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桃墅村率屬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西湖鄉,古時西湖鄉的桃墅村就是浮北的第一大集鎮,整個街面上店鋪林立,又稱桃墅店,是古浮梁地區除景德鎮之外的第二大商業重鎮歷史上稱“桃墅鎮”,抑或“昌北鎮”。姓氏以“汪”姓為主,人口有3400多人,為浮梁縣最多人口村委會。,茶園7000多畝,山高田少。
交通通訊
地處二省三縣交界之地,道路四通八達,主幹道為柏油路。距市、縣只有78公里。兩條高速公路(景鷹、景祁黃)穿行我村,距206國道僅2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高壓電,村村通有線電視。積極擴大移動通訊信號覆蓋範圍,移動及聯通網路覆蓋率達50%。村里基本上都通了程控電話,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民眾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現有景鷹(景德鎮-鷹潭).、景黃(景德鎮-黃山)高速通過,並建有收費站。
農特產品
由原以糧、林、茶為主導產業的單調格局發展為以茶、林、食用菌、野生蔬菜、糧食全面發展的大格局,實現了經濟成長、農民增收。該鄉的農特產品主要有茶葉、著名品牌有西湖珍芝,其中西湖珍芝曾獲得省優稱號和國際大獎,其次是香菇、木耳。
歷史人文
五股祠堂原位於浮梁縣西湖鄉桃墅村中部。1983年,整體遷建到博物館。
汪氏五股祠堂,為汪氏家族第五分支建築的分祠。建築分門廳、享堂與後寢三大部分。整體造型的構部件,以“魚龍吐水”樑柱支撐為例,整體上大刀闊斧,細部中絲縷入微,表現出一種難能可貴的藝術家豪放瀟灑的創作氣勢。雕飾構部件數量的有限,使建築裝飾部位的選擇性尤為突出,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性簡樸特色。
原位於市浮梁縣桃墅鎮鎮內。上世紀八十年代整體遷建到博物館。
明代崇禎年後期,前部有院落,主體建築內,宅房居中,陪屋夾持兩側,其間及外側封火式馬頭牆,前後封以硬山式封檐牆。宅房構架,採用“三間五架兩層穿逗式”結構型式。建築木雕、石雕等各式裝飾,手法上由簡開始轉繁,題材的選擇也開始突破花鳥蟲魚以及吉祥圖案的局限。
原位於市浮梁縣西湖鄉桃墅村,上世紀八十年代整體遷建到博物館。
苦菜公,姓汪,幼時家境清貧,常以野菜充飢,故得俗名“苦菜”。其中年偶然在山野挖到黃金,則以此作本經營茶葉,逐步成為桃墅鎮首富。致富後,周濟在鎮同族貧困人家,獨力出資建造“汪氏樓下祠堂”,受到族人尊崇而被推選為桃墅鎮府前汪氏宗族族長。後人尊稱其為“苦菜公”。宅體木構架為“三間五架穿逗式”基本造型,為三層構造。是景德鎮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棟明代三層構造民居建築遺存實例。
啟秀橋(俗稱石橋下),建於乾隆年間,屬我國典型的石拱橋,整橋長50米,寬10米,橋面全部用清石板鋪成,橋下有個石柱子,柱子上有石帽、石籃、石畫鶥,風一吹過似有音樂聲起。
政務院獎狀獎狀上寫有“江西省浮梁縣衛星人民公社桃墅大隊:獎給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的字樣,最後是周總理的親筆簽名,時間為1958年12月31日。據了解,當時浮梁主要產紅茶,大部分銷往前蘇聯,獎狀可能是對“浮紅”在中蘇友好關係中所起作用的一種獎勵。至今仍懸掛在桃墅村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