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樹溝遺址,在河南省濟源市區西南20公里的栗樹村東北,東靠白道河,西臨王溝,南接大寨坑,北鄰腰地。地處丘陵地帶,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5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
遺址高度減落,四周平整,最深文化層約3——5米,內涵豐富,南部斷層發現動物骨堆,陶窯燒土。高處有宅基平面燒土。採集的文物有白衣彩陶片、彩陶缽、紅陶罐、尖底瓶、背水壺、鹿角槌及甑、豆、環、球等陶器。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栗樹溝遺址,在河南省濟源市區西南20公里的栗樹村東北,東靠白道河,西臨王溝,南接大寨坑,北鄰腰地。地處丘陵地帶,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5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
栗樹溝遺址,在河南省濟源市區西南20公里的栗樹村東北,東靠白道河,西臨王溝,南接大寨坑,北鄰腰地。地處丘陵地帶,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5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
遺址高度減落,四周平整,最深文化層約3——5米,內涵豐富,南部斷層發現動物骨堆,陶窯燒土。高處有宅基平面燒土。採集的文物有白衣彩陶片、彩陶缽、紅陶罐、尖底瓶、背水壺、鹿角槌及甑、豆、環、球等陶器。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栗樹溝村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北部,沿小浪底專用線1公里,屬丘陵地區,全村面積15平方公里,157戶,600餘人,十個個居民組,600餘畝耕地。
在新密溱洧流域,有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學文化--裴李崗文化。該文化最早於上世紀70年代發掘於溱洧流域的新鄭市裴李崗村和新密市的莪溝村。從...
莪溝遺址 遺址文化 發現過程栗樹溝村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北部,沿小浪底專用線1公里,屬丘陵地區,全村面積15平方公里,157戶,600餘人,十個個居民組,600餘畝耕地。四條油路...
火燒溝文化遺址是甘肅六大古文化遺址之一,出土於1976年。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類文化遺址,距今約3700年。該遺址位於玉門市清泉鄉境內312國道邊...
火燒溝遺址 隨葬品 價值 發現過程 挖掘過程黑竹溝,位於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境內,美姑線山18公里處的密林深處,面積約180平方公里,生態原始、物種珍稀、景觀獨特神奇。當地鄉名:斯豁,即死亡之谷。...
位置境域 地理環境 資源情況 主要景區 開發建設獨樹鎮位於南陽盆地東北邊緣,伏牛山南麓,距方城縣16公里。鎮域面積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5萬畝,轄44個行政村,10萬口人。郵政編碼為473...
概況 沿革 簡介 小城鎮建設 經濟發展西峽銀樹溝生態旅遊區位於西峽縣東北部二郎坪鄉境內栗坪村,距縣城63公里,距二郎坪街19公里,處在311國道和豫51省道交匯處的東北部。銀樹溝生態旅遊區具...
簡介四川黑竹溝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川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黑竹溝鎮,地跨哈曲鄉、勒烏鄉和金岩鄉。總面積838平方公里,核心景區面積575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2...
位置境域 地理環境 資源情況 主要景區 開發建設板栗樹為高達20米的喬木,樹皮暗灰色,不規則深裂,有縱溝,皮上有許多黃灰色的圓形皮孔。胸徑80厘米,冬芽長約5毫米,小枝灰褐色,托葉長圓形,長10-15...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