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鎮[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東風鎮]

東風鎮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位於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面積82平方公里,距縣城49公里,東與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毗鄰,西與本縣板底鄉和和赫章縣的珠市鄉接壤,西南面與本縣二塘鎮接壤。總面積109.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為1790米。全鎮共15個村,120個村民組9394戶,45241人,境內居住著漢、彝、苗、白(南京)、穿青人、蒙古等民族。東風鎮富煤礦,產原煤、焦煤。有國小18所。

沿革

東風鎮 東風鎮

1949年為樂底鄉。1953年析設?橋、木城鄉。1958年撤鄉併入二塘公社。1962年析建魯章、?橋、木城公社。1966年魯章、?橋合併置東風公社,木城更名草坪(營壩)公社。1984年改置東風鎮及草坪鄉。1991年合併置東風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胡尿營,在草海鎮東31公里,烏江上游結里河邊。

土地狀況

全鎮現有家庭聯產承包土地面積17584畝(習慣畝), 人均耕地不足0.5畝。全鎮國土總面積109.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90米。荒山19800畝、林地15400畝、草地15000畝、河域面積8810畝、住房占地2788畝、墾荒面積12000畝、污染面積8000畝。

人口狀況

2010年末全鎮共8364戶,人口40678人,轄15個村120個村民組。

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2789元。

社會建設

東風鎮現設立三個黨工委,每個工委轄5個村,具體如下:文明黨工委轄文明村、采托村、天橋村、草坪村、三莊村;拱橋黨工委轄拱橋村、黃泥村、營壩村、開坪村、竹林村;岔河黨工委轄元木村、梯田村、格書村、抹倮村、魯章村。

2010年,全鎮廣大幹部職工以飽滿的精神,昂揚的鬥志,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堅持綜合治理,和諧發展為目標,積極投身到各項工作中,非法盜採全面遏制、農業產業機構調整初見成效、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礦群矛盾有效化解,基層組織不斷夯實。

山脈

鎮鏡為緯向構造正地形,以小海子梁子、韓家梁子、羅碧大山、馮家梁子、轎子頂梁子為主骨架的西南雄偉,東北低矮的群山懷抱谷盆地。地貌類型複雜多變,以山為主,最高山峰羅碧大山2690米。碳酸鹽類岩石廣布,岩溶地貌發育,地脈崎嶇,山重嶺復,峰巒疊嶂,溝壑縱橫。特別是小海子梁子,從香爐山起,延綿數十里直奔本鎮梯田村的蘇家院子止,當地民眾俗稱寶山。

河流

境內河流屬於烏江上流水系,以魯章大河為主幹河,另有支系拖倮、拱橋、格書三條小河,一條發源於營壩、開坪和竹林,一條發源於天橋、采拖,另一條發源於雨垛落。魯章大河的源頭在爐山鎮,本鎮境內冒水井、黑魚洞、花魚洞之水也是它的源頭,有史以來,這裡的人民就居住在這幾條河的兩岸和溪邊,一直延續至今。由於水量和落差小,水能利用價值不大。

資源

全鎮有耕地17368畝,坡耕地占五分之四,荒山草坡占總面積的40%,八十年代初期,植被覆蓋率為50%左右。土地類型多樣,適宜農、林、牧各業發展。

境內植被繁多,涼山地區,主要以常綠葉和落葉松混合林為主,常見有青松、姜子樹、杜鵑等樹種為多;低矮坡地以青松、黃松、油杉、核桃樹等為主。鳥類繁多,有錦雞、貓頭鷹等,有草場1萬多畝。

地下資源有煤、鐵、銅等,以煤為主,資源十分豐富,是發展鎮企業的主要支柱。據測,全鎮主要有7個村,儲量5000萬噸以上。此外,還有鋅、鉬、石英等10多種礦藏。

境內是畢節地區典型的碳酸鈣岩溶地區,岩溶洞多處存在,花魚洞內深不見底,鐘乳石林立。東風鎮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織融合,是一個有開發旅遊價值的地方。

交通

東風鎮交通方便,距大灣火車站5公里。有內昆鐵路經鎮鏡通過,距石丫口火車站僅8公里。艾二公路、紅小公路、板底公路橫穿全境。全鎮15個行政村有80%以上的村民組都有公路或便道直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