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桂林象山廣場](/img/6/64e/nBnauM3XygjM2kDN4ITN3UDM5QTM4gTM5QTM0QTNwAzMxAzLyU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象山一帶在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之地。明代洪武年間,桂林城南擴時,這裡是城垣之外側,典型的城外之廓,民房密集,草木蓬生,環境雜亂。當年太平軍所以選中這裡為攻城指揮部,很大原因也是因為統治者不願常年涉足於此,太平軍易於攻占所致。在上個世紀末開始的大規模城市改造中,為了使象山這座桂林市的標誌性山體能夠體面大方地展現於世,市政府決定在象山以西、文昌橋以東,大範圍地拆除舊民房,修建以文化內涵和自然風景為主要特徵的象山廣場。
周邊環境
![桂林象山廣場](/img/a/59c/nBnauM3X2gjNwUzNwMTN3UDM5QTM4gTM5QTM0QTNwAzMxAzLzU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雲峰寺所臨的象山,是著名的桂林八景之一“象山水月”所在地。水月洞裡有大詩人陸游的真跡,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多次往返於此,意在求得一幅心儀的石刻拓片,這些都是文化史上的美談。登象山,謁普賢塔,望訾州,沐灕江風,觀穿山塔影,都是很好的旅行享受。
廣場的西面,與民主路相隔,緊臨桃花江,是著名的古代建築舍利塔。塔初為唐代所建,為七級磚塔,用於存放舍利石函。唐代高僧鑒真和尚應邀到日本講經傳法,五次東渡皆敗,輾轉到桂,曾在此講經傳法一年,盛況空前。此塔因鑒真在此講法而成為中國古代佛教名塔之一。原塔後毀於火。現塔為明初重建。底層有四門相通,通道構成的八面牆壁上有墨書《金剛經》全文,四門額塑有八大金剛之名。塔身為八角寶瓶,每面均有佛龕。塔內曾有舍利陶魂罐和鎮塔鐵劍。
廣場之北,走過文昌橋,就是在出版界享有聲譽的灕江出版社。遊人可以在出版社的讀者服務部買到全套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品珍藏版,或最新出版的文學名著,以及最新版的旅遊圖,以作旅遊的文化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