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歐侯[歐侯,讀音作ōu hóu(ㄡ ㄏㄡˊ)]姓氏發展
後歐陽、歐侯兩複姓之中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歐氏,在漢朝以後,有改區氏、侯氏者。郡望
平陽郡:西漢初年(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併,設定為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境內為司州平陽郡,轄十縣。西晉時期仍為平陽郡,轄十二縣。公元309 年初,匈奴人劉淵自蒲子城(隰縣)遷都平陽,稱帝建漢,境內屬之。東晉時先後屬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時境內為東雍州,轄七郡二十縣;北魏神鹿元年(公元428年)始築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因魏刑白馬祭祀天地神靈築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陽故城(劉村);北魏建義元年(公元528年)改稱晉州,移治自馬城,與郡縣同治,沿用至今,即今山西省臨汾市。歷史名人
歐侯氏:(生卒年待考),實名待考。著名漢朝內者令。內者令,為漢朝時期朝廷內宮官職。當時在漢廷未央宮中,內者令負責掌管宮中帷帳及諸衣物,為少府屬官,官秩六百石。
漢武帝時期,內者令歐侯氏有一個兒子,應娶許廣漢之女許平君為妻。在許平君十四歲應完婚時,歐侯氏之子卻病死了。此婚事只好作罷。後歐侯氏的妻子替女兒許平君求卜相,術士看後大驚,立言許平君當有大富貴,其母獨喜。
漢武帝劉徹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蠱之禍”爆發,劉病已的祖父、當時的太子劉據和他的父親史皇孫劉進均因此被殺,剛剛出生不久的劉病已也被投入大牢。後因為有人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漢武帝便下令處死所有犯人,廷尉監邴吉據理力爭,保住了劉病已的性命。第二天漢武帝就撤銷了這道命令。由於劉病已當時還是個嬰兒,邴吉便在獄中挑選了兩位女囚做他的奶娘。
劉據一案平反後,劉病已寄居在祖母史良娣的娘家。邴吉請學識淵博的許廣漢做劉病已的老師,公元前75年,劉病已在邴吉的媒妁之下,娶許廣漢之女許平君為妻,婚後夫妻十分恩愛。
一年後的漢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其侄子昌邑王劉賀被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兄弟霍光擁立為帝。劉賀在即位的二十一天內就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該做的荒唐事,因此被廢。時任光祿大夫的邴吉此時向霍光推薦了劉病已,於是霍光立時年已十九歲的劉病己為皇帝,是為漢宣帝。
漢宣帝初即位,政事一決於霍光。朝臣和上官太皇太后都認為應立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為皇后,但漢宣帝顧念舊情,“詔求微時故劍”,於是群臣明白了漢宣帝不忘酒情的意思,議決立許平君為皇后。
為此,霍光的夫人非常惱怒,於漢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派人鳩殺了許皇后。霍光授意漢宣帝不要追查此事;次年,霍成君如願以償成為了皇后。
漢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漢宣帝親政,立即逐步剝奪霍氏家族的權力,霍家人開始感到恐懼。
漢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霍氏家族試圖發動政變,結果被漢宣帝提前發現,滅了霍氏家族,霍皇后也同年被廢。
由於漢宣帝曾長期在民間生活,深知民間疾苦,所以他在位時期勤儉治國,進一步確定儒家地位,而且還很放鬆人民的思想,但對大臣們要求嚴格,特別是在漢宣帝親政以後,漢朝的政治更加清明,社會經濟更加繁榮。
在親政的二十年中,漢宣帝著重於整肅吏治,加強皇權。他不但族滅了腐敗的霍氏家族,而且誅殺了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貪污的官員。為維護法律正常行使,漢宣帝設定治御史以審核廷尉量刑輕重;設廷尉平至地方鞠獄,規定郡國呈報獄囚被笞瘐死名數,重視民命之餘又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此外,漢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宮講論五經異同,目的是為了鞏固皇權、統一思想。其餘如廢除一些苛法,屢次蠲免田租、算賦,招撫流亡,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繼續霍光的政策。
在對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上,漢宣帝則軟硬皆施。他出大軍擊滅西羌,襲破車師。當匈奴發生內亂時,漢宣帝及時施加壓力,迫使呼韓邪單于於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親至五原塞上請求入朝稱臣,漢朝夙敵成了漢朝的藩屬,漢宣帝又得以完成了漢武帝傾全國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業。
在漢宣帝統治期間,“吏稱其職,民安其業”,號稱“中興”。應該說,在漢宣帝統治時期是漢朝武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的時候,因此史書對漢宣帝大為讚賞,曰:“孝宣之治,信賞必罰,文治武功,可謂中興”。他與前任漢昭帝劉弗陵的統治被並稱為“昭宣中興”。
漢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漢宣帝去世,在位二十五年,終年四十四歲,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逝後葬於今西安市東郊的杜陵。
漢宣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
漢宣帝改名“詢”的理由是“病”、“已”兩字太過常用,臣民避諱不易。
漢宣帝為天子後不忘昆窘,仍然深愛難時妻子許平君,堅持立許平君為皇后,他與許皇后和霍皇后的感情糾葛,是越劇經典劇目《漢宮怨》的主題。
作為政治家的漢宣帝,在訓斥太子劉?#93;(漢元帝)時講出一句千古名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用德教、用周政乎?”
漢宣帝,是整個西漢時期四位擁有廟號的皇帝之一。
歐,歐陽,歐侯三姓
據《百姓祖宗圖典》有關“歐”與“歐陽”、“歐侯”三姓之說:“現今浙江吳興縣,古時有山名叫歐余山。春秋時期,越王無疆將他的二兒子封到歐余山南邊做首領。山南向陽,所以這位公子受封后被稱為歐陽亭侯。而他的後代有的姓歐,有的姓歐陽,有的姓歐侯。這三種姓原有同一始祖。歐余山的山名,還形成一支歐冶姓。春秋時,越國的冶煉術非常先進,有個居住於歐余山的冶鑄名家就被稱為歐冶子。歐冶子的後代,有的姓歐冶,有的姓歐,後來還有的簡化成了‘區’姓。”再據《中國文化大博覽》關於歐、歐陽、歐侯三姓共宗之說:“其始祖無疆,越王勾踐七世孫。無疆次子蹄(古作“蹏”),封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並引《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夏少康之庶子封於會稽,至越王無疆,為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烏程歐余山之用,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姓氏考略》謂:“越王無疆之次子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結論:“由此可見,歐氏、歐陽氏、歐侯氏,同為一族,皆為越王無疆後裔。”但據《路史》說:“歐陽姓系出渤海郡,歐姓系出平陽郡。”有所不同,尚需考證。
歐氏歷史
姓氏源流歐姓的起源有二:
出自歐冶氏
與區同出於一個源流。春秋的時候有匠人叫歐冶子,因為他居住在歐余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為姓。歐冶子後來移居到福建的閩侯縣冶山,為越王鑄造過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等五種利劍。名噪一時。後來又於徒弟為楚王鑄造了龍淵、太阿、工布三把利劍。歐冶子的後代以祖先的名字做為姓氏,形成了歐姓。有的去掉欠字為區姓。歐與區音同。出自姒姓
與歐陽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餘,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後,鉤踐又復國。到鉤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後來雖然也有歐陽、歐侯省姓為歐,但是起源仍為這一支。遷徙分布
歐姓望族居住在平陽(今天的臨汾西南)。郡望堂號
【郡望】:平陽郡:據《郡望百家姓》的記載,歐氏望出平陽郡。三國的時候魏國所置。在今天的山西臨汾一帶。
【堂號】:
八劍堂:春秋的時候有歐冶子善於鑄造劍,越王請他鑄了五把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後來,干將又為趙王鑄造了三把劍(龍淵、太阿、工布),這八把劍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