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城村[10]

柴城村地處太行山中部,全村現有住戶156戶,596人,傳統農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等,經濟作物有核桃、柿子、花椒等。柴城村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因為革命先輩曾經在此運籌帷幄而聞名全國,成為“紅”色革命聖地。 

基本信息

山西省左權縣柴城村

柴城村地處太行山中部清漳河東畔,距山西省左權縣麻田鎮政府所在地僅3華里,離河北涉縣縣城也不到30公里,縣級公路軍澤線穿村而過,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現為麻田鎮的一個行政村,下轄兩個自然村:前柴城和後柴城。全村現有住戶156戶,596人,其中黨員34人。這裡氣候溫和,水源豐富,無霜期長,耕地700多畝,傳統農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等,經濟作物有核桃、柿子、花椒等。
柴城村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因為革命先輩曾經在此運籌帷幄而聞名全國,成為“紅”色革命聖地。2009年9月,為了紀念為新中國成立而做出重大貢獻甚至犧牲寶貴生命的革命前輩們,永遠銘記革命先烈的浴血戰鬥的歷史,相關部門決定在柴城村修建“太行山革命根據地麻田碑林園”。
近年來,柴城村“兩委”班子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依靠全體黨員和廣大村民,發揚同心協力、艱苦奮鬥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強柴城村全面建設為重點,始終堅持以村民為本,不斷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村級社會保障事業,使柴城村經濟、社會事業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
為了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該村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村民活動中心,組建了文藝宣傳隊。
經過認真調研,村“兩委”班子決定,在今後的發展中將充分利用山地較多的優勢,搞山場開發,大力發展核桃種植,以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同時努力創建生態文明村,打造“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柴城。

山東省新泰市柴城村

柴城村地處樓德鎮南部,與泗水、寧陽兩縣接壤,為前、後兩個行政村。其中前柴村耕地面積3439畝,845戶,2952人;後柴村耕地面積1920畝,450戶,1710人。
柴城始建於春秋,漢代置柴縣。《泰安縣誌》載:“柴縣故城,縣東南一百里,漢置縣,屬泰山郡。”柴汶河之名也源於此。今柴城即柴縣故城之意。相傳齊國上卿高昭子封邑於此,其孫高柴為孔子弟子72賢之一,封共城侯,為柴氏始祖。
柴城村東有山,名“云云”。云云山形似丘壟,雜樹叢生,山色如黛,常有彩雲籠罩,被認為是地神所居之山。自古有“封泰山、禪云云”之說。傳說無懷氏至商湯,共有9位帝王在此舉行封禪活動。今當年帝王禪地之所“云云亭”已不存在,山頂留有宋代觀音殿遺墟和清乾隆年間《云云山肇建觀音殿碑》舊址。云云山附近,至今仍沿用許多留記封禪遺事的地名。如山北的“羽林坡”,傳系古帝王衛軍駐紮之所;山東北的“甘露村”,傳為天降甘露之地;山東面的“青草峪村”(今名霄嵐村)是古帝王飼馬之場;山下柴城,得名於燃柴以祭天的祀典。漢武帝於此置柴縣。1960年代,此地出土了戰國時期的“柴內右”銅戈。從這些遺存中,依稀可見當日云云封禪盛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