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書法創作過程中,書家的主要任務是塑造漢字造型形象,但對外形式(如手札、手卷、橫披、中堂、對聯、扇面、斗方、條屏、立軸、冊頁等)亦應有所關注,因外形式直接影響作品的審美效果。一般而言,雄強博大類的書法形象宜採用中堂或對聯等款式,婉約秀麗類的書法形象當傾向於扇面、冊頁、手札、手卷、條屏等款式;靜態書體(如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楷等)適合用對聯、中堂、條屏或立軸等款式來展示,動態書體(如草書、行草、行書、漢簡隸書等)的最佳展示款式則非手卷、手札、條屏、扇面、冊頁等莫屬。對此,書法史上的絕大多數書家都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恪守之、實踐之。然而,也有一些書家為尋求創造、凸顯自我而進行錯位化的嘗試,現代書法家柯璜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
柯璜的嘗試即表現在將本不適合用對聯款式展示的草書用對聯展示出來。這種嘗試究竟是得還是失呢?我們以為,得與失兼而有之。從他所創作的草書七言聯“孤月冷光清有興,斷雲閒影亦無聲”來看,其得在於“錯位中的創造”——他人不願或不敢嘗試的形式我嘗試了,這難道不是—種創造么?該聯書法明顯取法黃道周,如果改用立軸款式來展示,自是順合一般要求,顯得非常和諧,但對聯款式亦增加了一些新的審美效果——開闊、空靈與對稱之美,流動、蕭散與莊嚴、整飭交合之美。至於該聯之失,則體現為字數太少、線條太瘦勁,缺乏應有的氣勢與視覺衝擊力,用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看了不帶勁”。作者另有嘗試補救此“失”,那就是在書法形象(線條形態與結體形態)不變的情況下,儘量增加字數(即單個結體數),不失為很好的對策。
作者簡介
柯璜(1876—1963),浙江黃岩人,字定礎。清末畢業於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在學術上主攻美學和博物學。畢業後曾出任山西大學教授、北京古物存列所所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遷居重慶,出任中華孔學會會長並主持蜀中藝專校政;1949年後,歷任重慶文史館館長、西南美專校長、中國美協理事、山西省美協籌委會主席等職。工經史、書畫。有《柯璜書畫選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