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西瓜

東明西瓜

東明西瓜,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東明縣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3.6℃,總積溫為5136℃,適宜種植西瓜。東明西瓜以個大、皮薄、味甜、營養豐富、耐儲運而著稱。東明西瓜30多個傳統品種中,柳條青(又名“三異”)、核桃紋、三白、雙白、手巾條等具有個大、味甜、耐儲運的特點。東明西瓜,瓜瓢細、纖維少。 2008年11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東明西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東明西瓜 東明西瓜

東明西瓜以個大、皮薄、味甜、營養豐富、耐儲運而著稱。東明西瓜30多個傳統品種中,柳條青(又名“三異”)、核桃紋、三白、雙白、手巾條等具有個大、味甜、耐儲運的特點。新引進的中育六號、佳麗、鄭州三號、洛菲林、伊選、新紅寶、新澄等10多個優良品種,瓜瓢細、纖維少,含糖量達10-132%,均為西瓜之上乘。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東明西瓜”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區域,屬於歷史上的黃河故道、黃河泛濫區域,形成了以沙質壤土為主的、黃河沖積平原獨特的地域地貌,自然地理環境條件優越,十分適宜於西瓜的生長發育:地勢平坦(平均坡降約1/5000),土層深厚,沙質土壤,沙質壤土,透氣、透水性良好,利於根系向縱深發展,可顯著提高西瓜的抗旱能力和吸收水平。沙質土壤熱容量小,白天吸熱快,春季回暖早,夜間散熱迅速,晝夜溫差大,不僅有利於西瓜根系的生長發育和對礦質肥料的吸收運轉,而且還有利於有機物質的積累,能提高果實的含糖量,利於高產優質。土壤肥沃,土壤含鉀量高,區域內土壤養分平均狀況:有機質0.62%;全N0.051%、鹼解N54ppm;速效P4ppm、速效K112ppm,含K豐富,極有利於西瓜風味和含糖量的提高,為東明縣優質西瓜生產奠定了土壤基礎。

水文情況

東明縣水資源豐富,潛水埋深淺。地下水質為弱化礦水,特別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引黃灌溉優勢(沿黃線長達124華里)。由於黃河水中富含的營養物質,灌溉效果優於普通地下井水,對西瓜優良品質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區域內潛水埋深平均1.5-2米,西瓜根系發達可深入土層1.5米左右。能直接利用地下水,滿足西瓜生長發育需要。因而即使不灌溉也可以基本保證西瓜對水分的需求,達到優質豐產的目的。

氣候情況

東明西瓜 東明西瓜

東明縣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3.6℃,總積溫為5136℃,大於10℃的有效積溫4584.9℃,平均無霜期達222天,平均3月24日斷霜保證率在80%以上。春季回暖快,2月19日平均溫度可穩定通過0℃,4月5日平均溫度可穩定通過10℃。日較差大,年平均日較差為10.3℃。晚春、初夏4、5、6三個月,日較差大於10℃的日數平均63天,占總日數的69.2%;日較差大於15℃的日數長達24天,占總日數的26.4%,極有利於西瓜糖分的積累。全年平均日照時數2440小時,占可照時數的55%,光照充足,特別是5、6、7三個月,月平均總日照數累計達739小時,每月平均在250小時左右,最多可達270小時,充足的光照可以保證西瓜良好的生長發育和優良的品質。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約在2000年前的漢朝,西瓜從伊朗傳入中國新疆。從新疆傳入內地,大約是五代時期(907-960年),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

千百年來,東明人民積累了豐富的西瓜栽培經驗,培育了柳條青、手巾條、十八天糙、三白、黑仁青等30多個優秀地方品種,培養了一大批種瓜人。

20世紀70年代前後,東明每年都有3000餘名瓜匠前往外地從事西瓜種植,東至黑龍江、西到新疆、北到內蒙古、南達海南島,都有東明瓜農留下的足跡。以西瓜揚名的北京大興龐各莊鄉,就有東明縣瓜匠在那裡從事西瓜的早期開發。

東明西瓜 東明西瓜

1995年,東明縣被國務院命名首批特產之鄉。

生產情況

1986年、1987年,東明縣西瓜種植面積均達8萬畝,年總產量35億斤,平均畝產2000公斤,最高畝產超過0.65萬公斤。除滿足本地需要外,大批西瓜運銷北京、上海、濟南等地。

東明西瓜 東明西瓜

2008年,東明縣西瓜總生產面積6667公頃,年總產量300000噸,年收入20000萬元。

產品榮譽

東明西瓜 東明西瓜

2008年11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東明西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東明西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位於東經114°58′-115°15′,北緯34°59′-35°11′之間包括東明縣大屯鎮、馬頭鎮、小井鄉所轄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西瓜栽培宜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塊,忌用花生、豆類作為前茬。要求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沙壤土或黑鈣土,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土壤pH值在7左右。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抗逆性強、高產、品質優良的品種,如8424、紅鳳等;純度不低於95%,淨度不低於98%,發芽率為90%以上,含水量不高於12%。

(3)生產過程管理:一般在小拱棚內培育壯苗,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棚溫升到25℃時播種。播種至出苗時要密封保溫,床溫保持在30℃-35℃;出苗50%以上時降低溫度,白天溫度20℃-25℃,夜間15℃-17℃。幼苗展開第一片真葉後,床溫白天25℃-30℃,夜間17℃-20℃;4片-5片真葉到定植前一周降溫,鍛鍊幼苗,加大通風量。採用高壟栽培,一般壟距為70厘米,壟高15厘米-20厘米。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13℃開始移栽,早栽培5月上旬小拱棚內定植;中栽培5月中下旬定植;延後栽培,7月15日-7月20日移栽。移栽規格是:單行栽培,採用小高壟裁培,壟高15厘米-20厘米,壟寬70厘米,壟面寬15厘米,株行距0.5米×1.4米,採取1.1栽培方式(種1壟空1壟);雙行栽培,採用小高畦栽培,畦高15厘米-20厘米,上寬50厘米,底寬60厘米-80厘米,株行距0.5米×1.4米,兩行西瓜向相反方向爬蔓,採取2:2栽培方式(種2壟空2壟)。種植密度為每畝種植800-1000株。植株伸蔓以後,需肥量增加,結合中耕畝施腐熟餅肥600千克,沖施生物菌肥20千克,生物菌肥含有芽孢桿菌、放線菌、附凝聚短狀桿菌、迪茨氏菌、藤黃短桿菌、微球狀菌等。伸蔓後期至坐果前每畝頁面噴施食用高鈣奶粉2千克。幼瓜膨大時,每畝追施食用豆油8千克,另外每畝進行葉面噴施硫酸鉀肥15千克。採用雙蔓整枝,植株保留主、側兩蔓,選主蔓上的第2個雌花留瓜,在瓜前留10片葉掐尖,主蔓和所保留側蔓上葉腋內萌發的枝芽要及時打掉,坐瓜後及時壓蔓。採用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坐瓜率。每天上午6:00-9:00摘下當天開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將花粉輕塗在雌花柱頭上。在主蔓第二雌花節位留瓜,及時墊瓜、翻瓜,保證瓜型端正和皮色美觀。綜合防治病蟲害,提倡採用農業、物理、生物等措施,化學防治嚴禁使用高毒劇毒農藥,輪換使用高效低毒的規定農藥品種,並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制度。

(4)產品收穫、屠宰、捕撈及產後處理的規定:當西瓜出現該品種固有特徵時適時採摘。一般有籽西瓜於授粉後35-40天、無籽西瓜於授粉後42-45天採摘。採摘前對藥肥殘留及糖度進行抽樣檢驗。採摘時進行分級包裝,需暫存時宜選擇陰涼、乾燥、通風的地方。

(5)生產記錄要求:如實記錄生產投入品,特別是化肥、農藥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生產記錄應當保存兩年。

•產品典型品質特性特徵和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1)外在感官特徵:果實發育正常、完整,無任何外傷,新鮮潔淨;具有本品種應有的果形、色澤和條紋;無霉變、腐爛、異味、病蟲害。

(2)內在品質指標:大型瓜皮厚小於1厘米,小型瓜皮厚小於0.3厚米。大型瓜(單瓜重大於5公斤)中心糖度大於10.5度,小型瓜(單瓜重小於2.5公斤)中心糖度大於11.5度。

(3)安全要求:入市西瓜必須達到農業部“無公害食品西瓜”(NY5109-2005)的衛生指標(詳見下表)。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銷售。

無公害食品西瓜的衛生指標
序號 有害物質名稱 指標/(米g/千克)
1 樂果 ≤1.0
2 辛硫磷 ≤0.05
3 抗蚜威 ≤1.0
4 氰戊菊酯 ≤0.2
5 溴氰菊酯 ≤0.2
6 百菊清 ≤1.0
7 多菌靈 ≤0.5
8 砷(以As計) ≤0.5
9 氟(以F計) ≤0.5
10 亞硝酸鹽和硝酸鹽 ≤4.0
注1:出口產品按進口國的要求檢測。 注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劇毒和高毒農藥不得在西瓜生產中使用,不得檢出。 注3:西瓜生產者在其西瓜被檢測時,應向有關的檢測部門自報農藥使用種類。拒報、瞞報、謊報,其產品被視為不合格產品。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同一品種、果形周正、大小一致的西瓜為合格品。果形小、畸形或有機械損傷、病蟲傷的不合格另行處理。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包裝前每個西瓜套袋,然後裝入包裝袋或包裝箱。包裝上註明農產品地理標誌“東明西瓜”字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