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楊大光(1895-1966)名楊明輝,字大光,後以字行。愛國學者,佛學居士。民國時期曾任教於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中國佛教學院 等高等院校。
人物生平
1895年12月12日,楊大光生於山東蓬萊,早年移居遼寧寬甸。因為幼年父母雙亡後成為孤兒,由祖父將其撫養成人。
青年時期曾擔任寬甸縣雙山鄉初等高等國小校教員,1913年考入當時東北最高學府奉天兩級師範學校後,拜於名師 - “奉天名儒” 世榮門下。
1919年,時值 "五四運動" 爆發,楊大光作為報社主編與不滿官辦《正言報》而辭職的結拜兄弟高崇民合辦了一份反對黑暗統治,爭取民主自由的《正俗報》,以媒體的影響力在民眾中大力宣揚自由民主。
1924年,九世班禪因政治原因逃離拉薩避難於內地,1925年2月抵達北平。5月10日班禪在北平北海公園傳法,楊大光居士作為代表與莊惕生居士獻花。 在班禪居於北平期間,大光居士一直侍奉在左右。楊大光在當時的西藏民眾中聲譽很高,被尊稱為 “內地活佛”。
1927年,楊大光作為常委,與 “奉天商工總會” 會長杜重遠、總務長高崇民等人領導奉天工商界進行多次 “反帝愛國” 鬥爭。
1931年2月,九世班禪受國民政府邀請,在即將召開的 “國民會議”上致詞。由於楊大光與少帥張學良為摯友,即由張學良委託楊大光赴蒙古,將在蒙古傳教的班禪大師迎回奉天。5月初,楊大光居士又護送班禪抵達南京。
1931年5月5日,盛況空前的 “國民會議” 在南京召開,楊大光以遼寧省商界代表身份參加盛會。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爆發後,楊大光流亡北平,1931年9月27日在北平西單奉天會館東院的哈爾飛大戲院內隆重成立的 “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 大會上,楊大光與其他流亡北平的東北名流閻寶航、高崇民、杜重遠、車向忱、盧廣績等共27人被推舉為委員。大會並通過決議:組織抗日武裝力量 - "東北抗日義勇軍“,抵抗日本侵略,保障國家主權。
1931年10月18日,在張學良將軍的大力支持和贊助之下,分為大學和中學部的 ”東北學院“ 正式成立,收留流亡北平的大批東北學生。由於之後大學部遷離,1932年 ”東北學院“ 更名為 ”東北中學“,為培養抗日骨幹採取全封閉軍事化管理。張學良擔任學校的董事長兼校長,楊大光為當時學校的董事之一。
1935年,與日軍在東北作戰的 ”鐵血軍“ 司令苗可秀將軍不幸遇難,楊大光與苗可秀在北平時曾結下 "忘年交“。
1936年2月間,楊大光居士受北平密藏院及上海菩提學會推舉為代表,恭送九世班禪入藏和迎請安欽呼圖克圖來內地宏法。2月初由北平出發, 經過陝西、甘肅抵達西寧塔爾寺隨侍班禪。3月,西安佛化社歡迎楊大光居士到訪。5月18日又隨班禪由塔爾寺啟程經貴德、同仁,於6月15日抵達甘南拉卜楞寺。 楊大光居士將隨侍班禪半年時間裡沿途見聞撰寫成《楊大光居士侍從班佛日記》,並在報刊雜誌上發表。8月,中央特派護送班禪專使誠允因國民政府拖欠經費而辭職,楊大光居士亦因經費問題由拉卜楞寺折返。
”抗戰“ 期間,楊大光曾以佛教人士身份,隻身獨闖青島警備司令部,促其參加抗日行列。
1936年底,”西安事變“結束後,由於之前楊大光曾幫助高崇民做了很多工作,其與高崇民、王以哲的秘書孫達生作為西安事變主動分子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
1945年日本戰敗後,曾經投靠 ”汪偽政府“ 的張學良前參謀長鮑文樾找到楊大光想通過關係要蔣介石收編其手下四十萬偽軍。楊大光在痛斥其叛國行徑的同時,考慮到事關重大,接受了鮑文樾的委託。1945年陰曆九月十二日面見飛到北平的老友盛成(兩人同為歐陽漸先生的學生),希望蔣介石能無條件收編鮑文樾的偽軍。盛成於陰曆九月十五日飛到長春將情況匯報給蔣經國,九月十七日蔣經國與熊式輝飛到重慶會見掌握收編大權的陳誠,由於陳誠的堅決反對,收編計畫無果而終。
1946年4月,楊大光當選為 ”制憲國民大會“ 職業團體遼寧省代表。11月,其參與了中華民國憲法的制定。
1946年 ”抗戰“ 勝利後,瀋陽市(原奉天)仍然陷於無政府狀態,為穩定社會和經濟秩序,原奉天商界名流陸續返回,”瀋陽市商會“ 於1946年9月正式成立。楊大光在商會中擔任執行委員,直到1948年年初,脫離商會後返回北平。
1950年 ”韓戰“ 爆發,9月30日至10月6日以祈禱和平並抵制美帝國主義為目的的 ”祝願世界持久和平法會“ 在北京(原北平)召開並發表宣言。楊大光居士與北京佛教界及民主愛國人士李濟深、周叔迦、班禪堪布、巨贊、葉恭綽等總計31人為發起人。
1964年文革初期,楊大光被其幼子從北京轉移到遼寧。
1966年8月15日,楊大光居士仙逝於遼寧錦州市,享年71歲。
佛學 專著
1. 《劉宇民居士往生實記》
2. 《西行歸雁》
3. 《楊大光居士侍從班佛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