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術語
標準物質術語
(1)基準標準物質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I(PRM)
基準物質一般是由國家計量實驗室研製,量值可以溯源到SI單位,並經國際計量組織開展國際比對驗證,取得了等效度的。
(2)定值characterization
對與標準物質預期用途有關的一個或多個物理、化學、生物或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特性量值的測定。
(3)均勻性homogeneity
與物質的一種或多種特性相關的具有相同結構或組成的狀態。
註:通過測量取自不同包裝單元(如:瓶、包等)或取自同一包裝單元的、特定大小的樣品,測量結果落在規定不確定度範圍內,則可認為標準物質對指定的特性量是均勻的。
(4)最小取樣量minimum sample intake
在規定的分析測量條件下,保證標準物質均勻的最少的樣品量。
註:在通常情況下,將均勻性檢驗中所使用的樣品量規定為該標準物質使用時的最小取樣量。
(5)穩定性stabilitv
在特定的時間範圍和貯存條件下,標準物質的特性量值保持在規定範圍內的能力。
(6)有效期限expiration date
在規定的貯存和使用條件下,保證標準物質的特性量值穩定的最長期限。
註:有效期限應以該標準物質有效期的最終日期形式給出。
(7)樣品sample
從某批標準物質中抽取的有代表性數量的物質。
取樣的方法必須確保樣品能代表該批標準物質所研究的一種或多種特性。
樣品可以是一個供應單元或是用於分析的部分。
(8)標準物質認定certification of a reference material
通過溯源至準確復現表示特性量值單位的過程,以確定某材料或物質的一種或多種特性
量值,並發放證書的程式。
(9)標準物質證書reference material certificate
陳述標準物質一種或多種特性量值及其不確定度,證明已執行保證其有效性和溯源性必
要程式的有證標準物質的檔案。
(10)認定報告certification reDort
提供詳細信息和證書補充內容,例如物質的製備、測量方法、影響準確度的因素、結果的統計處理以及建立溯源性的方式等的檔案。
(11)認定機構certifying body
具有開據符合IsO Guide 31要求的標準物質證書技術資質的機構。
認定機構可與發放機構(可獲得有證標準物質的機構)和測試機構(進行研製測量的機構)是同一機構,也可以是不同的機構。
在國家和國際認可的認定程式執行以前,認定機構的技術資質只能根據標準物質證書和認定報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來判斷。
認定機構可採取適當的措施,使公議值轉化為認定值。
(12)有證標準物質研製(生產)者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produce
具有技術資質並滿足ISO導則34要求,按照ISO導則31和35所詳述的一般原則和統計學原理來研製有證標準物質的組織或機構。
(13)認定值certified value
有證標準物質證書上標明的附有不確定度的量值。
認定值常被稱為標準值。
(14)未認定值uncertified value
有證標準物質證書中或其他來源提供參考信息的量值,該量值未經研製者或認定機構認定。
未認定值包括參考值和信息值。
參考值是對真值的估計,但由於技術水平所限,該值的不確定度未經充分研究和評估。
信息值是使用者感興趣或使用的值,但沒有足夠的信息用以評估該值的不確定度。
(15)公議值(某一給定量的)consensus value(of a given quantity)
由實驗室間檢驗取得或由適當的機構或專家協定所得的標準物質的特性量值。
認定機構可採取適當的措施,使公議值轉化為認定值。
(16)認定值的不確定度uncertainty of a certified value
附在一個量的認定值後的估計值,它表示“真值”以規定的置信水平被判定落在其中的量值範圍。
(17)精密度precision
在規定的條件下所獲得的多次獨立測試結果之間的一致程度。
該詞己逐漸被重複性(repeatability)所取代。
(18)準確度accuracy
測量結果和真值之間的一致程度。
註:在標準物質的認定和使用時通常以採納的參考值作為真值,此時定義應表述為:“測量結果和採納的參考值(accepted reference value)之間的一致程度”。
(19)採納的參考值accepted reference value
各方同意的、用於比較的參考值,它可以是:
a)基於科學原理的理論值或實測值;
b)根據某個國家或國際組織的實驗工作而賦予的值;
c)根據某一科學或工程小組主持的合作實驗工作所一致同意的公議值。
(20)溯源性traceabilitv
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能夠與規定的參考標準,通常是與國家測量標準或國際測量標準聯繫起來的特性。
此概念常由形容詞traceable(可溯源的)來表示。
這條不間斷的比較鏈稱為溯源鏈。
在化學成分標準物質認定中,量值的溯源性在ISO導則35中進行了討論,其中更加關注與化學分析有關的一些特殊問題。與分析中所用儀器的校準的溯源性相比較,化學標準物質的溯源性通常具有同等或更大的重要性。
(21)實驗室間檢驗interlaboratorv test
由多家實驗室對給定物質樣品各自獨立地開展一個或多個量的系列測量活動。
亦可使用其他術語,如“循環檢驗”、“合作研究計畫”和“協作分析研究”。
實驗室間檢驗除了用作標準物質定值外,還可用作其他很多目的。
(22)測量標準measureinent standard
為了定義、實現、保存及復現量的單位或一個或多個量值,用作參考的實物量具、測量儀器、標準物質或測量系統。
(23)國家測量標準national measureinent standard
經過國家決定承認的測量標準,在一個國家內作為對有關量的其他測量標準定值的依據。
新術語
在VIM3中與標準物質相關辭彙有了一些增加,有的進行了重新定義,現將一些重要術
語及定義在這裡給出。
(1)計量學溯源性metro1ogical traceability
通過檔案化的不間斷的校準鏈將測量結果與參考對象聯繫起來的特性,每次校準均對測量不確定度有貢獻(2.41,VIM3)。
本定義中,參考對象可以是通過實際復現的測量單位定義,或包括無序量測量單位的測量程式,或測量標準。
計量學溯源性要求建立校準等級關係。
參考對象的說明必須包括該參考用於建立校準等級關係的時間,以及其他相關該參考的計量學信息,例如,何時在校準等級關係中進行了第一次校準。
對於在測量模型中具有一個以上輸入量的測量,每個輸入量本身應該是計量學可溯源的,校準等級關係可形成一個分支結構或網路。為每個輸入量建立計量學溯源性所作的努力廈與對測量結果的貢獻相適應。
測量結果的計量學溯源性不保證測量不確定度足夠適合給定目的,也不保證沒有錯誤。
如果兩個測量標準的比較用於檢查,必要時,用於對其中一個測量標準的量值和測量不確定度進行修正時,這種比較可看作為一種校準。
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認為確認計量學溯源性的要素是向國際測量標準或國家測量標準的不間斷的溯源鏈、檔案化的測量不確定度、檔案化的測量程式、認可的技術能力、向SI的計量學溯源性以及校準間隔。
術語“traceability”有時是指“計量學溯源性”,有時也用於其他概念,諸如“樣品可追溯性”、“檔案可追溯性”或“儀器可追溯性”等,其含義是指某項目的歷史“蹤跡。所以,有混淆的風險時,最好使用全稱“計量學溯源性”。
(2)校準器(物)calibrator
用於校準的測量標準。
註:術語“校準器”僅用於某些領域。(除了賦予量值和不確定度之外,校準器(物)必須伴隨如下信息:來源(物質溯源性)、製備、量的定義、基體以及均勻性、穩定性、量值及其不確定度賦值時所用的程式、計量學溯源性的聲明、有效期限、預期用途和使用說明。除此之外,因在校準等級中使用,還要求是可替代的。校準物(器)又分為基準校準物、次級校準物、國際約定校準物、製造商工作校準物和製造商產品校準物等。
(3)標準物質的互(可交)換性commutability of a reference materiat
標準物質的特性,表明按照兩個給定的測量程式得到的該物質規定量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與另一些指定物質所得的測量結果之間關係的一致程度。
上述標準物質通常是校準物(器),而另一些指定物質通常是日常的樣品。
定義中涉及的兩個測量程式在校準層級(參見ISO 17511)中一個在所指標準物質(校準物質)之上,而另一個在之下。
可互換的標準物質穩定性要定期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