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楊壁村地處丘陵山區,全村總戶數106戶,總人口340人,耕地面積1803畝,果樹面積600畝,核桃面積500畝,全村以果樹種植為主,200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4500元,從2009年開始進行果品更新,現已發展富硒蘋果100畝,現正在逐步進入市場。
位置境域
楊壁,位於榆次城東南19公里的黃土丘陵區,西白線南側3公里處。東臨上、下黃彩,西毗北田鎮許曲,南連伽東與北田鎮許曲、崇元,北接橋頭。面積4.3平方公里。
村名由來
古名“鐵壁”。古村落“中平如砥,四面限以深溝,東有路,僅容旋軏逃,兵難者多依焉。”由於地勢險,猶如銅牆鐵壁,故此得名。
後來,楊、郝兩姓人氏先後遷居村里,以先居者姓氏改村名為“楊壁”。
隸屬沿革
明代以前,屬思鳳鄉。明和清前期,設楊壁都,領都為南關二都。清嘉慶年間(1796—1820),屬東南路。民國八年(1919),是第二區第十一編村橋頭的附屬村。抗日戰爭時期,屬日偽政權管轄區。解放戰爭時期,屬中共榆次路東縣與國民黨閻政權交錯管轄區。1953年,屬第二區東祁鄉。1956年~2014年底,依次屬黃彩鄉、黃彩前進人民公社、黃彩人民公社、黃彩鄉、莊子鄉。
歷史大事
民國七年(1918)2月,楊壁村初級國小成立。
民國三十七年(1948)6月,太行二分區司令部進駐楊壁村,為發起晉中戰役做準備。分區司令員鄒善芳,政治部主任胡立信。
1968年,知識青年21人進村插隊。同年,建籃球場。
1969年,架設電網,全村通電。
1970年,建水塔,鋪設吃水管網,自來水實現戶戶通。
同年,建磨坊,配有磨麵機2台,碾米機1台。1998年停用。
1973年,村內購買第一輛運輸車。
1983年,包產到戶,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7年,村內建吊施窯磚廠,1988年關停。
1995年,村獲得“榆次小康村”榮譽稱號。
2003年,實施退耕還林。
2005年,修建柏油硬化路1900米。
2009年,實行鄉村清潔工程,配備保潔、清運人員1人,清運車1輛。
2011年,實施改廁工程,涉及56戶。
2012年,實施市級“一村一品”項目,投資10萬元,發展高鈣富硒蘋果。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山西省委主委、山西大學副校長劉滇生來村,對村發展高鈣富硒蘋果核桃節水工程給予肯定。
2013年,打出第一眼水井。
古今人物
(一)綜合名錄
李映陽,清嘉慶乙卯年武解元。所謂武解元就是在三年一次省城舉行的科舉考試(鄉試)中獲武舉人第一名。
王效良(1910年—1979年),名修傑,乳名“朋月子”字效良,以字行。先到榆次城內“北謙亨”煙店當學徒,幾年後,頂一厘五身股。解放戰爭時期,北謙亨總號出現嚴重困難。為了餬口,他和另外兩人從柜上暫借了60元法幣作為資本,撐起“鼎記”招牌,以擺布攤維持生計。後在榆次縣城北門外東順城街租了三間門面房,開辦了花布店,將商號改為“永裕厚”,他任經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效良等人把“永裕厚”遷到北大街,擴大了經營,將號名改為“集生貨莊”,他仍任經理。不久,重新恢復“北謙亨”百年老號金字招牌,營業額在榆次的私營商號中名列前茅。公私合營後,“北謙亨”成為社會主義工商業。1947年至1965年,王效良歷任榆次商會理事、榆次工商聯籌委會副主任、“北謙亨”棉布總店副主任、政協榆次一至六屆委員等。1979年2月,王效良因病去世,享年70歲。
王相牛(1928年—1989年),出生貧苦農家,幼孤,與母相依為命。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路東抗日根據地二區武委會副主任、主任之職。1949年,主動報名南下。歷任湖南省耒陽縣第六區武委會主任、區委副書記、耒陽縣團委書記、楊溪水電工程局團委書記、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領導了韶山灌區、貴州烏江渡、湖南五強溪、東江四個水電站的建設工程,先後到尼泊爾、斯里蘭卡執行援外任務。
王成貴,1927年生,就職於湖北省公安廳。
(二)革命烈士名錄
李二娃,1927年生,榆次獨立營戰士,1948年在太原戰鬥中犧牲。
王萬本,1928年生,中共黨員,榆次獨立營旅長,1948年在榆次縣戰鬥中犧牲。
經濟發展
向以種植糧食和林果為主。1949年後30多年,全村擁有耕地2100畝,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穀子、豆類、黍只,蕎麥。到2014年底,耕地為1978畝。其中,糧食種植1500畝,主要有玉米、穀子;林果種植471畝,主要品種有高鈣富硒蘋果。
2010年王小兵成立老知青合作社,產品為高鈣富硒蘋果,主要銷往北京等地。
現村第三產業有交通運輸業1戶,餐飲業1戶,商業3戶,建築裝潢業2戶。
公益事業
民國七年(1918)初級國小成立,有學生26人。1950年成立完全國小。1958年成立成人掃盲班。2002年國小撤至立堅國小。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全村考取中專以上的學生有26人,本科以上大學生有15人,其中碩士生有2人,分別叫王琪萍、王直剛;博士生1人,叫王琪龍。
1958年,建保健站,醫生李中煒,後來有1個衛生所。2009年,村民入新型農民醫療合作保險,參保率達99%。2011年,村民入新型農民合作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2014年,60歲以上老人60人領取養老保險金。
1956年,村中通有線廣播。2007年建立文化大院。2008年,建設村級文化體育活動場所,村中成立舞蹈班。
遺蹤古蹟
據明朝萬曆縣誌載:村里曾築有楊壁寨。其他古建築曾有:清安寺、觀音廟兩座、財神廟、龍天廟和兩道西門及兩座樂亭。整個村落布局以地形呈“人”字型。
迎旭門,即楊壁村東門,建於清乾隆辛卯年(1771),現存。此建築為二層磚木混合式單體結構。一層為磚石拱券結構的過門洞;二層為木結構的關帝廟正殿3間。山牆殘留彩畫,梁架上有功德主題記。
民情擷要
原有四月二十日清安寺花兒廟會,20世紀50年代廟會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