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橄欖月刊》 ,1930年9月創刊於上海,時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該刊重視文藝批評與政治理論文字,不少文章貼近現實生活,剖析時下社會思潮,抨擊目前時弊,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歷史背景
當時的上海,由於“左聯”的出現,因此,這裡是國統區左翼進步報刊最多的城市,也是政治的敏感地帶。《橄欖》創刊之時,已有許多刊物相繼被當局查禁。該刊出至第二十期時,也因各種原因而宣告停刊。在第二十期的刊物上,該社詳盡地敘述了本刊何以停刊的苦衷,讀來頗耐人尋味。
復刊
1932年5月停止了多次的《橄欖》月刊再度聲明復刊。文筆一向被人看好的宋錦章,以不無躊躇滿志地慨然表示:《橄欖》月刊“已用著熱血的灌溉而復活了,以後我們有信心能按期的出版,除非我們嘴裡停止了氣息。”《橄欖》月刊陣容龐大,凡在該刊上發表文章的作者,一概是本刊的社友,計一百餘人,但對該刊有貢獻的社員為數不是很多。
復刊後的《橄欖》“重質不重量”,對作者隊伍進行整頓,對毫無貢獻的舊社友,暫停止社權,不再發表其本人的文章。不過,對於“能作文藝或政治文字”的作者,則主張“儘量的吸收。”
《橄欖》顧名思義,是有著苦盡甘來的滋味,它是在非常時期(日軍進占上海)向社會各界搖曳、示好和平的橄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