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7Ⅲ

殲-7Ⅲ

在米格-21系列中,米格-21MF是較為重要的一個改型,在外觀上看該型加大了背鰭、進氣口和進氣錐。進氣錐的變化使得MF可採用尺寸更大、性能更好的雷達,同時解決了進氣口唇部對雷達的干擾問題。我國的殲-7Ⅲ型與米格-21MF型相似,於1972年正式開始研製。殲-7Ⅲ型是我國第一種全天候戰鬥機,具有重大的意義。1982年,成飛的宋文驄擔任該項目總設計師,1984年4月26日,殲-7Ⅲ在成都飛機廠首飛上天。

殲-7Ⅲ殲-7Ⅲ

特點

與殲-7I相比,殲-7Ⅲ的零件變化率為80%,成品變化率為43%,採用新材料37項,新成品190項。具體的改進包括配備了新型全天候截擊雷達,具有空空和空地工作模式。從外觀上識別該型殲擊機,應注意加大了的背脊和進氣錐,背脊從座艙延伸到垂直安定面,裡面裝有操縱桿、電子設備等。裝備部隊殲-7Ⅲ主要採用綠、藍、褐色組成的深色迷彩,與殲-7其他型號採用的灰白色迷彩大不一樣。背脊上不再有纖長的天線,垂尾頂端和進氣口下方機身表面兩處各加裝了三根柱狀敵我識別天線。進氣口右上方除了安裝有固定空速管,還有突起的氣壓感測器。尾翼弦長加大,以適應氣動外形的改變,因此面積明顯大於以往的殲-7。座艙蓋與其他型號也有明顯區別,向右側開啟,後部與背脊平整結合,而不像其他型號那樣呈氣泡狀。風擋上方還有一個明顯凸起的WG113-1甲型後視鏡,這也是重要的識別特徵之一。此外,Ⅲ型風擋前有一個凸起的附面層排出口,座艙下方接近機腹處有薄薄的機炮整流片,翼根上方的主輪艙凸起也顯得比較大。
殲-7Ⅲ的改型殲-7ⅢA又稱殲-7IV,後稱殲-7D,同時殲-7Ⅲ也改稱殲-7C。D型針對C型上暴露出的各種問題進行了改進,1995年裝備部隊。D型機體比C型更粗、更長,改裝了新型平視顯示器、新型火控雷達等設備,採用雙聯23mm機炮。加裝了箔條/紅外誘餌投放器。D型在外觀上與Ⅲ型非常相似,僅垂尾尖端和根部的天線有所不同。殲-7Ⅲ和殲-7D的雙管機炮都在機腹,翼根旁邊沒有機炮,這也是識別的一個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