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
武昌魚敗血症病原體為嗜水性氣單胞菌(Aermones hydrophila)和溫和氣單胞菌(A.sbria),二者均為革蘭 氏陰性桿菌,菌體大多呈桿狀,有的稍彎曲,無芽胞, 無英膜,多數單個,少數雙個排列,極生單鞭毛。在弧菌培養皿及蛋白腖脂平板上,經18―24小時,28℃培養, 菌落呈淡黃褐色,無水溶性色素。在4-40℃下能生長,32℃左右生長繁殖最快,43℃不生長;在無氯化鈉的腖
水中生長良好;PH值5.5-10能生長。經實驗證明,該病原菌對鏈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敏感,對青黴素不敏 感,對磺胺脒等敏感。該病原菌能產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腸毒性及細胞毒性,該毒素對熱敏感,對胰酶有抗性。
流行情況
武昌魚敗血症是一種廣泛流行、危害極大的細菌性魚病。流行季節長,瀋陽地區發病季節一般在7―9月份,往往造成大批武昌魚死亡,死亡率高達70%以上。據報導,此病在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江蘇、上海等省市均有流行。從體長2.5-15cm均有發病,有時2齡以上的大武昌魚也有發病。在水溫20―33℃時發生流行,最適流行水溫為27―30℃。當水質惡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總氮、有機氮、亞硝酸態氮和有機物耗氧量高時,即使水溫在12℃或34℃時,也發病。
武昌魚感染敗血症一般分3個階段:1)潛伏期。約5―10天,在此期間內,魚的外表未顯示出任何症狀,活動與攝食正常。潛伏期的長短與水溫及細菌濃度有密切 關係,水溫高,細菌濃度高,潛伏期短;反之,則長。2) 前趨期。時間短,僅1―2天左右,魚的體色發暗變黑,離 群獨游,停止攝食。3)發展期。時間長短不一,一般為3―4天,病魚表現充血、出血的症狀而死亡。
3敗血症症狀
病魚各器官、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魚體 暗黑,病魚的口腔、上下頜、頭頂部、眼眶周圍、鰓蓋、 鰓絲及鰓條基部充血,有時眼球突出。剝除魚的皮膚,可見肌肉呈點狀或塊狀出血,嚴重時全身肌肉呈鮮紅色,這時鰓常呈現“白鰓”。腸壁充血,但仍具韌性,腸內無食物。嚴重時鰾及膽囊呈紫紅色。當肌肉出血嚴重時,肝、脾、腎的顏色常變淡。上述這些症狀不是每條病魚都有,有些病魚以腸出血為主,有些病魚以肌肉出血為主,有些病魚以體表出血為主,當然也有些病魚全身各器官、組織都出血或較多器官、組織出血。
病原體致病條件
武昌魚敗血症的病原體具有特殊的功能,它完全依靠氨作為氮的來源,當氮的含量大到0.1mg/L時,它就會迅速繁殖,並在2―30℃的水溫下都可繁殖。病原體平時存在於魚的皮膚、腸道和池底,雖然感染但不致病。當 外界氨濃度很高時,魚體內氨泄速度會放慢或出現逆流,導致血液中氨含量升高,引起氨中毒。由於魚新陳代謝紊亂,組織分解代謝物增加,從而導致內源氮增加。部分組織的缺氧和鰓損傷,減低了魚體的抵抗力,為致病菌侵入打開了方便之門,侵入魚體的致病菌在環境惡劣到一定程度時,由感染部位進入血液,並在其中繁殖,增
加了毒力,從而導致了敗血症。
防治
1敗血症的預防
應當以預防為主,切斷敗血症病原體傳播途徑。在分塘換池時及放養前,都應該進行集體消毒,預防敗血症發生。機體消毒採用藥浴法,常用方法有如下幾種。
1。1徹底清塘池底淤泥是水中氨氮的一個重要來源。病原體在池底土壤中迅速繁殖擴散,成為敗血症的傳染源。為此,清除淤泥,改善池內水質條件,是預防敗血症的主要途徑。
1.2魚種消毒選擇優質、健壯魚種,在魚種下塘前,用10×10-6漂白楊水溶液或15-20×10-6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15-20分鐘,或用2%-4%食鹽水溶液藥浴5-20分鐘。
1.3成魚養殖消毒在發病季節,成色養殖池每月全池遍撤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值保持在8左右,生石灰的用量一般為15―20×10-6。
2敗血症的治療
由於敗血症的病原菌產生毒素,引起病魚溶血、出血、組織損傷嚴重,肝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胰功能障礙,因此,必須採用內服藥餌、外灑殺菌劑相結合的方法。
2.1配製藥餌投餵1)每100kg魚,每天用磺胺六甲氧喃暖20―30g,做藥餌投喂,連餵4-6天,第1天藥量加倍。2)每100kg色,每天用10-20g磺胺二甲氧嘧啶做藥餌投喂,連餵5―7天,每天分2次投餵。
2.2魚池潑灑藥物思敗血症的魚池,除定期投餵藥餌外,還須全池潑灑藥物,以殺死水中的及魚體表的病原菌。全池潑灑漂白精0.6×10―6,或三氯異氰尿酸鈉0.4-0.5×10-6,或伏氯淨0.6×10-6,或漂白粉1.2×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