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通過分析工人階級民眾組織的官僚化、工人國家的官僚化、資產階級國家的官僚化和私人大公司的官僚化,揭示了工人官僚集團產生的經濟根源和制度根源,對20世紀社會主義的歷史作了批判性的總結。
本書目錄
譯者前言 導論 第一章官僚制與商品生產 1.勞動的社會分工、國家和物質匾乏 2.物質匱乏與商品生產 3.市場經濟與官僚專制主義的混合體 4.官僚集團的政策對社會現實的影響 5.官僚制中工廠組織的矛盾 6.國家一商品拜物教:官僚制意識形態的核心 第二章組織與對權力的篡奪 1.工人官僚的起源 2.組織拜物教 3.官僚特權 4.執政的工人官僚 5.官僚集團的勞動理論 6.官僚集團的權力及其對勞動的控制 7.官僚集團的結構 8.官僚集團的分裂的自我意識 9.民眾性工人政黨的官僚化是不可避免的嗎? 第三章包辦替代主義與現實政治:工人官僚的政治學 1.包辦替代主義的根源 2.馬克思主義對包辦替代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實踐的批判 3.列寧是包辦替代主義的根源嗎? 4.1920-1921年:列寧和托洛茨基的黑暗歲月 5.其他馬克思主義流派中的包辦替代主義 6.現實政治與包辦替代主義 7.包辦替代主義的心理學方面 8.包辦替代主義與政策選擇:布哈林和老布爾什維克的悲劇 第四章管理與利潤的實現:資產階級官僚的成長 1.資本主義的國家機器 2.準國家官僚的增長 3.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對國家官僚的悲劇性錯誤判斷 4.第三世界的官僚 5.大型資本主義企業的官僚 6.“世界的官僚化”? 7.直接配置資源與利潤最大化的相悖邏輯 8.馬克斯・韋伯的官僚理論 9.熊彼特對官僚化趨勢的見解 10.權力與財富 第五章自治、豐裕和官僚的消亡 1.政治革命的現實性 2.國家消亡的政治前提 3.自治勃興的社會條件 4.自治的經濟條件 5.豐裕的制度條件 6.“自由企業”是官僚專制的有效解毒劑嗎? 7.資本主義、計畫和經濟計算 8.經濟合理性與社會合理性 9.通往自治之路的障礙 10.追求理想妨害了公共利益的實現嗎? 11.巴比奧與馬克思關於國家消亡的思想 12.自治的新動力
文章節選
首先,離開生產崗位成為脫產幹部,對於一個工人來說當然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個人的社會地位――特別是當時還是12小時工作日,沒有社會保障。不應當把這等同於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或一個新的社會階層的形成。在早期組織中工作的幹部的物質生活條件中等,並且常常要在監獄中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儘管如此,但是從社會的角度看,他們還是比當時的其他工人生活得好。 其次,從心理角度上說,讓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積極分子把他們的時間用於為他們的理想而鬥爭,要比在工廠中做機械性的工作快意多了――特別是當他們想到他們勞動的成果只會使他們的階級敵人更加富有。 當然,個人社會地位的提高無疑包含著官僚化的潛在因素。那些占據全日制崗位的人很自然地想要繼續占據下去。他們會努力保衛他們自己的位置,反對那些主張建立輪換制度的人。社會特權開始並不十分明顯,但是等到組織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範圍內取得了有力的地位,特權也變得顯著了。 不僅如此,這時開始有必要選舉市政府委員、議會議員和負責與老闆直接談判的工會主席――因而也就要在一定程度上與他們共處。還要任命報紙編輯,以及工人運動參與社會的種種活動的管理者。 這就又產生了一個真實的、辯證的、而不是無足輕重的矛盾。比如,當工人運動創辦一份報紙時,它面對著一個真正的難題,即是否套用馬克思的原則,全日制幹部的薪金不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政治上最有覺悟的積極分子會接受這樣的崗位,但是很多有才華的記者能夠在其他地方掙到多得多的錢,他們會不斷地受到誘惑去做收入更豐厚的工作。只要他們沒有充分的獻身精神,他們就有可能被融化在資產階級社會中,離開工人運動。 同樣的,在由工人管理的城鎮中,嚴格執行馬克思的原則,會在大多數情況下疏遠公共建築師、工程師、醫生和其他那些政治上覺悟水平不夠高,但是從職業的角度看卻更稱職的人。同樣的,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輕鬆的答案。如果平庸成了公務人員的標準,那么即使沒有物質特權,同樣也會滋生順從主義和盲目服從。 在一個資本主義標準和價值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裡,是不可能建設完善的社會主義人際關係的――即使在工人運動內部也是如此,只有一小部分高度覺悟的革命者除外。但是一個大規模的工人運動客觀上與資產階級社會結合得更緊密,要在其中實踐共產主義原則就更困難。因此,總是存在著防範官僚化的特定障礙被逐步削弱的危險。 在資本主義衰落的歷史時期,局部勝利的辯證法在其充分發展的形式上,表現為有意識地與資產階級社會相結合,以及階級合作的邏輯和政治。在改良主義和新改良主義的民眾組織中,一切反對官僚化的障礙都不存在了。社會民主黨的領袖不再把他們的一部分議員薪金交給組織――事實上,黨和工會幹部成了資產階級在二人階級內部的代理人,用美國社會主義者丹尼爾・德・來昂的公式來說,就是資本的勞工中尉。官僚主義的惡劣影響質變為官僚主義蛻變。
作者介紹
厄內斯特・曼德爾 1923年生於比利時,於1995年去世。生前曾任比利時自由大學教授。1945年以來,他一直是托派第四國際的主要領導人。著述宏豐,主要有:《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晚近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長波――馬克思主義的解釋》,《權力與貨幣――馬克思主義的官僚理論》等。他的著作被譯成30多種文字出版。曼德爾被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國際上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