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海口人民公園古稱“大英山”。這個方圓四百餘畝、海拔不足30米的小山包,自古就與英雄以及紀念英雄息息相關。 隋唐前,大英山北面臨海,今東西湖傳說是五龍“騰雲升天”、“掀浪入海”之深潭。既為“龍潭”,附近處所也就不凡:山北為“龍舌”,“舌”前一坡曰“龍舌坡”;山上三個村莊,分別名為波濤、波汶、波潮,自隋唐至明清乃至民國初年,一直就這么響噹噹地叫著。
相傳大英山立有四廟。一為伏波廟,為紀念漢兩伏波將軍開瓊置郡的功勞而建;二為關聖帝廟,為紀念三國忠義將軍關羽而建;三為班帥廟,為紀念東漢帥侯班固班而建;四為何公廟,為紀念明代一何姓將軍的英勇而建。因為大英山為海口制高點,到了清代,守土軍士將此處開闢為演武場,山頂建有演武堂,為官兵習武訓練之地。
上世紀四十年代,大英山為日寇侵占,作為日軍高射炮基地。抗戰勝利後,這裡又成為國民黨四十六軍的炮兵重點要塞。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後,大英山終於回到人民懷抱。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此建“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來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大英山真正開始成為現代意義的“公園”,則自上個世紀30年代始。1935年10月,時任瓊崖綏靖公署專員的黃強將此處闢為“海口中山公園”,並開館展示瓊崖土特產與礦產標本。抗戰中,公園遭日軍毀壞。 1952年經海口市人大代表提議,此處復建“海口公園”。
1957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陶鑄蒞瓊,決定徵用山北農田開挖東西湖,建設“海口人民公園”。1963年朱德委員長視察海南時,提議在公園內增設蘭花圃,公園的市民休閒娛樂功能遂逐步完善。
經過幾十年的改造、建設,如今的海口人民公園已經成為海口市民重要的休憩場所。眼下,海口市正在結合中心城區大改造,治理東西湖,打通大英山四周的圍牆,將這裡建設成為一個開放性的公園,形成海口市一個集文化、娛樂、體育、於一體的公共活動區。
人民公園總占地面積440多畝。坐西朝東,花木盤山,古樹蓋頂,公園猶如 樓海中浮起的翠綠蓬萊。公園正門前有東、西二湖,恰似兩面晶瑩的明鏡鑲嵌於園門大道兩旁。湖畔椰林環繞,榕柳翠綠欲滴,綠蔭蔽日,涼爽怡然。東湖呈橢圓形,湖中有個湖心島,島上樓閣金碧輝煌,由九曲橋連通園門大道;西湖呈短脖葫蘆狀,水面寬闊。每當皓月當空,椰風流韻,東、西湖面銀鱗熠熠,與大英山的聳翠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椰影婆娑,泛舟點槳,令人心曠神怡。 公園內有海南解放紀念碑、瓊崖縱隊司令馮白駒將軍雕像紀念亭;有小動物園一個,裡面棲息著熱帶、亞熱帶動物50多種,種植著各種科屬的熱帶、亞熱帶觀賞植物5000多種。
主要景點
當年,大英山有“四廟三庵七井五橋”,文化底蘊相當豐厚。
四廟
伏波廟、關聖帝廟、何公廟和班帥廟。伏波廟在波濤村南邊,為紀念兩伏波將軍開瓊置郡而建;關聖帝廟在波潮村,為紀念三國關雲長而築;何公廟在波潮村東南側,為紀念何大將軍而建;班帥廟在波汶村,為紀念東漢班超帥侯而築。
“四廟”早已損毀,遺址仍殘存不少文物。尚存石匾一方,上有“德配穹窿”四個大字,左下書有“萬曆戊申?公元1608年孟冬吉”字樣,右下落款為“蓬萊仙客倪涼題”。
三庵
廣濟庵?法隆寺、積善庵?寺和斗母庵。法隆寺在伏波廟後面,有側門相通,乃波濤村民所建,主僧為維安;積善寺也在是波濤村,位於伏波廟西南面,主僧為慶元;斗母庵系波潮村民所建,在今公園花店南側。
七井
分布各村,最著名的是波汶村的“田螺井”,其水所制之豆腐,鮮嫩香滑,故有“豆腐井”之稱。該井位於公園東北隅,遺址尚在。
五橋
分布四周山下:其一,在公園大門,通海口西門;其二,在波汶村路口,通往紅坎坡;其三,在今市委招待所門口,通往府城;其四,在花園酒家旁邊,通往龍昆、秀英;其五,在波潮村西北面,通往銅鑼園、鹽灶八村。
大英山
大英山是一個方圓四百餘畝、海拔不足30米的小山包,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自古就與英雄以及紀念英雄息息相關。隋唐前,大英山北面臨海,今東西湖傳說是五龍“騰雲升天”、“掀浪入海”之深潭。既為“龍潭”,附近處所也就不凡:山北為“龍舌”,“舌”前一坡曰“龍舌坡”;山上三個村莊,分別名為波濤、波汶、波潮,自隋唐至明清乃至民國初年,一直就這么響噹噹地叫著。
相傳大英山立有四廟。一為伏波廟,為紀念漢兩伏波將軍開瓊置郡之功而建;二為關聖帝廟,為紀念三國忠義將軍關雲長而建;三為班帥廟,為紀念東漢班固班帥侯而建;四為何公廟,為紀念明代一何姓將軍而建。也許因為大英山為海口制高點,到了清代,守土軍士將此處闢為演武場,山頂建有演武堂,為官兵習武培訓之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大英山為日寇侵占,作為日軍高射炮基地。抗戰勝利後,這裡又成為國民黨四十六軍的炮兵要塞。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後,大英山回到人民懷抱,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此建“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以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旅遊信息
門票:免費。
交通:海口公園在新華南路,大同路,海秀路都有門可入,公交有1、2、4、8、10、13、15、16、19、22、24、28、29、32、34、36、38、40、41、60、夜1、5、夜2路到達。
地理環境
熱帶植物標本區、蘭圃等。烈士紀念區有馮白駒將軍塑像及紀念亭。
公園正門入口處,屹立著高大的海南解放紀念碑。紀念碑建於一九五四年四月,是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犧牲的烈士們而建造的。碑庭為正方形,四面有石欄和四級台階,占地面積為400平方米。碑高14.5米,碑正面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大字下層碑座中鑲嵌著一塊銅板,刻著朱德同志的親筆題詞:“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犧牲的同志們!你們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兒女,你們的英勇行為對解放瓊島和全中國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烈士們的功績永垂不朽!”
海南建省後,為了適應大特區經濟建設的需要,海口市人民政府不斷充實人民公園的建設和設施,使其面貌年年變新。島內外遊客步入公園,不僅可領略南國風情,同時猶如走進一個熱帶植物園。
由於位於海口市中心的東湖之濱,海府路、機場路、龍華路均能抵達,交通十分方便。圍繞公園的是一條熱鬧的公園路,這裡是海口市過年過節舉辦花市、魚市的地方。公園內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動物展覽、表演、園藝活動。其風景優美,休閒設施齊備。是遊客早晨鍛鍊、黃昏散步的極佳去處。
海口人民公園的東、西湖是海口市中心範圍內唯一的大型人工水體,長期以來湖水水質污染嚴重。“一園兩湖”環境整治工程於2006年5月21日動工,湖水淨化採用國際先進的重力水處理系統。遵循水體自淨原理,西湖湖水經淨化設備處理後,由地埋管線輸送至東湖,再由東湖流向西湖,形成整個水體的良性循環,水質可達地表三類水質標準。“一園兩湖”音樂噴泉及水處理工程總投資額達一千六百多萬元,除大型水處理工程外,還包含東西湖大型音樂噴泉水景項目,海口人民有幸在春節期間目睹了噴泉開啟時的奇景。
“一園兩湖”是海口市人民公園與東湖、西湖的合稱,位於海口市中心區,是海口市中心唯一的大型公園和大型的水體景觀,有海口市“城市綠肺”之稱。這裡是商業、休閒、旅遊的中心地,同時也是城市人文歷史風貌的體現。所以海口市政府非常重視“一園兩湖”的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工作。然而環境規劃離不開水,有水就必須有水的文化,這就是人類的高尚追求。“一園兩湖”的水景噴泉工程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恰逢在海口建市80周年,水景噴泉工程也是海口市80周年慶典獻上的珍貴禮物。水景景觀也是城市現代化發展,展示歷史、人文、豐富市民娛樂設施,提高海口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深
“一園兩湖”音樂噴泉的水景設計主要以東湖的音樂噴泉為主,以海口建市80周年慶典為主題,表現出重振海口活力的氣氛。為了表現這一主題,結合環境,以水的藝術組合,同時以“科技、人文、生態”為本的表現元素,通過水型的創新、組合、科技的套用,來體現海口這美麗的濱海特色和生機勃勃的活力。本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噴泉水也取用東湖水。東湖音樂噴泉長108米、寬7.8米,最高噴射高度為80米,80米高度標誌著海口市建市80周年。
整個噴泉工程採用LED光源節能照明燈並安裝有2盞360度全方位旋轉七彩射燈。以《請到天涯海角來》和《儋州調聲》等頗具特色音樂曲目作為噴泉的主題音樂。當平靜的東湖水面伴隨音樂旋律而起伏變化時,水底下的870多個電腦程控噴頭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噴射出一條條銀色水柱,變幻出多種形態水景噴泉,繽紛絢麗,異彩奪目。
文化空間
投資10億元,海口人民公園將建成“文化空間”
海口市“一園兩湖”綜合整治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階段性編製成果專家研討會在南洋大廈21樓報告廳舉行,與會歷史、文化、民俗和規劃等方面的專家就“一園兩湖”怎樣改造進行了近4個小時的座談。規劃階段性編製成果展示,預計投資10億元進行改造的海口人民公園,將建成為海口的“綠色心肺”和“文化空間”,呈現給市民一個既有文化氛圍,又能休閒、娛樂的公共戶外場所。根據“一園兩湖”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工作進度,整個改造工程預期於今年年底開始實施第一期拆遷工作,2006年上半年進行污水處理、園林景觀照明等工程的施工,2007年底完成改造。
海口人民公園簡稱“一園兩湖”,位於新華南路南端,大同路、大英西路東側,博愛南路南端西側,處在海口市的黃金地段。公園始建於1935年,當時稱為“海口中山公園”,具體範圍包括大英山、東西湖和湖心島,占地面積443畝。公園所在地古稱“大英山”,所以也有市民稱之為“大英山公園”。
“一園兩湖”亮點
公園將建闖海牆、椰鄉街
“一園兩湖”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巨大的文化和生態景觀工程,改造唯一的目的是將公園建成海口的“綠色心肺”和“文化空間”。海口人民公園改造不僅不能抹殺原有文化,還要增加許多新的人文元素,來加強城市的文化底蘊。
在規劃階段性編製成果中提到要新建闖海牆和椰鄉街。闖海牆主要是紀念歷史上開瓊置郡的伏波將軍、奏立崖州府並帶領族人渡海移民的冼夫人和1988年海南建省10萬內地人才闖海南那波瀾壯闊的一頁;椰鄉街則重點點染南洋文化的色彩變幻;街上美味的小吃、好玩的工藝品、有趣的風情民俗,讓好奇的遊客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充分保護和利用原地的植物
“一園兩湖”環境綜合整治將充分保護和利用原地的植物,進一步改善植物景觀,向海口市民提供一個開放的城市綠化空間。東湖湖心島上的一棵巨大的小葉榕樹,其眾多的氣根下垂水面,線上條上與水面形成對比,具有湖邊種植垂柳的效果。其樹齡之長,樹冠之大,更使島上顯得鬱鬱蔥蔥,熱帶風光里“一樹成林”景象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改造業主單位將對現有區域內的植被進行調查,對大樹和古樹精心保護,充分利用現有的植物景觀。
在新植過程中進行植物的合理搭配種植層次:喬、灌、花、草多樣性的合理配置。如棕櫚科中的大王棕、棗椰,長葉刺葵、假檳榔都可作為姿態優美的孤立園景樹;海南的竹類種類豐富,可片植成竹林,或叢植於湖邊。園林中竹林夾道組成通幽的竹徑,加深景深。野生蕨類資源也非常豐富,尤其是一些引人注目的大型蕨類,如蘇鐵蕨、莎欏等姿態優美,均可作下層栽植。充分利用榕樹的景觀,這樣形成的大量樹幹,大大增加層次和景深。大量套用花大、色艷、具有香味及彩葉的木本植物種類。
發展規劃
4方案治理東西湖兩湖水
為引入活水、改善水質和景觀,改變東西兩湖“死水一潭”的局面,設計單位提出了4種方案——
引海水方案
此方案在以往歷次規劃方案中都有提到,但遭到專家與領導的一致反對。海水的引入,會改變土壤酸鹼成分,造成周邊植物死亡,所以此方案基本不可行。
引井水方案
而今東西湖中,東湖已開鑿一口水井,定期排入東湖,再由東湖排入西湖,東西湖之間有湖心橋,橋下放有一個水閘,當東湖水達到一定量時,就開閘排水至西湖。據有關專家介紹,利用井水(地表水)也未必就會造成地下水缺乏。
外部水源方案
徹底整治東西湖水,從長遠來看引水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整治東西湖環境是百年大計,若不徹底解決水源問題,很難達到可持續發展。據了解,引水水源有兩處可供選擇:一是南渡江水,二是金牛嶺公園水庫。上述兩處水源均可通過地勢高差鋪設管道由泵抽取。但本方案還需作投入產出分析。
蓄水治污方案
蓄水就是通過各種集水設施(如鋪設周邊雨水管)設定雨水管網、建設蓄水池,充分利用和收集人民公園雨水,使之匯入東西湖,這是生態的一種方法,若有效利用年降雨量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與此同時,在人民公園建設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將雨水和東西湖水就地作處理,循環使用。但該方案還需下一步作具體詳細的分析和設計。
專家觀點
拆出綠色水系拆出垂直布局
海口市規劃局副局長姚繼韻教授:過去的海口,可以用“失落的記憶、失調的比例、失策的平衡、失誤的布局”來概括。怎么改?首先是拆!拆出綠色水系,拆出垂直布局,拆出空間之後,找回文化,服務市民,服務遊客。譬如,把得勝沙、中山路、博愛路、文明西路等改造成步行街,把它們和南洋老街串通一氣。“一園兩湖”活起來了,火山口、紅樹林、海底村、西海岸等等就會慢慢帶起來,形成立體的文化景觀。
建議改名為大英山公園
海口市社科聯副主席蒙樂生:海口市人民公園是海口市人民最早擁有的城市公園,1962年海口大英山公園經改造後更名為海口人民公園,同年6月對外開放。從地勢地貌來看,它是海口城市龍脈的龍首,東湖西湖兩泓湖水,則仿佛龍眼雙眸。從自身的文化內涵來說,它具有非常豐富深厚的積澱:早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驛站,如今是海口歷史文化的視窗。
這裡是海口人民最早的生活中心,今天對它進行改造,就應該從海口人民的歷史記憶和現實需要出發,恢復公園的文化傳統。人民公園這個名字全國都用,沒有特點。建議改為大英山公園。
希望改造後繼續免費開放
海南大學旅遊學院游長江教授:我們作了一個調查,在海南文化特色選項上,選“熱帶海洋文化”的占83%以上。熱帶陽光充足物產豐饒,所以休閒是其最大特色。“一園兩湖”最早應該也跟廟會一樣,是生活和休閒的中心。本土文化應該考慮從這一角度去恢復,百姓的自娛自樂、移民城市的豐富多元,等等。再搞些雕塑、噴泉什麼的,效果就出來了。
再就是希望公園整治提高后繼續免費開放。怎么維持?可以考慮採取商業運作和非商業運作相結合的操作模式,堤內損失堤外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