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可書

楊可書,男,1981年生人,廣西大石山區深處的鄉村教師,2012年獲得中國網事感動2012第三季度網路人物。楊可書黑黑的,個子不高,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他的朋友經常叫他的暱稱“楊可”,不少人一再跟記者強調“這是一個陽光般的大男孩,有著動人的質樸”。楊可書如今是凌雲縣伶站鄉伶站中學的一名數學老師,這樣的路,從他2005年到瑤鄉任教的那一天開始,一走,就是七年。楊可書的頭上,至今還有一條三四厘米長的傷疤,那是2006年他去一個瑤寨家訪的時候,摸黑下山的時候留下的。

人物事跡

七年,從二十出頭到三十而立,可以做什麼?也許對大多數80後來說,是花前月下,是成家立業……但廣西大石山區深處的鄉村教師楊可書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七年,對楊可書來說,是穿壞的40雙鞋,是一輛破機車,是以一己之力募集的250萬善款……這七年裡,他流過眼淚,失去過愛情,至今沒有存款,但他說:“這七年,值得!”

是什麼讓楊可書作出了這樣的選擇?教師節前夕,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走進大石山,走進楊可書一個人的網路公益世界。

一輛舊摩托、40雙鞋、250萬元善款

這是一條廣西百色市凌雲縣大石山區隱蔽在亂石間的山路,在上面行走與其說是“走路”,不如說是在懸崖上“攀援”——路面只是在絕壁上的石頭縫裡鑿出的一道印記,身體一不小心磕在亂石間,立即鮮血淋漓……

這是記者近日與楊可書共同走過的一段“家訪之路”。楊可書如今是凌雲縣伶站鄉伶站中學的一名數學老師,這樣的路,從他2005年到瑤鄉任教的那一天開始,一走,就是七年。

這七年裡,他踏遍了凌雲縣的每一個瑤寨。這七年裡,原本一雙鞋要穿一兩年的他“每年都穿壞六七雙鞋”,工作之初父母送的新機車也變成了一個月要修好幾次的“老爺車”。

不過,他的汗水並沒有白流。從2005年開始,楊可書就不斷在網上發帖,並於2007年建立了戶外公益網站“瑤寨希望·戶外公益網”,吸引全國各地“驢友”到凌雲瑤寨旅遊,藉機向他們推廣瑤寨,開展愛心助學等公益活動,一場源自瑤鄉的愛心蝴蝶效應由此在全國網友中展開。

這七年裡,楊可書為瑤鄉的孩子們募集到了一萬多個愛心包裹,還為他們聯繫了300多人次的好心人資助,為瑤胞們募集善款修建了20多個水窖、維修了35個水窖。甚至,由於他的努力,鄰近的鳳山、田林兩縣也吸引了愛心人士的關注,兩所“希望國小”建立起來……七年時間,楊可書共為瑤鄉籌集善款近250萬元。

“大石山區不相信眼淚”

楊可書黑黑的,個子不高,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他的朋友經常叫他的暱稱“楊可”,不少人一再跟記者強調“這是一個陽光般的大男孩,有著動人的質樸”。

劉榜明曾是凌雲縣一家機車行的修車手,由於楊可書常來修他的破機車,彼此成了好朋友。在他看來,“楊可”是他這輩子最佩服的人,也是一個“只會看到這個世界的好的人。”

劉榜明告訴記者,2009年,曾有一個原本答應捐助幾個學生的捐助人“無端懷疑楊可剋扣了他的錢”,因此臨時變卦決定不再繼續捐助。開學在即,“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楊可書咬著牙用自己的工資墊上了孩子們的學費,“自己吃了兩個月的泡麵,實在受不了了,就到朋友家裡蹭飯吃。”好在,捐助人最後發現,楊可書不僅沒有扣錢,所訂給孩子們的書包反而比他自己訂的還便宜,不僅決定繼續捐助幾個孩子,還托楊可書幫他尋找線索,“要捐助一座國小”,楊可書才擺脫了窘境。

楊可書的頭上,至今還有一條三四厘米長的傷疤,那是2006年他去一個瑤寨家訪的時候,摸黑下山的時候留下的。

“當時下著大雨,玉米稈扎的火把也被澆滅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我一個人躺著亂石里,頭上滿是血,特別特別想哭,覺得自己要死了。”至今想起來,楊可書依舊覺得後怕。幸好兩個瑤胞路過,救了他一命。

“受了那么多委屈,吃了那么多苦,後悔嗎?”面對記者的提問,楊可書說:“也有想哭的時候,但是大石山區不相信眼淚,哭是沒有用的。過去了,就不害怕了。”

愛是磁鐵,不會孤獨

楊可書今年31歲,在瑤寨已經算是“大齡青年”,但依然單身。

他曾經有過一個城裡的女朋友,女孩還曾到鄉下來陪過他一段時間。“我們甚至計畫過,在凌雲縣城開一家旅館,把家安下來。”楊可書說。

可惜那注定只是一段往事。由於楊可書遲遲不回城,女孩最後還是走了。提起過去,愛笑的楊可書的眼神黯淡了一下,慢慢地說:“她成家了,我們聯繫不多,但是她還是資助了我教的兩個孩子……都過去了。”

不過,楊可書覺得,自己雖然沒能收穫愛情,卻並不孤獨。事實上,由於楊可書的熱心,如今的他幾乎是“朋友遍全國”,戶外網站中“楊可”這個暱稱,早就成了每個前來凌雲的“驢友”耳熟能詳的名字,不少熱心公益的網友都和他成了莫逆之交。

在深圳從事餐飲行業的徐沛君女士就是2009年看到相關網帖前往凌雲考察公益的時候認識楊可書的,如今已經是楊可書重要的項目捐助人。在她看來,“楊可是一塊很大的愛的磁鐵”,“會把所有有愛心的人吸引在一起”。她告訴記者,“楊可”做公益的真心和耐心打動了她和深圳的一些企業家朋友,讓人覺得,“把善款交給楊老師,很放心。”

不過,楊可書依舊期待一份平凡的愛情,“我希望有一天,有一個人理解我做的一切。但在這之前,我願意一個人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