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紅了:琦君小說經典

橘子紅了:琦君小說經典

此為台灣著名作家琦君的小說經典集。其小說多以愛和情為主脈,主人公多是為愛而隱忍克制,帶有典型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國傳統意味。文筆清婉,含蓄,充滿著古典美的浪漫與寫意。這本小說集,除了《橘子紅了》這一經典之作外,還精選了其他十幾篇中短篇小說,分為“愛·清歡”“愛·孤獨”“愛·哀愁”“愛·浮世”四個部分。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 她的小說好像一本充滿懷舊氣息的相簿,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地點是江南,主題是愛與孤獨。
2. 囊括了作者小說的經典代表作,周迅主演《橘子紅了》以同名小說為底本,紅極一時。
3. 全書配有唯美寫意的畫作,圖文互補,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琦君,1917年7月24日生,浙江溫州市甌海區人。曾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主要著作《青燈有味似兒時》《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等。也是著名電視劇《橘子紅了》的原作者之一。
其散文《故鄉的婚禮》《金盒子》《春酒》皆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琦君的散文,和李後主、李清照的詞屬於同一傳統,但它給我的印象,實在更真切動人。
——夏志清
林海音寫活了老北京的《城南舊事》,而琦君筆下的杭州,也處處洋溢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白先勇
讀琦君的文章,會很容易的進入琦君那個和樂敦厚的東方世界。
——隱地

名人推薦

琦君的散文,和李後主、李清照的詞屬於同一傳統,但它給我的印象,實在更真切動人。 ——夏志清
林海音寫活了老北京的《城南舊事》,而琦君筆下的杭州,也處處洋溢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白先勇
讀琦君的文章,會很容易的進入琦君那個和樂敦厚的東方世界。
——隱地

圖書目錄

愛·哀愁
橘子紅了3
錢塘江畔57
繡香袋72
愛·孤獨
菁姐89
百合羹107
紫羅蘭的芬芳118
愛·清歡
琴心137
長溝流月去無聲149
梅花的蹤跡168
愛·浮世
七月的哀傷189
阿玉209
繕校室八小時231
關於《橘子紅了》256

後記

一直想以追敘的方式,寫幾篇小說,以紀念逝世的親人長輩。有一篇連題目都早已定好,就是《橘子紅了》。
儘管題目喜氣洋洋,而故事卻非常淒悲。每一想起,就教我心酸。因此我總是逃避地寫些旅居生活點滴以自遣,而把隔了半個多世紀的陳年舊事遠遠地推開。
可是年歲愈增長,往事的記憶愈是拂之不去,而且印象愈來愈鮮明。一晃眼,三年匆匆逝去了。我不知道上天還會賜予我幾個三年?如再不寫的話,我那些敬愛的親人長輩刻骨銘心的創痛,默默認命的受苦與犧牲,豈非永不為世人所知?我又豈能甘心?又怎么對得起他們呢?
彥明去年春天來美,我們在世界貿易中心高樓的咖啡室里小聚暢談,我曾向她提起《橘子紅了》的大概,她深為感動地嘆口氣說:“好淒涼,快寫吧!”
她倦遊回來後,接編聯文,來信問我:“橘子紅了沒有?”我回信說:“一定要寫。”她又高興地來信說:“小豬冒出頭來了。”希望我完成後寄給她。由於她的催促,我才真下決心寫了。
寫小說本當將情節細作安排,人物用心描繪。但我記憶中的人物,跟我太親了,而且個個都那么單純、樸實,他們無怨無尤的善良,使我實在不忍著墨多加描繪。他們坎坷的遭遇,也由不得我做主安排。如以客觀手法,著意經營,在心情上,他們就會離我好遠好遠,一切就會顯得很不真實,反使我有一分失落感。這是我反覆矛盾了很久,遲遲才下筆的原因。也是由於我平時寫散文,儘管是主觀的全心投入,成篇以後,卻常常有散文小說模糊不清的感覺。
但無論如何,我自認為《橘子紅了》是一篇小說。因為這裡面的我——秀娟,不完全是我,我十六歲時還沒那么通達人情,對人如此體貼。寫此篇這是我對秀芬粗心大意,未能多多照顧的心理補償。秀芬呢?則是好幾個舊時代苦命女孩子的糅合。我狠心地讓她承當了更多的苦難。至於文中的情節,多半是真有其事的。這也許就是這篇小說的虛虛實實吧!儘管如此,我仍是邊寫邊多次淚水盈眶。因為大伯大媽,我的兩位大恩人早已逝世。在天一涯的六叔(當然他不是排行第六,也不叫周平),亦已老態龍鍾,不復當年穿中山裝的英俊少年了。
特別要向讀者交代的是,秀芬事實上並沒有死,而是被帶到外地,受盡了折磨,在大伯逝世後,被逐出家門。但我寫不下去,我寧願她因流產而死亡,一了百了。若要再寫她,那又將是另一人的化身,另一篇小說的開始了,但我現在不想寫。
湊巧的是,正在本文完成時,收到旅居德國一位童年時代好友的來信,告訴我前年回大陸探親,在杭州一條冷冷清清的街道上,意外地遇見了“秀芬”。當然她已是白髮蒼顏,平平板板的臉上,沒有一絲表情,也沒有問起當年的好友“小娟”。對多年動亂中的受苦受難一句不提,只筒簡單單地說了一句話:“我的墳已經做好了。”對身後能預做安排,她似乎已經很安慰了。
這,與我“小說”里所寫的完全不同,她的靈柩並沒有厝在故鄉舊宅旁的橘園裡,大伯也未能回鄉為她安葬,因為大伯事實上比她早逝三十年。在這荒涼的人世,她孤孤單單地掙扎了幾十年。我懷疑,這樣的活著,比她早早因流產而死,究竟好多少呢?
大媽的靈柩就厝在荒蕪的橘園裡,半個世紀的淒風苦雨,無人過問。“四人幫”倒後,我才輾轉設法托鄉親代為入土安葬,葬在大伯身邊,他們最後總算團圓了。大伯終於由賢妻陪伴,大媽能與好心腸的丈夫,天長地久的相依相守,應當沒有遺憾了。
至於那一片橘園,當然是更加荒涼了。橘樹是否整年開花,結果?橘子是否紅了又一顆顆掉落,再也不會有人關心了。
也許,橘樹早已一棵棵枯萎了。“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這些,我都不能再想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