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顯示了中國的智慧和偉力,顯示出古代中國水利建設先進的科技水平。
靈渠的開鑿,連線湘、漓二江,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兩大水系,成為北接湖廣、南連兩粵的水運交通樞紐。從靈渠出發北上,進入湘江,經洞庭桂江入西江,在廣東三水匯珠江。同時靈渠也起到了灌溉農田的作用,促進了嶺南與中原經濟文化的交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並天下為三十六郡”,為平定南方,一統天下,於是派遣50萬秦軍兵分五路,向嶺南進發,攻打百越。第一路人馬在興安縣境內的越城嶺(即鐔城之嶺)遇到了百越民族的西甌部落軍隊英勇頑強抗擊,史稱“秦甌之戰”。秦甌之戰的主要戰場,就在越城嶺一帶。由於有越城嶺的阻隔,無法運送軍糧,秦軍無法推進。戰爭處於膠著狀態,秦軍“三年不解甲弛弩”,只好占據要道,駐紮在今日灕江上游的大、小溶江之間,建立“秦城”,“兵勒湘南,握其咽喉,臨溶、漓二水間”。眼見攻不下嶺南,秦始皇下令“以卒鑿渠,而通糧道”,派史祿主持靈渠工程。史祿率十萬之劈山通道,經幾載寒暑,終於在公元前214年鑿渠成功。靈渠修築後,秦始皇竭全國之兵力,強征中原地區人民為兵卒前來與西甌人交戰,西甌部落寡不敵眾,終於戰敗,秦甌之戰宣告結束。
靈渠分水由“鏵嘴”、“大小天平”和“泄水天平”完成。鏵嘴狀如犁鏵,故名。現存86米。鏵嘴三面有石堤,一面緊接小天平,它的作用是把湘水切犁水通過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通過南渠注入灕江,是湘漓二水的牽手工程。鏵嘴還可以起到緩衝水流,保護大壩的作用。大小天平建立在湘江上的攔江滾水壩上,一大一小,呈“人”字形,所以又叫人字天平。它的設計非常精巧。大天平是北渠的一段堤坎,長約380米;小天平是南渠的一段堤坎,長約124米;它組成人字形分水壩,以減緩水流的衝擊力。它們既可以引水分流,提高水位以利通航,又可以排洪防澇。水漲時,可以越過壩上,流入湘江故道,既可以使南、北渠保持足夠的水量通航,又不致於讓洪水漫堤,淹沒莊稼,所以它們獲“天平”之美譽。大小天平有內外堤,內堤用條石鋪成,外堤用巨石排成魚鱗狀(每塊石頭約四米見方,好幾噸重),石塊與石塊之間,鑿有一個凹口,中間灌澆鐵汁,冷卻後變成拴子,將巨石連成一體。這些石塊就像魚鱗般緊緊地擠在一起。每當水流帶著碎石、泥沙越過前邊的方塊巨石,順坡而下,一碰到這層層魚鱗石,就衝進石縫之中,泥沙填得越多,魚鱗石就擠得越緊,水越沖越牢靠。它歷經2000多年而依然穩固,就是一個證明。在古代沒有測量儀器,沒有大型起重設備和運輸汽車,沒有鋼筋水泥建築等材料的情況下,工匠們能想出這些土辦法操作,是很不容易的。
靈渠曾有36陡門,其作用是調節水位,便於航行。陡門是歷史上最早的船閘,被人們稱為“船閘之祖”。宋代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贊靈渠徒門:
渠繞興安縣,深不數尺,廣丈余。六十裡間置陡門三十六,土人但謂之陡。舟入一陡,則復閘陡,伺水積漸進,故能循崖而上,建翎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來。治水巧妙,無如靈渠者。
後人為紀念四位在靈渠修建和維修過程中的傑出先賢而設四賢祠。這四位先賢是史祿、馬援、李渤和魚孟威。史祿當年受始皇派遣來到嶺南,率十萬之眾,斬山通道,四經寒暑鑿渠成功,成為靈渠的開創者;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大規模疏通渠道,加大航運量;唐代地方官李渤和魚孟威在前代基礎上加固堤防,增植船閘,完善了靈渠的通航設施。元代黃裳《靈濟廟記》述:
興安靈渠,有史祿始作以通漕,既漢伏波將軍繼疏之,唐觀察使李渤為鏵堤以固渠,作陡門以蓄水,而防禦史魚孟威復增修。
四賢祠內又有劣政碑,碑文如下:
浮加賦稅冒功累民
興安知事呂德慎之紀念碑
中華民國五年冬月闔邑公立
簡簡單單的碑文刻畫出了一位貪官的醜惡嘴臉,劣政碑與祠中四位先賢同堂共處,形成反差,相映成趣。中國的老百姓真是幽默,從來樹碑立傳都是給賢者歌功頌德,但這碑卻是為貪官而立,反諷之意,含蓄而又深刻,起到了警世的作用。為了進一步展示靈渠豐厚的文化底蘊,旅遊部門特地修建了秦文化廣場。廣場上陳列著數件顯現秦代文化的石制風情物品,其中有秦朝統一後的“半兩錢”;秦朝統一度、量、衡的高權、矮權、方升和用小篆刻寫的秦始皇初並天下的第一封詔書。位居廣場中央的是一個石雕的龍耳雙壺,重10噸,雙耳懸龍。相傳當年史祿建渠有功,秦始皇把自己喝酒的壺賞賜給他。為紀念此事,制此大壺。這使得關於靈渠的民間傳說得到了形象再現。
位居廣場中央的景物除了石壺以外,還有由100個龍字組成的“百龍路”,展示了“龍”從象形文字向篆、隸、行、楷、草書的演變歷史。分開來看,“百龍路”的每一條龍,形態生動,個性鮮明;合起來看,“百龍路”的群龍,動感極強,氣勢非凡。
現狀
靈渠位於興安縣城東南部,建成於公元前214年,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傑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也是一條跨越湖南湘江和廣西灕江兩大流域的古運河,與陝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一道並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稱之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有大、小天平(又稱鏵堤)、鏵嘴、秦堤、泄水天平、陡門等。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滅六國。為鞏固皇權,始皇發兵五十萬分五路大舉進攻嶺南。因山路崎嶇,糧草不濟而久攻不下。於是令史棣鑿靈渠以通糧道。史棣率眾四經寒暑,終於鑿渠成功。靈渠對維護國家統一、促進中原與嶺南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靈渠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興安最重要的景點。
詩詞選登:
七絕·遊覽靈渠
李祚忠
三七分派北南渠,水碧湘漓向兩區。
鑿築秦時流惠遠,今來覽渡盡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