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中年人邁爾斯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妻子和他已經離婚一年,自己做的是 及其無聊的教師職業,人也長得毫無魅力,不過他對於酒倒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他的好友,末流演員傑克快要結婚了,就拉上他去了加州的葡萄酒生產基地,打算在結婚之前的一個禮拜好好享受一下放蕩的單身漢生活,包括和陌生的美女發生一夜情。等他們到了葡萄園之後,邁爾斯和一個餐館的女招待的關係變得逐漸親密,而傑克也和另一個亞裔姑娘難捨難分,但後來情勢卻急轉直下,邁爾斯從傑克口中得知自己的前妻已經結婚,而自己的小說也無法出版,而亞裔姑娘也知道了傑克即將結婚的事實,一切都變得一團糟。終於傑克在和餐館勾搭上的有夫之婦鬼混時被捉姦在床,赤條條地被打出門,連結婚戒指都是邁爾斯幫忙偷出來的,最後傑克還是順利地結了婚,邁爾斯也見到了自己前妻的丈夫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保羅·吉亞瑪提 | 邁爾斯 | |
托馬斯·哈登·丘奇 | 傑克 | |
維吉妮婭·馬德森 | 瑪雅 | |
吳珊卓 | 史蒂芬妮 | |
Marylouise Burke | Miles' Mother | |
傑西卡·赫特 | Victoria | |
Missy Doty | Cammi | |
M·C·金內 | Cammi's Husband | |
阿萊西婭·雷納 | Christine Erganian | |
Shake Tukhmanyan | Mrs. Erganian | |
Duke Moosekian | Mike Erganian | |
Robert Covarrubias | ike's Building Manager | |
Stephanie Faracy | Stephanie's Mother | |
Joe Marinelli | Frass Canyon Pourer | |
Rev. Fr. Khoren Babouchian | Armenian Priest | |
Peter Dennis | Leslie Brough | |
Alison Herson | Foxen Winery Pourer | |
Rob Trow | Obnoxious Golfer | |
Natalie Carter | Siena | |
Sevag Kendirjian | Armenian Deacon |
職員表
製作人 | 麥可·蘭頓、George Parra |
導演 | 亞歷山大·佩恩 |
副導演(助理) | George Parra、Nick Satriano、Susan E. Walter |
編劇 | 亞歷山大·佩恩、Rex Pickett、吉姆·泰勒 |
攝影 | Phedon Papamichael |
剪輯 | Kevin Tent |
選角導演 | John Jackson |
藝術指導 | Jane Ann Stewart |
美術設計 | T.K. Kirkpatrick |
服裝設計 | Wendy Chuck |
視覺特效 | John P. Mesa |
布景師 | Lisa Fischer、Barbara Haberecht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以上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拍攝花絮
•吳珊卓為拍攝本片而學駕機車。
•喬治·克魯尼曾希望扮演傑克,但導演亞歷山大·佩恩不想起用大牌明星。
•片中品酒課上的葡萄酒大多不含酒精,出於拍攝需要,演員們喝了太多這種葡萄酒,以至看見就想作嘔。
•片中四人在晚餐時的對話大多是即興發揮的。
•片中邁爾斯與母親及傑克共享的晚餐讓三位演員食物中毒。
•邁爾斯在母親家中看到的照片是扮演邁爾斯的演員保羅·吉亞瑪提與父親的合影。
•1961年的白馬葡萄酒是由美樂和品麗珠葡萄酒混和而成,美樂和品麗珠恰恰是片中邁爾斯頗有微辭的葡萄品種。
•美國和英國的比諾黑葡萄酒因該片的成功而價格上漲。
•據《舊金山紀事》的記者透露,製片方最初希望把柏圖斯葡萄酒作為邁爾斯保存的珍品,但城堡的主人不同意,於是被換為1961年的白馬葡萄酒。
•托馬斯·哈登·丘奇在出演該片前已經告別表演生涯,從事配音工作,但是他仍然接受了本片導演亞歷山大·佩恩的試鏡邀請,並最終得到了傑克的角色。
•在影片拍攝期間,導演亞歷山大·佩恩與女演員吳珊卓開始約會,然而很快成婚的二人又很快離婚。
•片中邁爾斯駕車撞狗的一段鏡頭後來被刪剪,因為與影片整體風格不符,而且違反了好萊塢的動物規章 。
•片中的麥爾斯是個品酒專家,而事實上吉亞瑪提僅僅能區分紅酒和白酒。
•吉亞瑪拙劣的高爾夫技藝使得在拍攝現場的原作者雷克斯看不下去,親自上陣完成了擊球鏡頭的拍攝 。
穿幫鏡頭
•當邁爾斯一邊開車一邊玩填字遊戲時,汽車的速度表指向0。
•在行車間傑克和瑪雅調換了位置。
•邁爾斯母親的頭髮顏色發生了改變。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2005 |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改編劇本 | 亞歷山大·佩恩 吉姆·泰勒 | 獲獎 |
最佳影片 | 《杯酒人生》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托馬斯·哈登·丘奇 | |||
最佳女配角 | 維吉妮婭·馬德森 | |||
最佳導演 | 亞歷山大·佩恩 | |||
第62屆美國金球獎 |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 | 《杯酒人生》 | 獲獎 | |
影類-最佳編劇 | 亞歷山大·佩恩 吉姆·泰勒 | |||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 保羅·吉亞瑪提 | 提名 | ||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 托馬斯·哈登·丘奇 | |||
電影類-最佳女配角 | 維吉妮婭·馬德森 | |||
電影類-最佳導演 | 亞歷山大·佩恩 | |||
電影類-最佳電影配樂 | 羅菲·肯特 | |||
第58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電影獎-最佳劇本改編 | 亞歷山大·佩 吉姆·泰勒 | 獲獎 |
(以上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佩恩是在1999年看到雷克斯·佩克特(Rex Pickett)所著的同名小說 ,讀到這本小說的他立即被吸引了。原著原本就是一個劇本,但是佩克特最初完成的是劇本沒人願意拍攝,只好改成小說。小說的初稿被佩克特的老友、製片人麥可·蘭登看到,後者決定將小說推薦給亞歷山大·佩恩,因為佩恩不僅喜歡帶有瑕疵的人物,還是故事中兩位主人公的同齡人。當時佩恩剛剛完成《風流教師霹靂妹》,正在著手《關於施密特》,在空閒時間,佩恩將小說改編成劇本,並為此趕到聖巴巴拉郡,遍嘗美酒,親自體味杯酒人生 。
拍攝過程
在籌拍期間,佩恩和本片的攝影指導觀看了哈爾·阿什貝、讓-呂克·戈達 爾和貝特朗·布里葉的電影,兩人對影像風格的意向很快達到統一。佩恩將拍攝地選在了加州葡萄酒鄉聖塔陽茲山谷拍攝,因為那裡有別具一格的鄉村、狹長的公路、光影斑駁的葡萄園和世界級的釀酒廠。但是儘管導演亞歷山大·佩恩是個十足的葡萄酒迷,但對聖巴巴拉卻知之甚少,於是為了拍攝本片,佩恩不但遊歷了這個葡萄王國,還對影片中出現的葡萄酒品種進行深入了解。片中選取的葡萄酒,並非是最好的品種,但都是佩恩所情有獨鐘的 。
製作發行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福克斯探照燈公司 | 美國 |
Michael London Productions | 美國 |
Sideways Productions Inc | 美國 |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發行時間 |
20世紀福克斯義大利分公司 | 義大利 | 2005 |
20世紀福克斯荷蘭分公司 | 荷蘭 | 2005 |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 英國 | 2005 |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 香港 | 2005 |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 日本 | 2005 |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 新加坡 | 2005 |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 阿根廷 | 2005 |
20世紀福克斯德國分公司 | 德國 | 2005 |
Bontonfilm | 捷克 | 2005 |
Fox-Warner | 瑞士 | 2005 |
Gativideo | 阿根廷 | 2005 |
Gemini Film | 俄羅斯 | 2005 |
Hispano Foxfilms S.A.E | 西班牙 | 2005 |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 美國 | 2005 |
UGC-Fox Distribution | 法國 | 2005 |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Custom Film Effects | 美國 |
Flash Film Works | 美國 |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 美國 |
Todd-AO Radford | 美國 |
Todd-AO Hollywood | 美國 |
The Reel Team | 美國 |
Tequila Mockingbird | 美國 |
Tequila Mockingbird Studios | 美國 |
Sound for Film Inc. | 美國 |
Signet Soundelux Studios | 美國 |
Right Lobe Design Group | 美國 |
Paramount Studios | 美國 |
O'Henry Sound Studios | 美國 |
New Line Records | 美國 |
Gateway Studios | 美國 |
DeLuxe Sound | 加拿大 |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德國 | 2007年2月15日 |
丹麥 | 2005年3月11日 |
保加利亞 | 2005年3月11日 |
日本 | 2005年3月5日 |
俄羅斯 | 2005年3月3日 |
委內瑞拉 | 2005年2月25日 |
墨西哥 | 2005年2月25日 |
新加坡 | 2005年2月24日 |
香港 | 2005年2月24日 |
泰國 | 2005年2月23日 |
土耳其 | 2005年2月18日 |
瑞典 | 2005年2月18日 |
西班牙 | 2005年2月18日 |
韓國 | 2005年2月18日 |
荷蘭 | 2005年2月17日 |
智利 | 2005年2月17日 |
以色列 | 2005年2月17日 |
阿根廷 | 2005年2月17日 |
菲律賓 | 2005年2月16日 |
義大利 | 2005年2月16日 |
巴拿馬 | 2005年2月11日 |
挪威 | 2005年2月11日 |
瑞士 | 2005年2月10日 |
克羅地亞 | 2005年2月10日 |
阿聯 | 2005年2月9日 |
法國 | 2005年2月9日 |
比利時 | 2005年2月9日 |
阿根廷 | 2005年2月6日 |
波蘭 | 2005年2月4日 |
巴西 | 2005年2月4日 |
奧地利 | 2005年2月4日 |
匈牙利 | 2005年2月3日 |
德國 | 2005年2月3日 |
捷克 | 2005年2月3日 |
埃及 | 2005年2月2日 |
英國 | 2005年1月28日 |
愛沙尼亞 | 2005年1月28日 |
加拿大 | 2005年1月28日 |
斯洛伐克 | 2005年1月27日 |
澳大利亞 | 2005年1月27日 |
荷蘭 | 2005年1月26日 |
美國 | 2005年1月21日 |
冰島 | 2005年1月21日 |
希臘 | 2005年1月14日 |
摩洛哥 | 2004年12月8日 |
埃及 | 2004年12月3日 |
加拿大 | 2004年11月5日 |
巴西 | 2004年11月1日 |
英國 | 2004年10月31日 |
美國 | 2004年10月19日 |
美國 | 2004年10月17日 |
美國 | 2004年10月14日 |
美國 | 2004年10月12日 |
加拿大 | 2004年9月13日 |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杯酒人生》表明了一個道理:普通人的故事比起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技更能吸引觀眾 (新浪娛樂評) 。
《杯酒人生》塑造的麥爾斯這一人物形象,具有發人深省的“立體”性格,充滿了人性光輝,這是導演佩恩塑造的眾多平凡角色中最具自覺意識的一個。片中最精彩的場面是麥爾斯與瑪雅輪番闡述他們愛上酒精的理由,一個簡單的場景因為兩名演員的出色表演而成為經典。麥爾斯與瑪雅間深摯但卻極易受傷害的感情是全片的主線,作為副線的傑克和史蒂芬妮放蕩、滑稽的關係同樣被演繹得精彩絕倫。麥爾斯的扮演者保羅·吉亞瑪提也堪稱影片的一大亮點,他古怪的外形讓這個看似普通的人物充滿表現力。正因如此,《杯酒人生》有時從容得如午後的陽光,它讓快被遺忘了的傳統電影藝術手法重又煥發蓬勃而強健的生命力 (南方日報評) 。
《杯酒人生》是一部沒有大明星參演的小製作,一部講述平凡人生活的獨立製作影片,是對傳統電影藝術的一種回歸。小人物的平凡故事,卻摸準了人生與時代的脈搏,它歌頌真愛,鞭韃虛偽,確實猶如一杯葡萄酒,值得人們細細品味。正由於片中沒有啟用大明星,更讓普通觀眾體會到影片的親近感和吸引力,好像片中講述的正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 (新華網評) 。
《杯酒人生》敘述了一個關於美酒、女人和男人的中年危機的故事,豐富而微妙,猶如一本精良的小說 (《新聞周刊》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