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設定
天貴星小鏇風柴進梁山職位:掌管錢糧頭領
征方臘後:橫海軍滄州都統制
排名:水滸英雄榜第10位
首次出場回目:第九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
(120回版)
上梁山回目:第54回《入雲龍鬥法破高廉黑鏇風探穴救柴進》
首次登場時外貌描寫:那簇人馬飛奔莊上來,中間捧著一位官人,騎一匹雪白捲毛馬。馬上那人,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牙柴進掩口髭鬚,三十四五年紀。頭戴一頂皂紗轉角簇花巾,身穿一領紫繡團胸繡花袍,腰系一條玲瓏嵌寶玉環絛,足穿一雙金線抹綠皂朝靴;背後帶一張弓,腰間插一壺箭。
人物簡介
逼上梁山
柴進,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仗義疏財,喜愛交結天下英雄,曾幫助過林沖、宋江、武松、杜遷、王倫、石勇、李逵等人。長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牙掩口髭鬚。因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弟殷天錫仗勢要奪柴進的叔父柴皇城的住宅,柴皇城以有朝廷發的“丹書鐵券”保護,與其論理,竟被他毆打。柴皇城召其侄柴進回來,繼續與之論理時,殷天錫又欲毆打柴進,李逵在旁憤極,將其殺死。高廉便將柴進拘捕入獄,將其打入死牢。梁山好漢為救柴進,起兵攻打高唐州,由李逵從高唐州大牢後的枯井中將其救出。柴進被救上梁山後,為山寨掌管錢糧頭領。隨宋江去東京看燈時,柴進簪花入禁院,從睿思殿的御屏上剜下了御書四大寇中“山東宋江”四字。受招安後,隨宋江、盧俊義征討遼國、田虎、王慶。征方臘時,柴進化名柯引帶著燕青到方臘處做臥底,深得方臘信任,後來殺死方傑。相關詩詞
累代金枝玉葉先朝鳳子龍孫
丹書鐵券護家門
萬里招賢名振
待客一團和氣
揮金滿面陽春
能文會武孟嘗君
小鏇風聰明柴進
生平經歷
出身
別看宋江是水泊梁山的最高領導,但若論出身、家世、社會地位卻遠遠比不上柴進柴大官人。柴進是何許人也?他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跟皇帝沾親帶故的,他是大周皇帝的後代子孫,擁有著純正的皇室血統;因其祖讓位於宋太祖有功被賜“丹書鐵劵”,換句話說若不是其祖把皇帝的位子送給趙匡胤,說不定柴進就是當朝天子了!可見柴進是整個水泊梁山身份最高、最顯赫的一位。性格
進身為貴胄出身,為人仗義疏財,廣愛結交江湖豪傑、英雄好漢,因此很為梁山好漢所敬重。他愛結識天下好漢,救助遭配的人,被稱為“現世的孟嘗君”,家中養著三五十個好漢,又主動關照過往流配的犯人,“便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庫的財物”,他也敢藏在屋裡。柴進的“仗義疏財”之舉,是伴隨社會動盪而產生的特殊現象。較有遠見的豪紳,看到自身地位的不穩固,便有意識地結交一些俠客和遊民,以為自己一旦陷入逆境之援助。柴進是為了自衛,大招英雄前來,當柴進被新貴殷天錫所欺凌,正是李逵這樣的好漢解救了他。就是證明在《水滸傳》中,柴進雖深受推崇,但他畢竟是個貴族,在市民心目中,其為人固然可欽可敬,但在心理上卻有著明顯的距離,使他們之間不能真正融合在一起。柴進之接納四方豪傑,也不能一視同仁:一般犯人來投,只賜一盤肉、一盤餅、一壺酒、一斗白米、十貫錢,而高貴一些的如林沖,則要殺羊相待,大開酒宴,寫書贈銀,關注備細。這表示,柴進不能體察人情,缺乏充當領袖的風度,所以在梁山,貴為天貴星,只能掌錢糧而已。上山以後,柴進靠著他的儀表和上層生活經歷,起著他人所不能起的特殊的作用。特點
“小鏇風”的由來用現代話講,柴進是北宋時期的“富n代”,從華麗的穿著打扮到風風火火的生活方式都非常之夠檔次。柴進一心追求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廣攬門客,接納四方落難的好漢。在受招安後,他也不願為官。其實就柴進“小鏇風式”的性格來說,他永遠不會拋棄自由自在的放達生活。
結局
柴進到方臘處臥底,化名柯引,方臘把金芝公主嫁給柯引,做了駙馬,官封主爵都尉。宋江大破方臘於幫源洞,殺了方傑,立了大功。班師回朝後,授武節將軍,橫海軍滄州都統制。因見戴宗納官求閒走了,又聽說朝廷奪了阮小七的官,罰為庶民。想起自己做過方臘的駙馬,為免受奸臣之辱,推稱風疾病患,納還官誥,回滄州為民,無疾而終。人物事跡
柴進(張墨一繪)柴進是一位在江湖上威望僅次於宋江的“大哥”級人物,是江湖兄弟們心中的“閃亮巨星”,而且柴進出身皇室,乃五代後周柴家後裔。在梁山排在了第10位,僅次於梁山上那幾位武藝最高強的大將。柴進上梁山之後,由於自身條件所限,極少親自上陣殺敵,大的功勞只有三件:
一、金銀賄賂北京的劊子手蔡福蔡慶兄弟,保全盧俊義性命。
二、和宋江入東京看花燈,入睿思殿颳去“山東宋江”的御書。
三、和燕青臥底方臘老巢,還因勢利導成為方臘的駙馬爺。
上梁山水滸原文話說李逵奉宋江之命下山。下山做什麼呢?宋江曾親口說過:“兄弟!若是上風放火,下風殺人,打家劫舍,衝州撞府,合用著你。這做細作的勾當,你性子又不好,去不的。”
就是說,李逵這個人,安排他去殺人放火,是最適合的人選。
李逵下山後,第一件事是把朱仝帶的那個小孩小衙內殺了,把朱仝逼上梁山。“晁宋二位哥哥將令,乾我屁事!”緊接著,李逵就呆在柴進家裡不走了,說怕朱仝要和他過不去。其實呢,李逵這次下山,並非只有逼朱仝上山一個任務。賴在柴進家裡不走,也是有所企圖的。李逵住了一個月還不走,直到有一天,柴進接到一封信:
原來柴進有個叔叔,名叫柴皇城,住在高唐州,與人嘔了氣,臥病在床,性命不保。有遺囑言語要分付柴進,特來喚他過去。李逵道:“既是大官人去時,我也跟大官人去走一遭,如何?”李逵要求與柴進同去。柴進答應了。來到高唐州,問明了原因,原來本州新任知府高廉的舅子殷天錫,想強占柴皇城的後花園,因此受了這口氣,一臥不起。柴進道:“小侄自使人回滄州家晨去取丹書鐵券來,和他理會。便告到官府,今上御前,也不怕他。”到了第三天,殷天錫騎著馬,帶著人,來看花園,口放狂言:“限你三日便要出屋。三日外不搬,先把你這廝枷號起,先吃我一百訊棍。”柴進道:“直閣休恁相欺!我家也是龍子龍孫,放著先朝丹書鐵券,誰敢不敬!”殷天錫喝道:“你拿出來我看。”柴進道:“現在滄州家裡,已使人去取來。”殷天錫大怒道:“這廝正是胡說!便有誓書鐵券,我也不怕。左右,與我打這廝。”黑鏇風李逵聽得,機會來了,二話不說,大吼一聲,把殷天錫揪下馬來,一拳打翻,拳腳一起上,看那殷天錫時,鳴呼哀哉,當場死了!看起來,李逵是在幫柴進,實際上反害了他。
分析
如果李逵不打死殷天錫。則房產糾紛按常規方式演變,柴進上京城向皇帝告御狀,不要說高廉,即便高俅也奈何不得!皇室還是承認“丹書鐵券”的。也許有的朋友會固執地認為那個“丹書鐵券”未必能起作用。好吧,就算如此山東版水滸傳中的柴進吧,那么最壞的結果,也無非是柴皇城的後花園被殷天錫強占去了。(甚至,柴皇城的所有房產都被搶去。也罷。)而柴進在滄州的財產,則是分文不會受損的。那么,柴進依然還是過著和原先完全一樣的生活,他100%沒任何理由丟掉吃皇糧的鐵飯碗,跑去梁山落草為寇。也就是說,殷天錫、高廉是不可能把柴進逼上梁山的。而一旦李逵打死了殷天錫,則變數增加。緊接著,李逵、宋江再帶著梁山大部人馬過來“搶救”,實際上就是變相的出賣了柴進通匪!勾結梁山反賊,從而必將柴進陷於死地!柴進的處境,要么死掉,要么就只有上梁山這一種選擇了。
所以說,真正把柴進逼上梁山的人,其實是兄弟李逵、宋江。當柴進被救出之後,書上原文寫道:“宋江就令眾人把柴進扛扶上車睡了。先把兩家老小並奪轉許多家財,共有二十餘輛車子,叫李逵、雷橫,先護送上梁山泊去。”兩家,就是滄州的柴進家和唐州的柴皇城家,他們柴家的家財,都被先行送上了梁山泊,宋江笑納了。
評價
那時的滄州雜草叢生飢腸轆轆
只有柴家大院
炊煙裊裊
油光滿面
江湖襤褸
各路好漢面帶菜色 步履蹣跚
柴大官人丹書罩體
氣定神閒
碎銀鋪路
縱酒放歌
富貴如雲
飄浮不定
一紙丹書灰飛煙滅
八百里水泊梁山
開始張燈結彩
柴大官人衣冠楚楚推杯換盞
進退自如
於沉浮之間
把玩榮辱
一股鏇風卷過紅塵
粗布葛衣
折劍為犁
出場回目
第九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山東版水滸傳》中的小鏇風柴進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
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錫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四回“入雲龍鬥法破高廉黑鏇風下井救柴進”
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
第一百零八回“喬道清興霧取城小鏇風藏炮擊賊”
人物解析
水滸里有一個細節,恐怕很多人沒注意。武松犯了命案後,也曾投奔過柴進莊園。柴進也接納了。本來這是個強強聯合的好機會,一來武松走投無路,需要明主,二來柴進需要人才,以便日後東山再起之用,而武松就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可是,柴進缺乏認識英才的慧眼,而且不夠耐心和細心。武松在落魄的時候,未免要借酒消愁,喝個酒免不了要醉,醉了免不了發個泄什麼的,柴進雖然不趕他,但卻怠慢他,不重視他。武松雖沒說什麼,但這一切卻讓他覺得傷心,才華沒得到賞識。
人才就是這樣,你既然不是我的伯樂,我也不可能成為你的千里馬。
但有一個人缺獨具慧眼,這個人就是一直具有老大意識的“及時雨”宋江。他看到了武松這號人物,打內心的歡喜,不但安排吃喝,以禮相待,還及時拿出銀兩給武松做新衣裳。分別時,宋江是送了一程又一程,還與武松結義為兄弟。果然日後武松成了宋江的心腹。
柴進雖然也有網路天下英雄的意識,但在細節上經常疏忽,心不細,意不誠,害了自己的大局。這一點上,歷史上有兩個名人就做得比柴進好。一個是曹操,一個是劉皇叔劉備。
曹操的“唯才是舉”,是眾所周知的。最突出的事例是他善待關羽的情懷:送錦袍,贈赤兔,直到任其千里走單騎,甚至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後,仍初衷不改,這簡直是宰相肚子能撐船的胸懷了!由於曹操與關羽相識太晚,失之交臂。但曹操的愛才如命,也讓關羽內心既感動又佩服,在赤壁之戰時,孫、劉聯軍把曹操打得無路可退,當曹操走到一個峽谷——華容道的時候,遇到關羽橫刀立馬把守,以為只有死路一條了,但此時關羽的人性戰勝了理智,矛盾激烈鬥爭之下,還是放曹操一條生路。這也是關羽對曹操愛才的一種報答了。
劉備愛才也是表現得很細膩而真誠的,比如家喻戶曉的三顧茅廬故事,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親自去請;比如,當趙雲血戰長坂坡,殺死曹操手下名將五十餘人後從亂軍中冒死救出劉備的兒子阿斗時,一貫喜愛趙雲的劉備,心疼得把阿斗扔在一邊,先對趙雲問長問短。雖然有人說這是劉備收買人心的方法,但筆者認為,只要心誠,老闆團結下屬又有什麼不可呢?至少總比柴進這樣怠慢人才好得多吧?
從柴進與宋江對待武松的態度和智商,就可以判斷兩人對待人才的高下,柴進是把來投奔之人當作門客,下他一等;而宋江是把來投奔之人當作兄弟對待,是給予尊敬的。柴進是花了大把的銀子,最後還落得個不歡而散,而宋江論財力與柴進沒有可比性,但是,宋江是用心在款待。所以說,最後在選領導時,宋江的得票肯定是壓倒多數。就算把他們倆放在現在來選舉,宋江也毫無疑問會當選為梁山的領導人。
柴進這樣一個在社會有著廣泛影響、有知名度、有實力和身份的人,在梁山的職位,估計還算不上政治局常委。現在一個國家的政治局常委也才9個,他排第十名,估計也只能算個政治局委員。在企業來說,連副總都不算,也就算個部門經理或部門總監的角色。相比他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名望,他在梁山是缺少威望和人氣的,這跟他的出身和他的專長有關。
柴進的出身和生活環境,決定了他不了解江湖人士,也不懂江湖人的規矩、思想和行為,甚至不太懂梁山的經營目標。這是職場之大忌。
柴進是貴族,又沒有學過心理學,如果他領導的是貴族或資產階級革命,毫無疑問是具有號召力,也是懂行的。他根本就不了解梁山這些以小吏、土匪和逃犯為主的烏合之眾。正因為柴進這種高貴的出身,決定了他不能真正了解梁山那么多下等人出身的同事之心理。
梁山大部分骨幹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人,他們出身卑微,骨子裡有嚴重的自卑心理,愛面子。他們不怕死,但死也要爭面子。比如柴進說那句話:“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教他投奔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除了反映出他口遮無攔外,也說明他不了解梁山的兄弟,他雖出於好意,卻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什麼犯人來投,太不給面子了。要知道,江湖人士有時為了面子,隨時可能發生命案。要是讓宋江來說這話,肯定會這樣說:“如果有落難的好漢,可教他來結拜兄弟,我自資助他。”
柴進之所以說話這么沒頭腦,是因為他他對江湖人吃不透。他可能認為這么說沒什麼問題,但江湖好漢一聽就不樂意了,再怎么說我們這些人也不會去做乞討的事。如果把“犯人”改成朋友、哥們兒、兄弟,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且,你想結納天下英雄,能不能主動一些,像宋江一樣主動報個信,主動迎來送往、給些錢物什麼的,江湖好漢的感受肯定大不一樣。江湖人士都是些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的主,同時,他們有時具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思想,這些道理,柴進即使聽過,也未必能熟練套用。
人物評價
仗義疏財,柴進精通武藝,有遠見,熱情好客,廣交天下英雄好漢,慷慨,不拘小節,高高在上,不能體察人情,缺乏充當領袖的風度。“累代金枝玉葉,先朝鳳子龍孫”,《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中,綽號小鏇風的柴進的出身是最高貴的。他是後周柴世宗嫡派子孫,因祖上有陳橋讓位之功,太祖武的皇帝賜他誓書鐵券。但柴進獲得人們的敬仰,主要是由於他的財富,由於他對財富的支配方式,由於他的“仗義疏財”。
他愛結識天下好漢,救助遭配的人,被稱為“現實的孟嘗君”,家中養著三五十個好漢,又主動關照過往流配的犯人,“便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庫的財物”,他也敢藏在屋裡。柴進的“仗義疏財”之舉,是伴隨社會動盪而產生的特殊現象。較有遠見的豪紳,看到自身地位的不穩固,便有意識地結交一些俠客和遊民,以為自己一旦陷入逆境之援助。柴進是為了自衛,大招英雄前來,當柴進被新貴殷天賜所欺凌,正是李逵這樣的好漢解救了他。就是證明在《水滸傳》中,柴進雖深受推崇,但他畢竟是個貴族,在市民心目中,其為人固然可欽可敬,但在心理上卻有著明顯的距離,使他們之間不能真正融合在一起。
柴進之接納四方豪傑,也不能一視同仁:一般犯人來投,只賜一盤肉、一盤餅、一壺酒、一斗白米、十貫錢,而高貴一些的如林沖,則要殺羊相待,大開酒宴,寫書贈銀,關注備細。這表示,柴進不能體察人情,缺乏充當領袖的風度,所以在梁山,貴為天貴星,只能掌錢糧而已。上山以後,柴進靠著他的儀表和上層生活經歷,起著他人所不能起的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