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1987年12月24日,武漢至香港的包機首航成功;1992年10月31日,北京—武漢—昆明—萬象國際航線開通,武漢有了第一條正式的國際航線。1994年,南湖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08萬人次,是南湖機場通航44年來客流量最多的一年。次年,隨著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的投用,南湖也宣告完成歷史使命。
武漢南湖機場第26飛行大隊堅持以安全飛行為第一、優質服務為宗旨的方針,截至11月26日共安全飛行69000小時,執行航班4000架次,安全運送中外旅客200萬人次、航班正點率達 98%,深受中外旅客的好評。該大隊獲得武漢市“文明視窗”競賽的最佳服務單位。
歷史沿革
●1936年3月,在一片野闊、荒涼的蘆葦灘上,當時的國民政府建起軍用機場,起名為南湖機場。南湖機場當時占地4000餘畝,共修有東西向南北向2條水泥跑道。
●1950年8月1日,新中國開通首條民航航線天津-漢口-重慶航線。一年之後,武漢地區民航飛機開始在武昌南湖機場起降。
●194
●1973年,周恩來總理指示“武漢要修國際備降機場”。由於南湖機場跑道較短,只有1812米,稍大點的飛機只能減載起飛,且到機場需經過長虹橋鐵路道口,進出機場的車輛常常受阻,成了一個“瓶頸”。南湖機場開始謀劃搬遷,最終定址於黃陂區天河鎮。
●新機場1990年12月16日動工興建,鄧小平為新機場親筆題寫了“武漢機場”。
●1995年4月15日,南湖機場正式“退休”,武漢天河機場投入營運。天河機場按4E級標準修建,有一條長3400米、寬60米的跑道,可起降波音747、空中客車A380等世界大型客機。航站樓設計年最大吞吐量420萬人次。
現狀
武昌區南湖街進行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中,在南湖花園寶安會所的外牆上“武漢”二字,經走訪當地老居民和專家考證,該牆上的“武漢”二字為張學良將軍所題。
寶安會所位於噴泉廣場旁,它的前身是南湖機場指揮中心,始建於1936年3月,占地面積約為800平方米,朝東背西,是當時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空軍基地,並作為軍用機場的指揮中心。
1994年機場搬遷後,南湖機場建成大型住宅小區,而指揮中心保留了下來,成為居民休閒會所。
當年的跑道,現在的街道;當年喧囂的機場,如今靜謐的小區。
來到“南湖花園城”,一條長長的主幹道兩側,整齊排列著居民樓。“這就是當年的跑道。”居民徐女士指著這條寬闊的主幹道,對記者說。候機廳在哪裡呢?徐女士指著一棟黃色的小高層,“那就是在主體候機廳上建成的‘東方萊茵’住宅區”。
只是,當記者來到這個住宅區,這裡的居民很少有人能描述出當年機場的模樣,也只有少數人知道它的大門就是當年南湖機場的大門。
1994年機場搬遷後,留出的4000畝廣闊區域,讓一棟棟氣派的住宅樓拔地而起,也在越來越多人的心目中,“南湖”和“機場”的距離漸行漸遠。
只是,那些還在南湖的、老的、三層或四層、灰黑的機場職工樓,一個“機場X樓”作為單元樓號碼的居民區,提醒著人們,這裡原來是一座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