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辛、甘,性溫。
歸經
歸胃經。
功效
溫中,和胃。
主治
用於胃脘寒痛,噦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採集加工
7-9月果熟期採集,曬乾。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15米。樹皮灰褐色,平滑。枝條無毛。葉近對生,在枝條上部者互生;葉柄長6-11毫米,無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3-3.5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全緣,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離基三出脈,中脈和側脈在葉兩面凸起;革質。圓錐花序腋生,長3-10厘米,無毛;總花梗末端有3-5朵花,呈聚傘狀排列;兩性花,長約4.5厘米,花梗長5-7毫米,無毛;花被筒倒錐形,長1.5毫米,花被裂片6,卵圓形,長約3毫米,先端銳尖,外面無毛,內面被柔毛。能育雄蕊9,內藏,花絲被柔毛,第1、2輪雄蕊花葯卵圓狀橢圓形,長約1毫米,先端鈍,4室,內向瓣裂,花絲無腺體;第三輪雄蕊花葯卵狀橢圓形,長約1毫米,先端鈍,4室,外向瓣裂,藥絲近中部有一對腺體;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一輪。子房卵球形,長約1毫米,略被微柔毛,花柱稍長於子房,柱頭盤狀。果實長圓形,長約7毫米,直徑約5毫米,無毛;果托淺杯狀,頂部張開,直徑約5毫米,全緣或具淺圓齒。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常綠闊葉林中。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