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蹦蹦
評劇又名蹦蹦,是全國有影響的地方劇種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約有七十年的歷史。
含義 藝術特點 分類 -
蹦蹦[評劇別稱]
蹦蹦,是中國有影響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約有七十年的歷史。它源於冀東一帶的“蓮花落”,後來吸收了東北“蹦蹦”的腔調。最初為對口演唱形式,近...
藝術特點 分類 -
東路二人轉
簡介東北二人轉,“在長期流傳中,形成以吉林市為重點的東路,以黑山縣為...,各有特色。“(引自《中國戲曲曲藝辭典》)。東路,包括吉林,敦化、通化...歷史階段最突出的特點。.所謂“東要棒“,即指當時東路除了講唱、講浪、講板...
簡介 歷史淵源 基本內容 基本特徵 -
東路二人台
東路二人台是一種較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形成和流傳於內蒙古烏蘭察布的集寧、興和、豐鎮、商都、錫林郭勒盟部分旗縣,以及河北的壩上和張家口,山西的雁北地區。因...
簡介 音樂與表演 劇目 -
戲曲
發展歷程概述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
發展歷程 戲曲 - 簡介 戲曲 - 歷史 種類 -
評劇
名稱由來 評劇電影《花為媒》新鳳霞、趙麗蓉 評劇習稱“蹦蹦戲”或"落子...定名為評劇,寓“評古論今”之意。 還有觀點認為,是1935年蹦蹦戲...,東北民間歌舞“蹦蹦”傳進關內,於是河北的蓮花落藝人便迅速地吸收了這種藝術...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藝術特點 角色行當 唱腔發展 -
西路評劇
與河北梆子同台演出,曾稱其為“北京蹦蹦戲”與“兩下鍋班”,“東路評劇”興起後...北方的鄉土藝術傳播到了南方。 1912年至1917年,唐山的東路蹦蹦班...蓮花落;第三階段北京蹦蹦(當時觀眾特別喜歡);第四階段蹦蹦戲的衰敗與消亡...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班社演員 代表人物 代表劇目 -
二人轉[民間戲曲]
家子老爺廟(普濟寺)的廟會上就曾演出過蹦蹦戲。早期的二人轉沒有女演員 ,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裝。 隨著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轉在發展中曾經形成東路、西路、南路、北路四個流派。其中東路以吉林市為中心,表演擅舞彩棒,有武打...
歷史 特色 藝術風格 手段 演出形式 -
落子
北方地區的一種地方戲, 俗稱蹦蹦戲、落子戲,又稱平腔梆子。1935年改稱今名。1910年前 後形成於唐山。評劇在民間說唱蓮花落和民間歌舞蹦蹦...演員扮演劇中人;以蹦蹦音樂為基礎,吸收冀東民間音樂素材,創造出行當使用...
詞語概念 簡介 藝術特點 唱腔伴奏 兩大流派 -
二人轉[中國東北地區民間戲曲]
茶館,邇來未識由某鄉邀來演二人轉者,一起數人,即鄉間蹦蹦,美其名曰...流派。4.東路以吉林市為重點,舞彩棒,有武打成分。5.西路以遼寧黑山縣為...
發展狀況 特點介紹 表演形式 電視節目 國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