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岐山風景名勝區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中部,規劃面積57.2平方公里,距萍鄉城區10公里、長沙100公里、南昌240公里,319國道、滬昆高速、昌栗高速、長南杭高鐵擦境而過,區際交通和區位條件十分優越。景區由楊岐普通寺景區、孽龍洞景區、鳳鳴湖景區、九龍洞景區四個景區以及瑤金山寺、李畋故居等外圍景點組成,是一個以禪宗古剎、岩溶景觀和自然生態為特色,以宗教文化、休閒度假、岩溶探奇和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的景區。2017年3月29日,被列入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簡介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

1995年,被江西省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2008年6月,成立楊岐山景區管委會,2011年升格為副處級事業單位。

楊岐山普通寺 楊岐山普通寺
孽龍洞 孽龍洞

2012年11月,經省民政廳批覆,將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範圍內原來分屬4個鄉鎮場的16個村(社區)整合成立了楊岐鄉,為楊岐山實現“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提供了保障。景區先後投入400餘萬完成了《楊岐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大綱》、《楊岐山風景名勝區資源調查和評價報告》和關下綜合服務中心、楊岐普通寺景區詳細控制性規劃編制;並 全面啟動了孽龍洞景區詳細控制性規劃和孽龍洞景區景觀提升設計方案編制;對標5A景區要求的楊岐山景區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正在開展前期準備。在此同時,加大了對景區內違法建築、濫砍亂伐、肆意建礦設廠行為的打擊力度,景區資源得到了有力保護。在規劃先行的基礎上,楊岐山景區始終圍繞發展抓項目、圍繞項目促發展,突破了一批重點項目,有效地夯實了景區發展基礎,完善了景區的基礎設施。楊岐山遊客中心、孽龍洞洞內改造、楊岐普通寺旅遊公路、景區周邊農房房相改造等項目全面完工,孽龍洞景區旅遊公路 提升改造、清溪生態綠道項目正在建設,以上項目總投資3億多元;楊岐普通寺修復項目順利推進,禮請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兼任普通寺主持,香港旭日集團決定捐建楊岐普通寺,投資2000多萬元的老廟修復基本完成。孽龍洞旅遊投資開發公司投資建設的孽龍洞水上樂園項目已試營業,開啟了民間資本投資開發景區的序幕;楊岐山風景名勝區綜合開發項目納入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總投資12.15億元,涉及子項目17個。

2014年5月,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16年景區接待遊客58.9萬人次,較五年前增長了3倍。

2017年3月,國務院發布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楊岐山風景名勝區榜上有名。

景區特色

楊岐山景區內有豐富而獨具特色的自然文化資源,主要體現在:禪宗之光。距今1200多年歷史的楊岐普通寺是楊岐開宗聖地,禪法中興道場,楊岐宗系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其“直指人心、見性見佛”的教義與普通生活結合緊密,深受廣大信眾尊崇,奠定了楊岐宗接替成為臨濟宗正脈的基礎,“楊岐燈盞明千古”在佛門中廣為傳頌,在中國佛教界地位顯赫,影響非凡,清代《指月錄》收集南宋至清康熙年間,凡有高行、語錄、傳記、塔銘者710人,而楊岐一家獨占470人。

從1199年開始楊岐宗傳入日本及東南亞國家並發揚光大;在日本鎌倉時代禪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於楊岐法系。岩溶之奇。楊岐山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有龐大的溶洞群,已開發的孽龍洞形成於1.8億年前,被譽為“天下第一洞”、“地下藝術長廊”,洞內恆溫18°C,怪石、清風、流泉、飛瀑為洞中四絕,科普功能和視覺藝術享受強烈,許真君擒孽龍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孽龍洞洞長3000多米,主要景觀多達百餘個,被國內風景園林權威專家陳從周先生譽為“地下藝術長廊”“天下第一洞”,洞內有8處世界級的洞穴自然景觀(洞天飛瀑,“通天柱—天仙水”、巨幔照江、鍾乳雲集、千丘梯田、水上龍宮、水上石柱、金鼓奇觀)。楊岐之韻。楊岐山山巒俊麗、盪雲涌霞、人傑地靈,孕育了楊岐24景,是萍水河、栗水河的主要發源地,誕生了“江西大器”劉鳳誥、清代杭州知府喻兆藩、音樂家喻宜萱、地質學家喻德淵、紅色特工肖炳實、西安交大老校長彭康等有影響的歷史名人,唐稟、劉廓等一大批名人雅士在楊岐留下大量的詩詞歌賦;由於對自然的敬畏,誕生了具有世界影響的人類文明“活化石”的儺文化,儺面、儺舞、儺廟被公認為萍鄉歷史文化的“三寶”。花炮文化、禪宗文化、岩溶文化、儺文化淵遠流長。

地理位置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省萍鄉市北部的上栗縣,屬武夷山余脈。風景區東起庫塘西面山頂,沿山腳經廟坡上、小梘至東源,南起東源,沿S313經馬棚至G319,西起石背,沿G319經清溪、桃文、關上至保護,北起保護,沿山脊經張口嶺、豬牙排、居野塘後延市界至庫塘西面山頂。地理坐標介於北緯27°44′34″——27°51′34″和東經113°50′13″-113°55′08″之間,中心點坐標為北緯27°49′57″,東經113°53′9″。風景名勝區面積為6050公頃。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贛交界處,扼江西西大門,可依託上栗縣組織對外交通。風景區距離萍鄉市25公里,長沙100公里,株洲80公里,瀏陽市40公里,南昌280公里,背靠江西,面向長株潭城市群,處門戶和通道區位,區際交通和區位條件十分優越。

319國道為風景區西部邊界,同時緊鄰浙贛鐵路、滬昆高鐵、滬昆高速、萍洪高速、昌高速公路和320國道,對外交通四通八達,為沿海發達地區和中部地區、特別是“長株潭”進入景區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地質地貌

地質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地處楊子準地台與華南褶皺的交接地帶萍樂坳陷帶西端北側,錦江復向斜核部,在距今6-7億年前,本區為海相時期,並伴海底火山噴發,由於晉寧運動褶皺隆起,形成了橫亘東西之古九嶺山脈。在3.86億年前中泥盆世開始接受來自西南方向海侵,並逐漸往東方向擴展,形成“指狀”海灣,接受濱岸相碎屑沉積,在3.72億年,即晚泥盆世時海水繼續東侵,形成濱海至淺海環境,陸源物質減少,發育以海相為主的砂泥沉積,距今3.0億年上石炭世,本區為一開闊正常淺海環境,發育較純碳酸鹽建造,這時氣候濕潤,生物繁盛。在2.57億年,從晚二疊世開始,在本區為第2次海侵時期,以發育淺海碳酸鹽沉積與海陸互動含煤碎屑岩沉積,由於東吳運動之後,地殼頻繁振盪導致海侵時進時退,形成了龍譚期海陸互動相含煤碎屑岩沉積。長興期海侵是本區古生代海侵極盛時期,形成了本區義龍洞一帶的碳酸鹽岩沉積,至早三疊世海域與長興期基本一致,但海水略為變淺,到中三疊世因海水大部撤出,僅在低洼處形成楊家群濱瀉湖相沉積,結束了本區大面積海侵。在2.05億年左右,燕山期的強烈活動,在晚三疊世早期,海水間歇式由西向東到本區,形成了一片湖沼地,由於氣候溫和植被茂盛,于海灣及湖沼地中形成了楊岐山一帶安源組海陸互動相含煤碎屑沉積,說明全區進入陸相沉積新階段,此時燕山運動繼續使地殼上升,岩漿活動和火山噴發,使本區上升為剝蝕區,形成了上栗金山志木山花崗閃長岩體。由於受華夏系構造影響,地層褶皺形成了楊岐山山脈。

地貌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地貌中部高,南北低,山脈多為北東走向,中部以楊岐山海拔高程947.6米,屬低山;南北部海拔高程在250-400米左右,屬高丘陵,楊岐山脈東起宜春水江,西至湘東大屏山,延綿40餘公里。

楊岐山位於長平、福田、東源以北,雞冠嶺以南,西南與大屏山相呼應,東北向宜春水江鄉延伸。由二疊、三疊系砂岩、灰岩組成。主峰張口嶺海拔947.6米,它與東北部的千拉嶺(海拔944.4米)和西南的大嶺(海拔817.4米)構成上栗縣境內最高的一列山嶺,為楊岐山的主幹。其南面的小豬牙塘-後古塘-前古塘一線以南的三座海拔800餘米的山峰,成為與主幹平行的山嶺,向西南延伸,逐漸進入低山高丘交錯地帶。楊岐山為栗水與萍鄉的分水嶺。楊岐山脈海拔500米~947米,相對高度300米~500米,山脊多呈魚背狀或鋸齒狀,山坡多為不對稱直線或凸狀坡,坡度30度~40度,山谷多呈“V”型谷。

楊岐二十四景

概況

楊岐山景區有"二十四景:楊岐山五主峰—壽桃峰、楊岐普通寺、鳳鳴湖、案山關、山頂泉(楊岐水庫或小天池)、猴子扒石、寒婆岩、觀音崖、觀音洞、子午泉、張口獅子嶺、萬杉窩、豬嘴巴、陰水洞、千丘田、鐵籠關虎、何仙廟、方竹林、陳家田觀音堂、楊岐千洞(孽龍洞、九龍洞、白猿洞、羅漢洞、萬人洞)、唐三寶(唐塔、唐碑、唐柏)、文廷式墓、楊岐萬安寺(已毀)、萬壽宮、白馬廟、毛家文化村、紅魚文化村、曹洞宗古墓。

具體

1、楊岐五主峰—壽桃峰【正開發中】:別名彌勒峰。該景點即楊岐普通寺廟坐落之山。站在對面觀音岩遠眺該峰,似壽桃,又似彌勒。山勢嵯峨,四時秀色,氣候宜人。春可觀花、夏可避暑、秋可登山、冬可觀雪景。登壽桃峰,觀看日出,更是盛景。

楊岐寺 楊岐寺

2、楊岐寺,又名楊岐普通寺,坐落在楊岐山壽桃峰下,距縣城約10公里。普通寺原名"廣利禪寺",建於盛唐時期,歷時1300多年。寺內現有如來佛、觀音、關帝等大型塑像,還有護法韋陀、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等木雕,楊岐山神像,小門、院落、大雄寶殿、觀音堂、住宅一應俱全。楊岐寺肅穆莊嚴,金碧輝煌,富有我國南方古剎的獨有風格。真可謂是殿宇崢嶸,雲煙繚繞,古塔巍巍,古柏參天。楊岐寺作為佛教楊岐宗的發祥地,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尤其在日本影響更大。著名的一休和尚以及奈良的大德寺都是崇奉楊岐派佛理。據1987年7月,日本愛知大學教授、日本禪宗研究所副所長鈴木招雄介紹,楊岐宗在日本影響很大,其信徒發展到100多萬人。2010年被省市領導高度重視,被列為重點開發風景區.楊岐寺現任住持為國內高僧釋慧通老和尚弟子釋道源法師,同時兼任江西省萍鄉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楊岐雲海 楊岐雲海

3、新壩水庫。又名鳳鳴湖,該水庫是一九五八年建的,是上栗縣第三大水庫,位於楊岐山腳下的中段村,水庫庫容387萬立方米,就象一座人工湖,湖的中央有三座四季青綠小島,湖水碧波蕩漾,在湖邊可垂釣,在湖中可划船、游泳、湖左邊的廟泉山有奇山異石,並有遊客賞的溶洞,洞中的石鐘乳千姿百態,真可謂湖光山色,九曲迴腸,奇山怪石,風景秀麗。

4、案山關,"楊岐(岐)三關"之一,另有"寒婆關"、"同慶關"。案山關兩峰交聳,左右並峙,中平如案,前人曾寫過一首《案山關詩》:"楚界連吳界,前山復後山。昇平風日好,雲影漾空關"。革命戰爭年代,有十八位烈士被敵人殺害在案山關腳下,案山關古代是兵家必爭之地,是上栗通往萍鄉必經之地,現319國道在案山關睛穿山而過。案山關自古就有過山亭和碑立於山間。

5、"山頂泉"(別稱小天池,即楊岐山水庫)。楊岐山到處有好水,甚至山頂也有好水,常年四季涓流不絕,"山頂泉" 這池泉水,地處高山,碧如貓眼,冬天也不涸竭,常年四季歌淌流不息,站在"山頂泉"井邊,俯視碧澄的泉水,眺望遠處的景色,心情格外舒暢。站在山頂泉的山上可望到前古塘,它能容六十萬方水,可以划船,塘邊了有兩座小山,叫烏龜下水。塘里水碧如鏡,青山綠竹倒映水底。

6、"金瓶曬果"、"猴子扒石"。相傳老和尚率一猴子,路過山地,猴子看到"金瓶曬果" ,就從橫路上跑去,貪看"金瓶曬果"變成了"猴子扒石"。

7、寒婆岩,相傳"天下大慈化"庵子有一尼姑來楊岐,死在於此石崖下,來到此地頓覺特別陰涼,原有寒婆廟。寒婆崖是楊岐三關之一,地勢險要,一夫把關,萬人莫入,相傳黃巢就沒有通過此關。

8、"觀音崖",此崖地處楊岐寺旁邊,危崖壁立,高廣數十丈,難於攀登,相傳崖鷹在此發派,年年在此孵子。相傳老虎也在此發派。老虎要生子,就入老虎洞。觀音崖下,現有觀音堂遺址。楊岐(岐)石窟:此石窟在觀音崖壁上,各種形態,惟妙惟肖。

9、觀音洞,觀音洞位於關上村獅子窩,與孽龍洞相連,是一個形成於一點八億年前的天然溶洞。相傳古代潘陽湖有條孽龍企圖把江西變成澤國,到處興風作浪殘害百姓,因犯天條而藏孽龍洞裡,被天將追趕在山脈間鑽山逃避,從觀音洞鑽出。觀音菩薩在孽龍出口處化村姑變化鐵鏈為麵條讓孽龍吃下後鎖住其心交許真君制服。故命名為觀音洞。觀音洞洞內石筍、石花、石幔玲瓏剔透,千姿百態,聲色俱備,洞內常年溪水相伴,景色奇特。

10、子午泉,每當子午時刻,泉水湧出特別大,子午時過後泉水又退去了。相傳子午泉是與海相通。

11、張口獅子嶺:張口獅子望長沙。楊岐山氣勢磅礴,張口獅子嶺、萬仞峰、龍峰,三峰如筆架橫亘,張口獅子雄踞中央。站在天寶坡仰望張口獅子嶺,山頂真如一頭張口獅子,獅子的頭部、眼睛、鼻子、嘴巴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相傳登上張口獅子嶺,能夠望到長沙城。曾有人作詩曰:"長沙牽出一根藤,走到楊岐結個瓜,瓜叫張口獅子嶺,站在瓜上看長沙"。

12、萬杉窩:地處於楊岐寺山後,相傳建"慈化寺"的杉樹都是從萬杉窩的一個井中運去的,慈化那裡有個"出木井",萬杉窩是個只有幾戶人家居住的小村落,但這裡人傑地靈,著名的舊社會才子肖坦(文廷式的好朋友)就是萬杉窩人。

13、豬嘴巴,此處是與楊岐寺山相對,是一座石山,這裡的山腳就象一隻豬嘴巴伸向楊岐寺。

14、陰水洞,該洞在觀音崖腳下,楊岐村是盆地沒有出水口,整個楊岐盆地的水就是從陰水洞走了。

15、千丘田和千丘出水井。在楊岐山東麓的東峰山坡口,分布著許許多多的梯田,有的如腰帶那樣狹長,有的像井口那般窄小,層層疊疊,縱橫交錯,這就是千丘田。距楊岐寺二公里,據說曾有人到千丘田數過,從左邊數到右邊,只有999丘,從右邊數到左邊,還是999丘。這時已是傍晚收工時分,一個在田裡勞動的農夫撿起放在地上的斗笠、蓑衣,數田的人才發現,斗笠、蓑衣底下竟然還有一丘田,不多不少,合起來整整一千丘。相傳千丘嶺的二千多丘小梯田都是孽龍造的,造了田後,沒有出水之處,許真君追孽龍經過這裡,看到這種情況,又造了一口出水井,出水井經常出紅水,也叫紅水井。

16、鐵籠關虎,此處位於前古塘上面的曹家屋後面,這裡地形險要,環境優美,六十年代,萍鄉鐵路部門曾在這裡辦了一個知青點。

17、何仙廟,該廟位於張口獅子嶺的半山腰,傳說一姓何的裁縫在此處的山洞中圓寂,後來人們在山洞口建了一個何大仙廟,廟門的對聯就是萬杉窩的才子肖坦寫的其對聯是:"朝朝朝朝朝朝應,處處處處處處靈"。這裡地形十分險要,廟的後檐就是石洞,洞中有清泉湧出,廟前有一條通往楊岐林場的公路。

方竹林 方竹林

18、方竹林,楊岐特有。只有在楊岐普通寺、楊岐萬安寺、楊岐班竹山慧歷寺三個地方附近才生長,經多方試驗移至其它任何地方都不能成活,它是一種觀賞竹。粗看似圓形,用手觸摸是方形。此外,還有觀音竹、墨竹也頗有名氣。傳說楊岐原本沒有方竹,楊岐山住著相依為命的娘兒倆,兒子至孝,這年九月,母親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對兒子說,她想嘗嘗鮮筍的味道。兒子聽了以後非常為難,只好搖著竹子大哭,你想想看,九月是秋季,到哪裡去弄鮮筍?也許是他這一片孝心感動了天地,瞬間,他身邊的竹筷子紛紛落在地上,化成一根根竹筍,從此楊岐有了形狀象筷子一樣的方竹。 另一傳說是佛祖當年來參觀楊岐道場用過的筷子長成的竹子。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

19、陳家田觀音堂:位於楊岐境內的東古嶺的半腰上,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觀音堂前有一棵二百多年的觀音柏,有一口二畝水面的泉塘,右側有三塊幾丈高的巨石,叫頂天石,這裡環境幽雅,山水相依,森林茂盛,景色迷人,戰爭年代有萍鄉地下黨著名人物肖炳實曾以此為據點進行長達二年的革命活動,肖炳實系楊岐金雞村人,曾留學蘇聯,三十年代擔任過共產國際駐蘇維埃代表,解放後,歷任中國教育總工會主席,商務印書館館長,中國二十四史的編輯等職。

20、楊岐千洞。楊岐山屬於卡斯特地貌,地下遍布溶洞,大大小小數不清,有卡斯特王國之稱,其中要數孽龍洞、九龍洞最有名。白猿洞、羅漢洞、萬人洞:萬人洞能容兩千人,有石椅;還有雲霄洞,洞內有石田、石慕帳,敲之像銅鑼響。

唐柏 唐柏

21、唐塔、唐碑、唐柏

唐塔有兩座,一座是乘廣禪師塔,位於普通寺的右側,高2.35米,呈八角形,由花崗岩石壘成,塔身浮雕古樸雄渾,具有古代建築風格。甄叔禪師塔在楊岐寺左側,高1.78米,寬0.88米,形似方亭,又稱油鹽塔,西塔已列入"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碑。楊岐寺正六牆壁上用下玻璃框著兩塊唐碑,是我省僅有的全國著名的唐碑,195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塊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為楊岐寺乘廣禪師撰寫的碑文,由劉禹錫篆刻,建於唐元和二年,此碑高2.8米,寬0.9米,字數1350個;另一塊是《甄叔禪師塔銘》,公元832年唐大和元年建,沙門至閒撰文,僧元幽書寫。此碑高2.8米,寬0.9米數字527個。前者為劉禹錫的得意之作,後者書法如行雲流水,均屬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道光17年(1837年)住持將二塊塔銘分別鑲嵌在前殿正門左右牆上。

文廷式墓 文廷式墓

唐柏 楊岐寺後有一株唐柏,名"倒裁柏",傳說為甄叔手植,故又稱"甄叔柏",此樹高31米,圍7米,直徑2.33米,傳說此柏是和尚施法栽活的,因此叫"倒栽柏"這樹雖經千年風霜雨雪,仍然蒼勁挺拔,枝繁葉茂,生機盎然。2 000年6月間,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專家對唐柏進行了研究考證。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

22、文廷式墓,該墓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西北朝東南,占地100平方米。文廷式是我國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和詩人,他曾為珍、瑾二妃的老師。創立"強學會",並對"百日維新"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座墓葬座落在古寺唐柏的後面,墓碑朝南,地形是"丹鳳朝陽"。在墓葬的后座有文廷式墓碑、墓表、還有一對石柱,凡遊覽楊岐山的人都要遊覽文廷式墓,閱讀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物--文廷式《墓表》(石刻),墓表系其生前摯友沈增所撰。碑文、對聯清晰可辨,聯曰"青簡尚新,宿草將列;鴟鶉東徒,松柏成行"。

23、楊岐萬安寺,原名南源廣利禪寺,毀於民國運動中,現存遺址於楊岐鄉關上村泰嶺近十里腳下,背座楊岐山境內的鐘形嶺下,據《昭萍志略》記載“南源寺在縣北萍實里,即萬安院,宋高遠南源寺詩:”行縣忘崎嶇,得景如期集,溪聲風雨聲,山澗雲煙濕,基址真隱藏,安抱自朝揖,摳衣造方丈,步履登顯岌,供目有霜林,青紅皆可拾“。相傳,佛祖經過楊岐山時賜鍾為山,曰"振悟大千,佑萬民平安",故名"萬安寺"。寺院圍山而建,主要供奉著迦牟尼佛、觀音及文殊等佛菩薩,曾香火興旺。萍鄉縣誌有相關記載。

24、曹洞宗古墓。古墓,為第七代宗師福閩禪師墳塋,位於楊岐山金雞村。墓由青石砌成,上刻有花鳥等圖案,距今已有270多年歷史,碑身保存完好。古墓修於乾隆三年。

此外還有新開發的景點待併入二十四景之中:

25、白馬廟。東海龍王太子所幻化,幫助唐僧取經,也幫助許遜擒拿孽龍有功。當地百姓感其功德所建。

26、萬壽宮,也叫許真祠。當地百姓為感謝許遜法師擒拿孽龍,感其功德所建。

27、中國紅魚文化村。因國家農業部將邊塘紅鯽魚定為農產品地理標誌而得名。坐落在福田河畔、青山綠水之間,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生態優勢。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涉及戰山、邊塘、長塘、躍星、清溪五個村,2000多戶,1萬多人口,其核心區在戰山、邊塘村,面積5000畝。

28、毛家灣文化村 毛家灣文化村是由萍鄉市毛家灣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於2010年3月份投資3000多萬元立項興建的休閒農業產業經營項目,於2011年8月份正式竣工開業。毛家灣文化村已榮獲省級“一村一品”示範企業、“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等榮譽,同時國家AAA級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