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
雞1500克 ,濃縮橘汁50克, 椒鹽10克, 黃醬125克 ,料酒50克, 白酒50克 ,香油3克, 鹽2克 。
具體做法
1.雞宰殺後煺毛,剁掉頭頸、翼、腳爪、尾臊,由雞背大開膛,取出內臟,剔去腿骨和胸骨,用清水洗淨後揩乾,用手蘸花椒鹽,在雞身及腹內搓勻,再用白酒(高粱酒)塗勻雞身各部。
2.炒鍋放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燒到七成熱時,把處理好的雞下鍋,先炸雞胸一面,炸至雞皮已硬,呈金黃色時翻面,兩面各炸3分鐘,倒入漏勺瀝去油。
3.將炸熟的雞從背部直剖成兩片,分別橫切6塊,炒鍋放在旺火上,注入香油燒到八成熱,將切好的雞塊下鍋炒速為1分鐘,再加入料酒、鹽、橘汁稍炒片刻,起鍋裝盤即成。
製作提示
此菜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約750克
營養成分
雞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雞適用人群
1.老人、病人、體弱者更宜食用。
2.感冒伴有頭痛,乏力, 發熱的人及內火偏旺和痰濕偏重之人忌食雞肉,雞湯。肥胖症患者和患有熱毒癤腫之人忌食;高血壓病人和血脂偏高者忌食。雞肉雞湯中含脂肪較多,會使血中膽固醇進一步升高,引起動脈硬化,冠心病,使血壓持續升高,對病情不利;患有膽囊炎、膽石症的人忌食.以免刺激膽囊,引起膽絞痛發作。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1.雞肉可熱炒,燉湯,涼拌。
2.雞肉的營養高於雞湯。雞湯,內含膠質蛋白、肌肽、肌酐和胺基酸等,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易於吸收消化,對身體大有補益。適用於營養不良、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月經不調、病後虛弱等人食用;
3.雞屁股是淋巴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儲存病菌,病毒和致癌物的倉庫,應棄掉不要。
中醫認為,雞的全身都可入藥。雞肉有益五臟、補虛虧、健脾胃、強筋骨、活血脈、調月經和止白帶等功效。
雞肉性平、溫、味甘,入脾、胃經;
可益氣,補精,添髓;
用於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泄瀉、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產後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