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9年09月至1983年07月,湖南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 專業本科生,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3年09月至1985年12月,北京大學地理學系自然地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理學碩士學位(師從我國已故著名地理學家林超、陳傳康教授)。
1985年12月至1986年03月,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實習研究員。
1986年03月至1988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師從我國已故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尚清教授)。
1988年12月至1990年11月,北京大學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研究人員。
1990年11月起在北京大學任教,先後任副教授(1990年11月)、教授(1992年9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1996年,地理學1997年) ;時任北京大學最年輕的教授。
1990年11月至1995年05月,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即原地理學系,現城市與環境學院)教師;
1994年10月至1995年04月,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學者;
1995年05月至1996年07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師;
1996年07月至2002年02月,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主任,地理-遙感學術委員會主任、副主任;
1997年03月至2001年12月,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所長;
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學院訪問學者;
2001年12月至2003年03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
2003年01月至2010年07月,北京大學副秘書長;
1999年03月至2011年06月,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2001年12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
2006年01月至2014年03月,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2010年08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大學發展規劃部部長。
2010年07月至2017年05月,北京大學秘書長;
2013年至2017年05月,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2017年05月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任免信息
2017年4月,擬提名為北京市屬高校副校長人選(試用期一年)。
2017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2017年第150次常務會議決定:楊開忠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工作職責
分管科研工作。
研究領域
研究方向
經濟地理學、區域科學/區域與城市經濟學;規劃與政策分析;可持續發展理論與政策;中國發展與改革。
課題研究
曾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 項目、國家重點攻關專題以及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項目以及教育部、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江蘇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等多項重要研究課題。
他的多項重要研究成果為國家和地方中長期決策採納,其中有關中國區域發展研究成果為我國區域發展政策90年代以來轉向新的階段提供科學依據。有關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戰略規劃,為國務院和北京市作出加快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的決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學術成果
出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邁向空間一體化》、《中國區域發展研究》、《產業結構演變的動因》、《Basic Process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Regional Scie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等中英文著作近20部;在《經濟研究》、《中國行政管理》、《地理學報》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0多篇。
學術兼職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 ;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 ;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
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主任 ;
長江經濟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
中國經濟學獎評獎專家委員會(中國經濟學獎百人團)成員 ;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旅遊智庫專家;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
中國城市百人論壇首批成員 ;
北京專家聯誼會副理事長 ;
北京市自然科學界和社會科學界聯席會議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 。
北京市、福建省、山西省、武漢市、成都市等人民政府顧問或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
曾任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規劃綱要起草小組成員、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旅遊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國家土地局科技委員會委員、亞洲城市與區域研究會會長。
個人榮譽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中國青年科技獎;
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
北京市五四獎章;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
中國發展研究獎一等獎;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
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第八批“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