生於湖北沙洋縣長湖之畔,下過鄉,扛過槍,進過工廠。1978年在鐵道兵八師四0團從事專職新聞報導工作,1982年入黨,大專學歷,1987年進荊門電視台,歷任荊門電視台總編室主任、經濟信息部主任、副台長,荊門有線電視台副台長,荊門廣播電視報社社長,2003年初任荊門人民廣播電台總編輯,2006年獲高級記者職稱。
盧修華,男,沙洋縣毛李鎮毛李村人,現任湖北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機關黨委書記。
宋繼宏,男,沙洋縣毛李鎮人,研究生學歷。現任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高速公路管理局副巡視員。
毛冬焰,男,沙洋縣毛李鎮高堰村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高級統計師。現任華夏銀行東莞分行副行長。
許道倫,男,沙洋縣毛李鎮借糧湖村人,省委黨校在職大學文化,1981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5月起歷任荊門市市直機關工委副書記、市紀委常委、監察局副局長等職,2007年3月任荊門市政府副秘書長,2009年3月至今任荊門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循環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現任荊門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
宋繼軍,男,沙洋縣毛李鎮借糧湖村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為中學一級教師。荊門市語文骨幹教師,沙洋縣優秀學科教師。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湖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音樂文學學會會員,湖北省兒童音樂學會會員,荊門市音樂家協會會員,沙洋縣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音樂鈴》(湖北省美育學會會刊)雜誌編委。
江仁紅,男,沙洋縣毛李鎮魯店村人,中共黨員,註冊會計師,1995年9月-1997年10月曾任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黨組書記。現任深圳經濟特區匯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永東,男,沙洋縣毛李鎮洪山村人。現任武漢市東西湖區人事局科長。
戴金福,男,沙洋縣毛李鎮魯店村人。現任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宜昌)城管局醫療衛生部部長。
胡文斌,男,沙洋縣毛李鎮人。現任莫特麥克唐納諮詢(北京)有限公司教育部門(劍橋教育中國部)經理。
唐少龍,男,沙洋縣毛李鎮洪山村人,中共黨員。現任三峽海事局辦公室主任。
陳前華,男,沙洋縣毛李鎮殷河村人。歷任荊門市信訪局局長,現任荊門市人民政府秘書長。
強月新,男,沙洋縣毛李鎮魯店村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信息管理與新聞業務研究。
毛良軍,男,沙洋縣毛李鎮江新村人。現任廣州德潤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宋繼珍,女,沙洋縣毛李鎮借糧湖村人,大學本科學歷,研究館員職稱。現任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副館長。
陳仁福,男,沙洋縣毛李鎮洪山村人。漢族,1979年9月參加工作,200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研究生,博士學位,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現任市副廳級幹部,市長助理、市政府黨組成員,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黨組書記,市交通戰備辦主任,市西部中心城區開發建設辦公室主任。
萬彩兵,男,沙洋縣毛李鎮借糧湖村人。1986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現任廣東惠州榮彩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成海,男,沙洋縣毛李鎮毛李村人。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肝病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何青峰,男,沙洋縣毛李鎮高堰村人,畢業於湖南大學。高級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深圳市建築業監理專家。
唐子軍,男,沙洋縣毛李鎮長湖村人,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任珠海市港信航務公司業務部經理、副總經理。
鄧勇,男,沙洋縣毛李鎮人,畢業於龍泉中學和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任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
劉軍,男,沙洋縣毛李鎮人,1997年浙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2001年清華大學,企業管理碩士;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博項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