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及意義
杜賓根學派(Tübingen School),德國基督教史學和“聖經學”學派。以杜賓根大學為中心,由該校神學教授包爾(Ferdinand Christian Baur,1792-1860)倡導,希勒根費爾特(Adof Hilgerfeld,1823-1907)、施維格雷爾(Albert Schwegler,1819-1857),施特勞斯(D. F. Strauss)參與和發展。曾出版《杜賓根神學年鑑》(Tubingen theologische Jahrbücher,1842--1857)和《科學的神學雜誌》(Zeitshrift für Wissenschaftliche Theologie,1858--1914)。將黑格爾的哲學觀點和方法(主要是其 懷疑論)套用於基督教問題的研究。初期重點在教義史,後進而重視整個教會史,最後集中於對《新約聖經》和早期基督教文獻進行批判性分析,以研究早期基督教的情況和基督教的起源問題。認為早期基督教分為彼得派的猶太基督徒和保羅派的非猶太基督徒,兩者存在不同觀點和爭論,後在二世紀才互相調和而統一於古代公教會,這一過程反映於《新約聖經》中;四卷福音書都不是目擊者的傳述,而是已佚典籍的後世加工品。認為《馬太福音》代表猶太基督徒的觀點而出現最早;《約翰福音》是兩派調和之後的作品,故出現最晚。只承認《加拉太書》,《哥林多書》和《羅馬書》為保羅所寫,其餘《保羅書信》皆不是出於保羅,《使徒行傳》也不出自與使徒直接有關者之手。施特勞斯發表所著《經過批判處理的耶穌生平》以來,該學派更為各方面所注視。他們的研究方法,集中反映當時流行於德國的對《聖經》及古代文獻所進行的史學性分析研究,後被認為是現代聖經評斷學的先驅。包爾死後,該學派漸衰。
其中,該學派深受 自由主義神學( Liberal Christianity,又譯為 自由派基督教)創始人 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又譯為 士來馬赫,德語: 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1768年11月21日-1834年2月12日)的影響。
主要觀點
19世紀進化論在歐洲興起,理性主義蓬勃發展,某些知識分子開始認為聖經中的神跡奇事不合理性而加以拒絕。因為受到德國浪漫主義及啟蒙運動之影響,在新教教會中興起了一項新的運動:稱為自由神學。被稱為自由的原因是主張此思想的信徒,認為個人有權力認為自己所信的是什麼,不應受到聖經的約束。他們認為,若不在理性之下,信仰便成為了迷信。這種宗教是純粹主觀性的。
由於杜賓根學派仍屬於自由主義神學範疇,故此,它的主要觀點也是上述對聖經的批判。