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東菑
拼音
dōng zī
基本解釋
菑指的是已經開墾一年的土地,《詩經·爾雅》中有“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畲”的說法,後來泛指田畝。東菑指的是東面的田地,後來泛指田園,常在田園詩中出現,暗示農民下地勞作。南梁沉約作有《郊居賦》:“緯東菑之故耜,浸北畝之新渠。”
引證解釋
泛指田園
南朝 梁沉約《郊居賦》:“緯東菑之故耜,浸北畝之新渠。”
唐儲光羲《田家即事》:“迎晨起飯牛,雙駕耕東菑。”
唐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唐 錢起《鋤藥詠》:但使芝蘭出蕭艾,不辭手足皆胼胝。寧學陶潛空嗜酒,頹齡舍此事東菑。
唐 戴叔倫《獨坐》:二月霜花薄,群山雨氣昏。東菑春事及,好向野人論。
唐李華《雜詩》之四:“未聞東菑稼,一氣嘉穀成。”
唐羊士諤《郡齋讀經》:解空囊不智,滅景谷何愚。幾日遵歸轍,東菑殆欲蕪。
朱繼芳《詩歌》
原文
東菑
朱繼芳(宋)
東菑足時雨,離離半青黃。
田家不待獲,小摘炊新香。
作者
朱繼芳詩,以汲古閣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為底本,參校清顧氏讀晝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群賢本)、文淵閣《四車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簡稱名賢本),編為第一、二卷。第三卷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江湖後集》為底本,參校讀晝齋刊《江湖後集》(簡稱讀晝齋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