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43年3月7日生於上海,中共黨員,研究員,有機化學家,博士生導師,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主任(2006年起),Tetrahedron/ Tetrahedron Letters出版物理事(1992年起)及地區執行編輯(2001年起),世界華人有機化學家協會理事,《有機化學》,《中國化學》,《化學學報》副主編,IUPAC生物化學委員會委員,資深委員(1998—2006)。2005年受聘復旦大學。
林國強院士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1964年至1968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讀研究生,導師周維善教授,畢業後留所工作至今。1981年赴瑞典皇家理工學院作訪問學者,1986年至1987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和美國Smith Kline藥業研究開發部作訪問科學家。1990年起至1999年,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常務副所長和所長。
研究領域
昆蟲激素和昆蟲信息素:從事昆蟲信息素的結構鑑定(亞毫微克級水平),合成及套用。鑑定了棉紅鈴蟲性信息素中兩組分的比例,首次發現了雌棉紅鈴蟲在交配後釋放一種抑制劑來阻止與雄蟲再次交配的有趣現象;鑑定了棗粘蟲性信息素的結構,為棗粘蟲種屬的歸類從化學信息上提供了證據;首次鑑定了桑毛蟲性信息素的結構為異戊酸酯;與北大生物系合作,對我國六種透翅蛾的信息素在觸毛感受器的水平上進行研究;同加拿大科學家合作,對難度相當大的,有光學活性的桑樹害蟲桑尺蠖和林業害蟲大袋蛾的信息素結構進行了鑑定;確定了舞毒蛾,松乾蚧和庫蚊對其性信息素或產卵引誘信息素的手性識別現象。
不對稱合成,手性天然產物的結構與合成研究:參與了Sharpless氧化反應體系中加入CaH2和矽膠,能加速反應的進程而不影響光學收率的發現;發展了環氧醇的原位開環並用此合成一系列多羥基胺,多羥基氮,硫雜環,以及多羥基Sphingosin類化合物;用分子內開環的方法合成多羥基季碳胺基酸sphingofugin E和F;開展手征性的阻鏇聯芳烴化合物的合成(包括不對稱合成);首次確定了5個軸手性徵天然產物的絕對構型;發現了用Ni(0)/NaH/Zn/PPh3的反應體系,用於芳基和烯基鹵化物偶聯。在該體系中加入Bu4NI可以減少底物的脫鹵副反應;成功地利用SmI2合成一系列a,g,g--三取代丁內酯產物的對映選擇性達99%e.e.,進而又實現了手性質子源的試劑控制不對稱誘導;最近又成功地完成了SmI2誘導的手性亞碸修飾的亞胺類同偶聯和交叉偶聯,以及與醛的雜氮頻吶醇高對映選擇性的合成,成為合成鄰二胺,非對稱鄰二胺及鄰胺醇類片段的有用方法。同時又首次實現了手性質子源催化的取代苯酞化合物的高對映選擇性合成;
氧化還原酶與羥腈化酶生物催化:通過與李祖義教授合作,從土壤中篩選出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氧化還原酶G.38,其特點是:許多酶和酵母還原羰基遵循的是Prelog規則,而G.38非但活性高,且能將羰基按反-Prelog模式還原成羥基;合成了一種角甲基駢六元,五元雙環雙酮新合成子;發現了羥氰化粗酶在常規有機溶劑中催化合成手性氰醇的微水相體系(不用有機-水相緩衝劑),篩選到4個高活性的新(R)-醇氰酶源。該體系有開發前景。
迄今共發表論文150餘篇,申請專利30項,授權專利13項,其中1項獲上海市發明創造專利三等獎。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0項,1992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3年,1997年獲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獎,1996年獲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莊長恭專項獎,1996年被評為中科院優秀研究生導師。完成關於不對稱合成及手性藥物的中,英文著作三本。
個人經歷
1959年-1964年,上海科技大學
1964年-196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研究生,導師周維善院士
1981年,瑞典皇家理工學院訪問學者
1986年-1987年,美國匹茲堡大學和美國Smith Kline藥業研究開發部訪問科學家
198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1993年-199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
1990年-1996年,中國化學會理事
1992年,《Tetrahedron / Tetrahedron Letters》出版物理事及地區執行編輯
1996年,Novatis基金會理事
1997年,《有機化學》、《中國化學》、《化學學報》副主編
1998年,世界華人有機化學家協會理事
1998年-2001年,IUPAC生物化學委員會委員
1998年,中國國家新藥研究與開發評審專家委員會成員
1991年-1992年,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主任,兼職教授
1994年-2001年,香港大學訪問教授
1997年,復旦大學兼職教授
1998年起,南開大學兼職教授
1999年,蘇州大學、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兼職教授
2000年,貴州大學客座教授、西南師範大學等兼職教授
2000年,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個人榮譽
1992年,林國強院士被評為中國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1993年,1997年,林國強院士獲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獎
1996年,林國強院士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莊長恭專項獎
1996年,林國強院士被評為中科院優秀研究生導師
林國強院士作為課題負責人有8年項目獲獎,其中有兩項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 ,到2009年1月為止,林國強院士共發表論文150餘篇,申請專利30項,授權專利13項,其中1項獲上海市發明創造專利三等獎。林國強院士曾獲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0項。
中文著作
《手性合成--不對稱反應及其套用》---林國強、陳耀全、陳新滋、李月明,科學出版社,2000年, ISBN 7-03-008114-5
獲獎情況
獲授權專利2項;
1、用電弧離子鍍沉積氮化鈦鈮硬質薄膜的方法, ZL00108514.X ;
2、用電弧離子鍍沉積氮化鈦鈮超硬質梯度薄膜的方法,ZL00108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