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林略村地處貴州、湖南、廣西三省交界處。距三江縣城50多公里,林略村有700多戶人家,3000多人,據傳是明朝萬曆年間由湖南、貴州等地遷來的。林略村共有6座大大小小的鼓樓。走進三江的林略侗寨,就像在欣賞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給人一種超脫的美的享受。在這裡,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從不同的角度望去,梯田的優美曲線一條條、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嵐似雲塔,顯示了動人心魄的曲線美。其線條行雲流水,瀟灑柔暢;其規模磅礴壯觀,氣勢恢弘,到此遊覽的客人無不讚嘆其“梯田人家風光美”。林略村的建築別具一格,依山傍水而建,遠遠望去,只見屋宇前低後高,鱗次櫛比,連成一片,層層而上,有“天上宮闕”的美譽,令人難忘的風光使得不少前來遊覽的客人讚嘆不已,樂而忘返。林略村的茶葉聞名,產銷全國各地,這裡的天然風景使得民風古樸,似是世外桃源,旅遊業也逐漸發達。旅遊
林略旅遊在桂林國際旅遊大圈三江旅遊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林略村地處三省交界(廣西、貴州、湖南),毗鄰柳州市十大美麗鄉村高定、乾沖千戶侗寨、巴團風雨橋、三江仙境——大塘坳、程陽風雨橋等景點,最具價值的當屬侗家生活體驗游,在這裡你可以享受地地道道的侗家生活,猶如生活在世外桃源。林略村火災
2009年11月6日,美麗的林略村在一場寨火中化為烏有。官方數據:“該村共有766戶3276人,這次火災共燒毀民房196座296戶,造成1121人受災,3名村民失蹤。”
服飾
女性的服飾千姿百態,或款式不同,或裝飾部位不同,或圖案和工藝不同,侗族傳統女裝或色彩和髮型、頭帕不同,她們平時穿著便裝,講求實用,盛裝時注重裝飾審美,樸素與華貴相得益彰。根據整個侗族婦女服裝特點,可將侗族服裝分為三種款式,即:緊束型裙裝、寬鬆型裙裝和褲裝。顏色特點: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黑青色多用於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於夏季,紫色多用於節日。女裙不分季節,多用黑色。講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種顏色為主,類比色為副,再用對比性顏色裝飾。主次分明,色調明快而恬靜,柔和而嫻雅。
建築
建房特點--鼓樓侗寨建房有一規矩,即圍繞鼓樓修建,猶如蜘蛛網,形成放射狀.鼓樓是侗寨特有的一種民俗建築物,它是團結的象徵,侗寨的標誌,在侗民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其附近還配套侗戲樓、風雨樓、鼓樓坪,構成社會、文化活動的中心,儼然侗寨的心臟。每逢大事,寨中人皆聚此商議,或是逢年過節,村民身著盛裝,在此吹笙踩堂,對歌唱戲,通宵達旦,熱鬧非凡。許多侗寨,為適應村民攔路迎賓送客、對歌交朋結友的特殊需要,在村頭寨尾修建木質寨門。寨門造型多種多樣,或似牌樓、涼亭,或似長廊、花橋,將風光如畫的侗族村寨裝點得更加美麗。這種別具一格的公共建築物,雖然不是民居,卻是以民居為主要載體的侗寨所不可缺少的。
建房特點--乾欄式樓房
大都建造“乾欄式”樓房。這種房屋,多為三層或四層,兩間或三間。樓下一側,隔成欄圈,關養牲畜,另一側堆放柴草雜物。由側邊“偏廈”架梯而上。樓上儲藏糧食雜物,是一家的儲倉、庫房。這顯然是人們雖已落戶地屋,但仍然固有的“乾欄”生活遺風所致。至於靠城鎮的房屋形式結構,和室內擺設,除了廚房另設於房側或屋後之外,其餘皆與前述的房屋基本相同。也有的豪門大戶,住高樓深院,“四合天井”,雕枋刻住,龍鳳花窗,門懸金字大匾,堂中高掛“宮燈”,擺鏤刻漆椅,堂皇富麗,有如漢族的豪富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