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曆程
楊暢,出生於重慶市,兒時在重慶山城美麗的南山腳下、嘉陵江畔,象蝴蝶一樣飛來飛去,享受著每個孩子擁有的樂趣。長大異地求學如夢一般的時光是快樂又憂鬱的。那時她真正貼近了藝術,可以演電影、當主持、拍廣告;可以用詩歌和音樂充實她自己的每一個細胞。清醒的浮躁和真實的執著都是成長的煩惱。工作的成都,是包容而閒散的,幾千年積澱的文化底蘊博大而精深,讓她感受著並深愛著這個古老而又嶄新的城市。每天穿行於如織的人流中,為她工作的電視節目,也為她自己尋找那些精彩的抑或平凡的故事。為一次次美麗的邂逅而歡欣鼓舞,為每一次生活的沉重而潸然淚下,這就是她,每天忙碌並快樂著。
感悟心語
在一個普通平凡的家庭里,像一個小公主一般被父母寵愛著。長大以後才發現,自己的家只不過是密如蜘網火車線上的一個點,每次總是帶著淡淡的鄉愁上路,一站又一站走下去。生活是現實而沉重的,有時候火車也會動力不足,親情和友情會讓你重新鼓起勇氣。對愛情我總是不知所措,相信緣分會像春天裡的一陣清風不期而至,然後是"執子之手,與子攜老"。工作差不多是我們守望的一塊麥田,精心耕作會帶來豐收的喜悅,否則就會稗草荒蕪,一事無成。
生活體會
除了在家裡錄製節目以外,也常常有外采的任務。所以不時會有朋友說:":乾你們記者這一行,成了半個旅行家了。"照實說來,確也借了無數工作的機會乘機遊歷,可是:每每我們帶著攝像機爬山涉水,卻並非如同外出旅遊一樣的輕鬆。每每在我們視野里看到因交通、環境等因素無法走出貧困和落後的人們,因交不起學費被耽誤的孩子-----走一路,在我心裡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東西,愈加地感受到作為一名電視工作者肩上的責任。
同名人物
1931年3月出生,曾用筆名老楊、未豐、梨園、宜春等。出生於河北張家口市郊區王家寨村,種過地,唱過戲,1952年離鄉。原張家口地區文聯創作輔導部長、文協主席;河北省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編委、副編委、兒歌大王、民間文藝家。現已退休,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和俗文學會會員,中國歌謠學會理事,河北省民協和民俗學會常務理事,燈謎學會副主席、楹聯學會理事、省作協、曲協會員。從小隻上過三年國小,靠自學走上文學創作道路,50年代開始寫作。50年來,在省以上報刊先後發表了新故事、民間故事、曲藝、詩歌和兒歌等文學作品120多萬字。百餘首兒歌詩歌和50多篇民間文學作品及民俗研究文章,分別選人《華夏民俗博覽》等40多本公開出版的書中。前後由民間文學出版社、天津科技出版社、希望出版社和河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了《俗語傳奇故事》、《神童巧對》、《醉鬼的笑話》、《趣味兒歌三百首》、《我愛祖國大草原》、《楊暢兒歌》(彩圖名家兒歌叢書之月出生等11本書。1984年30多首兒歌獲獎,並榮獲“河北兒歌大王”稱號。1986年民俗調查研究《塞北婚禮》一文、獲省首屆文藝振興獎,榮立三等功。16年來,共獲作品獎42次,其中省級以上獎11次。其傳略收入《中國文藝家傳染》、《民間文藝家辭典》、《中國出版人名詞典》、《中國人才庫》、《國際名人錄》等十多部辭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