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關村[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吳家店鎮松子關村]

松子關村[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吳家店鎮松子關村]
松子關村[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吳家店鎮松子關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松子關村是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吳家店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吳家店鎮西南部,該村土地面積面積12.7平方公里,屬於山區地帶,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這裡地處大山深處,環境清幽,空氣清新。是理想的旅遊、度假地方。全村轄12個居民組,556戶,人口2296人。

地理位置

位於吳家店鎮西南部,與湖北省羅田縣勝利鎮接壤。距鎮政府所在地7.1公里。

歷史沿革

松子關村位於吳家店鎮西南部,源於古老的千年古寨 松子關城門腳下而得名(二00八年由關前、觀橋兩村合併),屬江淮分水嶺,與湖北省羅田縣勝利鎮接壤。以沙石土壤結構為主。  

全村轄12個居民組,556戶,人口2296人,面積19050畝(其中山場8938畝,耕地1695.8畝),村支部現有正式黨員49名,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在45周歲以下,黨支部凝聚力、戰鬥力強,村兩委團結務實,工作紮實,整體合力強,能夠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帶領民眾致富奔小康農民主要收入源於農務輸出,種植業養殖業等。村內現設立完小兩所,衛生室一所,道路交通方便,村組道路約15公里,吳松路6.5公里,由此直穿湖北境內,日往返客貨車流量近百餘次。村內古道 松子關、如意橋、佛教勝地東嶽廟、花石岩、風景奇樹五穀樹(谷稱神仙樹)等。為進一步合理利用資源,圍繞“十二五”發展規劃,利用茶西河谷開發機會,最佳化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對油茶示範地擴面,積極爭取,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促使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  

松子關(本名松茲關,又名生子關)位於湖北省羅田縣勝利鎮境內,始建於西漢初年,海拔523米。清代進士張晉芝形容此關雄偉險要的一首詩曰:“千里中原此劃疆,日落居人畏虎狼。東去淮淝環鐵鎖,南通雲夢固金湯。泥丸塞斷雄關險,隱若長城據一方。”據關名考察,因附近多松子而得名。源於古老的千年古寨松子關城門腳下而得名(2008年由關前、觀橋兩村合併)。

1859年(清鹹豐九年),湖北巡撫胡林翼為遏止太平軍、捻軍過境,首飭羅田縣以松子關為主修17座關卡。據《羅田縣誌》記載:當時,北關建有城樓1座,垛牆十餘丈、石磊4座、大炮台1個、營房3所,名為松子關信義卡。距關西北500米處八斗沖又建碉樓1座,互為犄角之勢,攻守悉利。至今高5米、寬4米的城門、石牆以及門檻、門閂、洞眼等歷歷在目。它北與長嶺關,南與銅鑼關、栗子關、招軍寨、石佛垴連翼,東與三省垴、青苔關、瓮門關和天堂寨相連,在鄂皖邊境上形成一條天然防線,成為歷史上兵家必爭之要隘。

1858年(鹹豐八年)4月,太平軍陳玉成部經松子關攻占了麻城、黃安。1861年(鹹豐十一年)3月12日,龔德樹部5萬人兩路會合攻松子關,關中炮火猛烈,14日龔犧牲後部隊轉戰三省腦、青苔關而去。1862年(同治元年)秋,捻軍由湖北經松子關北上,大敗清兵於開順、八里灘。其後,此關常有駐軍防守,並為緝查哨所。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武裝和人民民眾常常據關憑險,開展對敵鬥爭,多次取得勝利。

松子關亦是過去兩省邊貿來往的交通要道,原有一個繁華的小鎮,有旅社飯店,每天有土特產的客商經過或住宿。1958年始廢。關隘附近有香爐觀等寺廟3座。建國前,每逢廟會期,鄰近各縣的香客騷人絡繹不絕。現雖關廢廟頹,但古蹟尚存、風景優美,仍不失旅遊勝地。   

地理環境

松子關村[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吳家店鎮松子關村] 松子關村[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吳家店鎮松子關村]

該村土地面積面積12.7平方公里(其中山場8938畝,耕地1695.8畝),屬江淮分水嶺,以沙石土壤結構為主。海拔300米至8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7.5℃,年降水量1403毫米,屬於山區地帶,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這裡地處大山深處,環境清幽,空氣清新。是理想的旅遊、度假地方。

行政區劃

全村轄12個居民組,556戶,人口2296人。

行政代碼:341524106

身份證前6位:341524

長途區號:0564

郵政編碼:237000

隸屬政區:吳家店鎮

行政級別:村車牌

號碼:皖N

政治體治

村支部現有正式黨員49名,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在45周歲以下,黨支部凝聚力、戰鬥力強,村兩委團結務實,工作紮實,整體合力強,能夠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帶領民眾致富奔小康農民主要收入源於農務輸出,種植業養殖業等。

社會事業

村內現設立完小兩所,衛生室一所,

交通概況

道路交通方便,村組道路約15公里,吳松路6.5公里,由此直穿湖北境內,日往返客貨車流量近百餘次。

風景名勝

村內古道松子關、如意橋、佛教勝地東嶽廟、花石岩、風景奇樹五穀樹(谷稱神仙樹)等。

發展方向

為進一步合理利用資源,圍繞“十二五”發展規劃,利用茶西河谷開發機會,最佳化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對油茶示範地擴面,積極爭取,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促使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